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中职计算机课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大数据下中职计算机课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究

王娟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烟台  264100

摘要: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中职计算机课程有效评价体系是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教学评价效果的具体内容包括课堂学习的投入程度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情况、思想品德情况。因此,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要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开放的评价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全面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实现师生共评、建立跟踪性电子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中职计算机课;有效教学;评价体系;探究

一、教学评价效果的内容

首先,是考察认知目标。认知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知道、理解、掌握。所谓知道就是对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相应的理论或概念等认识并且记住。理解是知道的进一步,是指学生能够明白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实质内涵或计算机实际操作的原理等,并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初步的应用。掌握是最高的认知目标,是指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解决实际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其次,是考察技能目标。技能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懂得,能够对事物的名称或特征进行识别,能够根据所学的例题进行相应的练习;第二个层次是学会,更强调对要领的掌握,能够正确使用合适的工具完成任务;第三个层次是熟练,是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加快速自如,而且对操作流程拥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能够对存在缺陷的操作方式作出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最后,是考察情感目标。情感目标的第一个层次是接受,从诸多事物中关注到某一特定事物,有选择性地接收教学内容;第二个层次是反映,是指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对于教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反应;第三个层次是追求,这一层次更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学习形成自我的看法或目标,并且学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积极争取。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一)评价标准的同一性

在我国,计算机专业化往往依赖于其他高知名度的专业人员,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往往是固定的、统一的,评价标准与其他学科相同。也就是说,与其他学科相比,对计算机课程质量的评价消除了计算机专业的独特性,忽视了计算机专业不同课程之间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科开发不同的课程,课程的含义、考试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各不相同。采用风格化、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不同院系的质量是没有意义的。此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有多种类型,侧重于公共或专业课程,通过应用相同的评价标准,严重损害每种课程的个性和特点,这可能导致缺乏专业精神、编程能力,而且只能作为一个“编码员”。因此,学习经验和技能很难支撑。

(二)评价结果的局限性

制定了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以查明课程差距,改革课程,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质量,为计算机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创造条件。事实上,我国课程质量评价结果是以分数、评分或排名的形式进行评价的,作为评价优先事项、晋升和职务空缺的依据,而课程中的错误却没有告知教师,教师也不知道课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之,评价教学质量的反馈机制严重缺失。此次评价的结果不应是计算机科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最后一步,而应是一个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无缝重复,其结果应是启动新一轮的科学发展。我国计算机专业化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而是需要持续改革中的自我改革和发展,保持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中反馈机制的发展。

三、大数据下中职计算机课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一)针对评价形式进行创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以考试和考试成绩为基础,这种评价形式过于片面、单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过于片面和单一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态度有所忽视,因此,对于教学评价,应该不断地去创新,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全面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同样可以建立一个学生、教师、家长三维的互动方式,互相进行评价,从而让教师可以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往往通过成绩去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比赛活动,营造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以活动为实践基础,不断去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进行有效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注重过程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倾向,仅仅根据测试结果来衡量学生对课程的投入程度和技能掌握程度,忽略了意外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最终可能影响到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因此在教学体系完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过程的评价。一方面,需要建立学习过程评价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和专业素养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及时上交作业;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存在疑问能否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是否具备探索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帮助他人解决理论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否存在团队合作精神等。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下降和上升趋势,由于每个学生之间的素质和基础是不相同的。因此,仅仅依靠测试成绩进行评价往往过于片面,对于基础薄弱但进步较大的学生而言极容易打击积极性,丧失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因此,还需要对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比如,在某学期开始前学生的各方面评价指标情况与学期结束学生的各方面评价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出学生是进步还是退后,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习过程进行分门别类,对评价指标进行仔细分析,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三)评价标准体系的重构

计算机课程质量评价能力的重组至关重要。评价标准应从四个方面实施:培训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态度和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培训内容”方面,应包括对培训计划、实施过程和满足计算机专业人员培训要求的评估。这是评估课程质量的基础,应严格遵守;从教学方法的角度,首先评估教师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评估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有针对性,学生的占用和拒绝情况,实习项目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时间的价值,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职位上,主要与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工作许可的态度和课堂提问、学术交流的态度等有关,良好的态度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教学指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归根结底,教学成果至关重要,因为这一层面考虑到了学生的成绩、知识和技能、竞争结果、教师毕业、比赛、科学成果等。而完善计算机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则是考虑到计算机专业人员特点的可取性和实用性。

四、结语

当前是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中职学校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效果也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技能水平,关系到其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以此来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中职学校需要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郑金萍.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学习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1,(07):154-156.

[2]鲁何.大数据下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97.

[3]庞广顺.大数据时代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0,22(05):193.

[4]蒲世业.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1):186.

[5]管志娟.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学习的研究[J].才智,2019,(2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