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燕海刚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八渡镇党家河小学 721200

摘要:数学是一门主要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培养人良好思维品质的科学。在学生眼中,往往被称为“纪律恶霸”;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冠,也是其他科学研究的主要工具。小学阶段是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数学运算、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方式。以此为指导,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营造数学互动性课堂,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整体性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优化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数学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数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多样的数学学习方法、灵活的数学问题分析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积极兴趣。在小学生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知数学、领悟数学,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成就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并实现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创新性能力的强化。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如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学习等。但是老师还是让学生学习讨论的时间少,让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少。有的老师会根据事先的教学设计直接提问,然后在学生回答的时候直接说出答案。学生看似参与讨论,实际上是老师代替学生提问、分析、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学习的深度不够,大多数时间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当前,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还是习惯性地向学生讲解数学原理、基础知识及计算方法,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就学会了计算,可以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实际上,学生只会计算教师讲过的题目,题型稍微一变化或者难一些,学生就不会了,等着教师给出解决方法,缺少主动思考意识和知识迁移能力。

2、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措施

2.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数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和计算问题的枯燥性特点,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和数学知识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教学情境,简化教材中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降低数学问题的解决难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学习体系,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保证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教师可以采取将教材中的应用题内容有效拆分的方式,利用其形成的生活化数学问题和数字计算问题,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内容联系密切的数学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利用生活化方式分析和解答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理解能力,以便于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2.2、掌握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指导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感受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探究能力。例如,在讲授“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一方面,教师要用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通过介绍旧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矩形面积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师生共同进行“运算”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将矩形切割成平行四边形,再带领学生一步步地去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从特征到面积,使学生逐步推理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讲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他多边形的面积,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为参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梯形面积展开探索,而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数学思维的过程。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和归纳,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此一来,既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又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

2.3、知识迁移实践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使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新的认识,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可以进行实践教学。只有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才能有足够的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问题,参与交流互动,在实践中验证。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通过数学符号、建模思想来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创设相应的情境模式,引导学生破解题目,感悟数学思想。又如,在学习《分数的乘法与除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融入“整数的乘法和除法”和“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相关的例题,让学生们能够意识到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每一个知识点环环相扣,通过对比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4、开展数学游戏教学

数学课时间长,学生往往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也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推出相关类型的数学游戏,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设游戏情境,制作游戏道具,探究游戏原理,从而获得丰富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学习《完美的图形——圆》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玩数学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圆的半径和直径等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展开哪些游戏呢?”对此,一些学生可以将铁丝制作成圆形,充当车轮。在圆形内部接入更多的铁丝,充当幅条,展开骑自行车的游戏。通过推动车轮,学生能够发现车轮中的辐条长度都是相等的,从而能够验证圆的半径相等的知识。同时,学生能够认识到辐条的交汇点到车轮边缘的距离相等,从而能够对圆心的特点进行认识。

2.5、自主学习

小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为基础。学生学习获得的知识是已有知识,课前自学获得的知识也是一种已有知识。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甚至选择忽略。他们担心课前预设和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的现象,觉得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已经掌握,容易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在“自学导航”推行后,很多教师才知道之前多虑了,实践无数次证明,课前自主学习对学生非常重要,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只有提前课前自主学习,才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自信心,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引导。

结束语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各种丰富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教学情境,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波.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优化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9(12):208.

[2]王永明.微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34-135.

[3]顾永明.“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科普童话,2019(4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