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形与义的完美结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科学识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关注形与义的完美结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科学识字

郑晓燕

汕头市濠江区青篮小学  

内容摘要】真正意义上的识字教学应是对每个汉字的形与义的关系要知其然,更要弄懂其构成原理,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这才是我们最终所追求的目标,也才能真正体现识字教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形与义的结合点,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科学识字,可以采取如下的举措:举一反三,学一当十;有机分合,化难为易;结合传统,趣味识字。

关键词】形与义    结合    传承传统    科学识字

传统的方块汉字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且是一种形象生动、能反映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风俗习俗、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结晶。有人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方能领悟中国汉字的神韵奇妙。汉字是音、形、义的完美统一。笔者认为,识字教学既要关注形也需关注义,注意形与义的结合。

纵观现今的识字教学课堂,到处充斥着“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记字法。我们目睹着一个个如诗似画、充满画面感和生命力的汉字被无情地肢解成一个个冷冰冰的符号。本可以生趣盎然的识字活动变成了“肢解+强记”的简单动作。不得不说,这完全是对汉字的一种亵渎。真正意义上的识字教学应是对每个汉字的形与义的关系要知其然,更要弄懂其构成原理,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这才是我们最终所追求的目标,也才能真正体现识字教学的价值。

传统的中华文化,孝道的理念由来已久,单观“孝”字其形,一位驼背老人,下有一孩子,以头扶撑老人,“子”把老人整个背起来,全心全意地照顾老人,让老人安享晚年,展现我们眼前的不就是一幅老慈子孝的敬老图么。这生动的构字法,如果让学生明白这一层形与义的关系,是多么有意义,学生不但知道了字的构成,还知道了字的由来,明白了字的意义,接受了一次“孝”的教育洗礼,这人文价值巧妙地蕴藏在字形与字义之中,难得的教学契机岂能白白丢弃。

再如“家”,“宀”,房屋的象形字;“豕”,猪的象形字。上层住人、下层养猪的房屋,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古时家畜是家里的重要财产之一。家家都会饲养牲畜,特别是猪(豕)。自然而然出现了这种房屋上层住人、下层养猪的做法。教师讲明白这层背景,学生学习“家”的时候就不单单只停留在一个“宀”+一个“豕”了。通过一字,展现画面感,还原了一种古代的生活方式,体会到古时候祖先的勤劳能干。

因此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激趣启智、化难为易,让学生面对每个汉字不再是简单地把它们看成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一个字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卷,一个字就是一个动听的故事。如此一来他们会很自然地喜欢学习汉字,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识字课才有价值或者说价值更大。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形与义的结合点,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科学识字呢?

一、举一反三,学一当十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汉字的构字规律,顺藤摸瓜,利用归类法,举一反三,学一当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与“言”字旁有关的字时,教师可先讲清凡是与“言”有关的字一般都与嘴有关,如认识“说、讲、语、话”时,让学生了解:“言”字不离口,说、讲、语、话有;再如认识“场、地、坎、坑、坝”时,让学生了解土旁不离地,“场、坎、坑、坝”莫忘记;还有两点是冰:冷、冻、寒、凉;三点是水:江、河、湖、海;四点是火:烹、煮、煎、熬。如为了区分“澡、操、噪、燥、躁”可以用这样的儿歌来进行:用水来洗澡,伸手来做操,噪音惹人恼,有火能干燥,脾气暴躁直跺脚。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些偏旁出现变写的情况,如“热、煮、烈、烹”等字下的四点底是表示“火”,而不仅仅是我们老师嘴里轻描淡写说的“四点底”,甚至错当成是“四点水”,搞得学生一头雾水:有了水为什么还热,没火怎么煮。恐怕面对学生如此的质疑,老师都要措手不及、难以自圆其说了吧。对“恭”“慕”下部是“心”的变写,很多老师也是不明就里,以至于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解释慕即爱慕,是心里自然发出的喜爱,恭是心里头对人或事的恭敬,只能搪塞,生硬地拆成小字加一点。“月”在左旁和下底一般表示肉,而非表示月亮之“月”,至于“然”“祭”两字的左上部件也是“肉”的变写,可称为斜肉旁,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就更感到模糊了。“玉”做左偏旁省点为“王”,俗称“斜玉旁”。

当然,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对中国汉字要有深入地研究,精通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古韵”功底,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我们才能游刃有余,而不至于出现“爱慕恭敬不用心,有水还说热”的教学尴尬场面。

二、有机分合,化难为易

    有些合体字写起来比较繁琐,学生不容易记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有机分合,化难为易。当然这里的拆分并不是简单的分割,而是在保留汉字部件内涵的基础上的一种拆分。

如教学“漏”字时,为了化难为易,变繁为简,我们可以尝试把漏字分成三部分,然后设计这样一个顺口溜:“屋外(尸)下大雨(氵),屋内下小雨(雨)。屋漏偏逢连夜雨,屋里人儿水湿衣。”这样先把“漏”字拆成“氵”、“尸”、“雨”三部分,“漏”字的字形一目了然,同时又展示一个屋漏遇雨的悲戚情景,让学生更能理解“漏”字的字意。如此一来,“拆分”让学生理解字的组成,“整合”又巧妙地理解了字的意思,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字形与内涵的完美结合的神秘魅力。学生被妙不可言的记法深深吸引,思维活跃了,学习汉字就会兴趣盎然,学习的主动性也会越发高涨。

再如,在教学“燕”时,由于这个字笔画较多,又容易写错,学生学起来没有信心。我便用色彩鲜艳的粉笔画出“燕”的象形字,美丽的小鸟使学生顿时情绪高涨,我再适时地用幻灯演示了燕子筑巢、呢喃蜜语的画面,生动有趣的图画会意字使学生对“燕”字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抓住契机,我再讲清了“燕”字的演变,鸟头和鸟喙写成“”,将鸟的两翼写成“”。鸟尾形象当作“火”写成“四点底”。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轻轻松松地掌握了“燕”字。

三、结合传统,趣味识字

灯谜文化源远流长,思想性和趣味性并存,将灯谜引进识字课堂,也不失为识字的好方式。如“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一’字在里头”,生猜出是“日”,随后可让学生随机续编出:“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大’字在里头”、“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木’字在里头”等字谜,形成了一谜多用,学生思维活跃,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准确的记住了汉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可谓是两全其美。

如僻字“闩”,虽然字形简单,但日常中并不多用,学生可能会记不牢。教学中可以编这样的字谜让学生猜:“一进门就关门”猜一字(闩),“一进门”把“一”放进“门”里,很形象地表示了闩的字形,“就关门”又恰如其分地表示了“闩”的意思。可谓是佳谜,仅仅五字既表形又表义,形与义的结合堪称完美。

有人戏称“灯谜是聪明人的艺术,也是能够使人变聪明的艺术”。有趣的谜语能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之中识字,更重要的是久记不忘。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汉字的记忆,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他们的记忆、想象、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发散思维等能力和创造力。

真是“一字一世界,一字一经典”。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将汉字的形与义完美地结合起来,关注传统,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有灵魂”的汉字。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

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