小班幼儿游戏中冲突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小班幼儿游戏中冲突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张思源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幼儿园 江苏吴江215225

游戏是幼儿对生长发育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其社会性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除了一定的和谐交往之外,还存在着游戏中的冲突。研究者对于苏州市某幼儿园小班幼儿游戏中冲突的成因以及对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分析了小班幼儿冲突行为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相关的策略及建议。

一、研究缘起

小班幼儿的冲突行为在游戏中普遍存在,游戏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增加自己对环境的认识、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策略等。但是小班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分享等亲社会行为,还表现出因为争夺游戏资源,动作伤害,吵闹等冲突性行为。

在教学期间研究者经常遇到冲突行为,有的时候教师的处理办法是当作没有发生,只要不打伤就可以。有的时候会让所有孩子都不许玩。对此研究者颇为不认同。为什么会造成这些冲突行为?如何正确的解决这些行为?于是研究者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研究意义

小班幼儿游戏中冲突是常见且无法避免的一种行为,教师如何科学地帮助他们解决游戏中冲突中的问题,本研究将借助有关案例,深入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幼儿的游戏中冲突,为教师正确处理游戏中冲突提供了新的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及社会性的发展。

三、小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具体案例分析

研究者将起因大致分为四类:由游戏资源引起的冲突、由攻击行为引起的冲突、由干预他人引起的冲突、由偶然行为引起的冲突。研究者将案例分析回到观察实录中,展现幼儿冲突的背景、起因、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是如何解决的,最终导致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对不同冲突的起因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小班幼儿解决游戏中冲突的策略特征。

(一)由游戏资源引起的冲突

案例1:8:20早上晨间活动的时候,瑞瑞来的比较早,他就在教室里选择了拼图的玩具,心心晚来和瑞瑞抢玩具,开始推瑞瑞,然后就把瑞瑞手里的拼图抢了过来,瑞瑞放声大哭。老师说:“这是瑞瑞先玩的,心心你再去找其他的玩一玩”。

    案例2:户外活动时间,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个沙包,心心觉得一个沙包不够,看了看周围的小朋友,她推了明明一下,明明摔倒在地,心心捡起掉下的沙包就跑,明明望着心心拿了自己的沙包小脸气的通红大声说:“我再也不跟你玩了!”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小班幼儿解决游戏中冲突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而是通过直接的动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自己玩自己的玩具,与外界没有过多的交流。

(二)由攻击行为引起的冲突

案例3:区域活动时间,弘弘拿着他做的宝剑在冰冰身边走来走去,说:“我是奥特曼,打死你这个怪兽。”说完,他用“宝剑”刺向冰冰的胸口。“宝剑”断了,于是弘弘用手当宝剑,在冰冰身上乱打,冰冰边哭喊边反击弘弘:“老师,他打我。”

此案例中,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身体攻击,言语攻击较少。攻击性行为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因素,案例中弘弘模仿奥特曼打怪兽的样子,没有明显的利益关系,目的很单纯。而冰冰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反击弘弘,演变成攻击性行为,有时候也会向老师告状。

(三)由干预行为引起的冲突

案例4:老师让小朋友们洗手然后吃点心,老师照常帮小朋友们一个个撸袖管,有的小朋友已经自己撸好了袖管。涵涵在队伍的后面扯着雨雨袖子说:“应该这样撸,你那样是不对的。”雨雨把手收了回来不让涵涵帮忙,涵涵又把雨雨的手拉了过来,雨雨很不开心。

在本案例中,涵涵本意是想帮助雨雨撸袖管,但是表现的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雨雨身上,甚至想代替雨雨,所以引起了雨雨的不满,从而引发了冲突。

(四)由偶然性为引起的冲突

案例5:午睡时间到了,小朋友在准备入厕。男孩子有序地站在小便池前排起队,弘弘站在伟伟后面挨得很紧。伟伟转过头对弘弘说:“弘弘,你往后面站一点行吗?”弘弘没理他,仍然贴在伟伟身上。弘弘上完厕所和伟伟撞了一下,打了起来。老师问弘弘:“你为什么要勒伟伟的脖子?”弘弘理直气壮地说:“他用膀子打我。”

分析:小班幼儿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无法正确理解对方的动机与意图。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某些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可能缺乏社会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是对社会信息的解释出现了偏差。高攻击性的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倾向与带着敌意的眼光去解释伙伴的行为和意向,存在着归因偏差。

四、小班幼儿游戏中冲突的成因

(一)小班幼儿年龄较小

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很低,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而且每个幼儿都有强烈的自尊心。但又由于生活经验很匮乏,所以他们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意识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易于与他人发生冲突,经常表现在活动中发生冲突确不能合理解决的行为。

(二)家长教育观念有误及过分溺爱孩子

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中产生冲突是很常见的,就目前现状来看,家长大多重视孩子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幼儿情感态度与社会性的学习。

(三)教师的教育方式不科学

教师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游戏中冲突是否发生,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以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及身心和谐发展为前提,实施科学的保育与教育,在面对幼儿发生冲突,教师常常以命令的方式解决,不利于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五、研究者的教育建议

(一)增强孩子的认识

当孩子出现冲突行为时,不应该指责幼儿,应当积极的引导,进行相关的交往训练,模拟相关情境,帮助他们分析引起冲突的原因,引导他们正确地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在与同伴产生矛盾时,家长经常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因此,家人之间要有爱心与责任心、日常生活需有秩序、生活富有童趣与情趣。家庭教育应为权威民主型。

(三)正确处理亲子冲突

面对亲子冲突应该就是论事,有冲突,反省问题出在哪里,谁的错误谁承担。大人情绪过激肯定与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关,孩子的不足要指出并说服孩子改正,尽量多夸一夸孩子,给孩子自信心。

(四)教师增强专业能力,科学教育幼儿

1.增加游戏资源

幼儿游戏依赖于游戏资源,小班幼儿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经常看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因此,对于小班来说教师要提供同类型数量较多的游戏资源,满足幼儿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的需要。

2.游戏开始前增加准备工作与幼儿沟通工作

准备好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游戏开始前与幼儿制定游戏规则,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做。教师要肯定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同时明确告诉他们,老师更喜欢能自己解决矛盾的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与伙伴友好协作的能力。

(五)家园共育, 帮助幼儿正确处理游戏中冲突

幼儿园和家庭是影响幼儿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双方应该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