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生命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郭春生

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  441300

摘要:生命教育是指以学校、家庭或社会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的生命感,它体现了育人原则,是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话题。生命教育的意义重大,首先,加强生命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建设的需要;其次,是全球化进程加快及中国实力增强需要体现大国担当的生命需要;再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新课标没有提及生命教育字眼,但是新课标提出的立德树人、家国情怀素养与生命教育内涵有相似之处。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历史;研究;实践

引言

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高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路径,所以教师需将其重视起来。但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教师虽然形成了相关意识,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不足,无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因此,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师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鉴于其涉及较多内容,所以本文进行了简单阐述,旨在为教师带来一定启发,实现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生命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曾经说过,“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结合我国的教育史可以看出,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认为是生命教育手段加以利用,如“二十四孝”就一直被私塾、官学作为普及孝道的重要题材;关羽、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历史人物也一直被认为是忠义道德的代表而被世代传诵。究其原因,生命教育是需要一定内容作为载体的,而在最直接的生命教育过程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被用来充当生命教育的内容载体。历史学科的特殊之处在于所有的内容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史实的存在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主观意识而消亡,这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凭证。当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时,由于事件是真实存在的,学生会更加信服。如果说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是以德服人,教师通过讲道理实现教育的目的,语文课是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物和情节的描写感染学生,那么历史教学以基于事实的评价增强学生的品德素质,效果更加明显,这是其他学科教学无法比拟的,因此被认为是很好的生命教育依附载体。通过在高中历史教学进行生命教育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生命的认识,让学生加强要与他人互尊互爱这--认知,让学生进一步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增强学生内在精神动力,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终促进学生的长期良性发展。笔者的调研过程--定程度上也推动高中历史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与重视,促进教师检验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知识储备。生命教育实施得当,还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促进学校和社会的日常管理。

二、生命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在期刊论文方面,大多数学者的文章都有共通之处,即基本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现状,针对现状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策略。要正确处理生命教育与历史学科之间的关系,制定好计划,明确目标,防止生命教育在历史教育中程式化、僵硬化。历史教师要树立生命教育理念,要认识并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挖掘历史课程资源,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面临一定的困境。首先是生命教育内涵太过广泛、复杂,其次是关于生命教育的教学课件以及音像制品过于匮乏,最后是教师生命素养缺失,不知道选取材料和主题去开展生命教育,这些因素限制了生命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除了要挖掘关爱生命的素材,还要带领学生走出去,从一些历史遗迹中感受生命的温度,才能真正让学生走进历史。她还指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要做到关爱学生生命,教师自身要先做好表率,提升人格魅力。对生命教育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给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很大的启示,其中面临的困境也需要找寻方法去解决。此外,在问到历史课上老师会讲什么是生命吗,多数学生选择讲过,7%的学生选择讲解不够深刻,可见教师在历史课上没有充分进行生命教育活动,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不够。在和相关教师访谈时发现,部分教师不是很关注生命教育,甚至连生命教育的内涵也会混淆,说明其相关理论知识的不足,究其原因,还是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不够所致。有教师认为,在高中教学中,成绩很重要,升学率很重要,教学质量很重要,而生命教育相对不那么重要,所以提及较少。但是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很可能生命感薄弱,思想道德素质会有差距。

三、培养高中生社会生命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要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主动意识

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生命教育意识,甚至对生命教育工作有抵触情绪,认为生命教育是政治教师的任务,或者认为在所授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与考试无关,纯属浪费时间,那么即使进行生命教育,实际效果也不会很好。上文已经指出,生命教育是比知识教育更具有难度的存在,因为它更加注重实效,更加讲求方式方法,因此也更需要教师多用心、用情、用智,如果采取敷衍的态度,显然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但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但在学科教学中没有生命教育的意识,在生活中也没有作为道德榜样的意识,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注重以自己的道德品格素质感染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反,如果教师在工作中敬业奉献、关心学生,充满正能量,自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且这种生命教育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更直接、更真实,可以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二)学校与家庭、社会合作进行生命教育

学校在进行生命教育教育时应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各学科教师也承担起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教育职责,而不仅仅是政教处、班主任的生命。学校在设计生命教育活动时也应结合教师的教学内容,这样更利于教师参与到学生生命教育的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教育单靠学校是不够的,更需要家庭以及社会的配合。首先,父母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很重要,父母应丰富自身的生命教育理论知识,随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要教会学生对自身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生命、有担当的人。其次,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着重要作用,社会上经常有与生命相关的各种讲座以及道路两旁设立的公益标语,以及社会媒体对一些好事迹的报道,对学生来说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生命感的建立。最后,学校相当于学生第二个家,因此学校要全面构建生命教育培养机制,在教师日常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重视生命教育,举办生命教育的演讲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促使学生内心充满生命感,做一个德智美体全面发展的良好少年。同时家校之间要及时沟通,多关心学生的生命教育情况。

结束语

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中生群体中出现漠视生命价值所在、缺失对生命意义的认识、缺乏生命情感等现象。生命教育既响应了当今时代的呼唤,也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实践可以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会,有利于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高中历史课程资源两个角度可以发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陈原博.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47.

[2]王晓霞.高中历史教学要加强生命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8):49.

[3]张春季.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J].新教育,2018(14):55-56.

[4]刘国芹.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7(05):227.

[5]陈春红.例谈高中历史教学生命教育的渗透[J].高中课程资源,2017(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