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

杨志敏

鄂伦春自治旗实验小学  165450

摘要:小学美术历经新课改之后,对于教师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小学美术也会划定阶段性教学,由于课程标准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会进一步发生新的改变, 教师美学的能力也需进一步提升,对于新课改的具体内容,美术教学尝试靠近主流美学德育教学,将德育划分到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并从中提升艺术化教学的魅力。本文通过论证、举例、分析,论述现代小学美术教学未来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理论分析;策略应用;问题分析

引言:众所周知,我国艺术化教育一直存在缺陷,当今的艺术主流主要是学习西方,掺杂着文艺复兴时期的老旧思想,当思想之间开始发生反应,就使得整个小学美术产生巨变,但随之也会影响一部分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从而无法实现教学方式进行转变。本文通过论证分析,在小学美术提升之后,能够得到新的发展,进行再一步思考。

一、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课程教育功能单一

过去美术课程教育功能单一,只是从片面的教学意识当中展现,缺少以增强知识的连接、整合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缺少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因此针对美术课程教育功能单一的缺点,新课程标准突出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艺术活动中联想和想象的发挥等多方面教育功能,所以在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选择上,媒介、技术和艺术语言的运用上,以及情感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都要进行融合。

(二)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美术教师缺少要实现由“教”到“学”转变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教师也会只根据一个锚定的公式,进行简单的教学,无法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的全面促进,从而减少了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成为一种累赘教学,因此教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缺少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会得到提升,教师也无法得到提升。

(三)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美术教师循规蹈矩,思维局限以往的教学方式中,虽然手中有教材教参,但缺乏对教材的充分合理利用,缺少教学资源的交流和使用。例如:在疫情期间,开展停课不停学,小学美术云课堂启动,以艺趣横生的美术云课堂充分利用资源,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更可以缓解学生面对疫情的紧张情绪。为了和阔别已久的学生们一起共享美术乐趣,美术组的老师们积极准备线上备课、反复研磨创新课程。更有“线上操作指南”为学生绘画开启云课堂助力,以暑期创意实践作品大赏敲响开学第一课铃声。

二、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小学艺术教育体系的核心,小学生美术课程必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改进,教育面向学生的未来,而不是我们的过去。过去,我们美术课程设计服务于上层建设,因此缺乏多面性的培养能力,因此重新设计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艺术思维习惯。今后,需利用游戏化、体验式、具身化、多元文化、与计算机有关等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探索,随之,教学评价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促进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以美育工作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强调美育对于塑造学生个人思维、学习方式、良好情操的重要意义。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加快美术学科教育项目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一步的搭建互联网美术教学课堂,可以多方位、全方面的实现技术支撑美术培养的能力。可以举办美术展,为广大青少年搭建了专业的艺术交流和展览平台,有助于引领广大中小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阳光成长,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积极性。同时,借助科技手段,从视觉、生活、工艺、环境等多方面阐述美术在其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学习先进的互联网绘画技术,进一步的进行给学生演示教学,学生也能根据教师的演示,开始进行模仿学习从而达到自己创作,这样会极大的促进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快速的提升自己

(三)结合生活实际教学,提高学生创作意识

新课标下的美术教育旨在,结合生活实际教学,面向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意识,而沉浸式的美术体验与教学,结合实际融入生活,把美术与生活、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学以致用,使得艺术以另一种方式表现生活,让学生可以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并在其中找到乐趣。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收获新知!同时,现实生活更是历史发展的沉淀,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小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种多样性,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四)创设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动向、美术学科的新发展、美术课程重新设计、美术教学建议、美术课程的等多元化评价体系建设,指明了美术课程改革的方向。新课标的颁布,需要美术教师重新审视当下的美育环境,重新把握教学侧重点,重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去适应时代的发展!把握时代脉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伴随新课改的逐渐全面化、普遍化,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到基层,让小学美术得到主流的肯定,但是思想观念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之中,还需要在课程方面仔细琢磨,让更多小学生得到美术教学的培养,让更多美术教师的发展逐渐走向深入,进一步的发展美术教育事业,促进中国小学生美术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郑超. 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D]. 四川师范大学 2009.

[2] 高鑫. 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美术发展历程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3] 魏忠艳. 改革开放以来乌鲁木齐地区高师美术教育发展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 2010.

[4] 何祥. 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高师美术课程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 2010.

[5] 阿卜杜凯尤木 麦麦提. 建国以来新疆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发展概况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 2011.

[6]高蓓蓓.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师范类专业美术教育发展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