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创新改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创新改革分析

黄荣

450204197906181517

摘要:农村金融是振兴乡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力量。要做好乡村振兴财政、税收、人才、科技等方面的顶层设计,还要做好农村金融的顶层设计。必须立足于农村发展的大局与使命,创新、强化和壮大农村金融,让农村金融在农村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村振兴战略;农村金融发展;创新改革

引言

为让建设美丽乡村这一目标更进一步升华,也为新农村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支持,因此,作为农村经济核心的农村金融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我国各地都对农村金融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乡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政策。把乡村金融改革创新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对村镇公司与乡村合作社的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上大胆探索,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进一步保障农民收入的提高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发挥积极作用,能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村金融进行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是具有世纪性和时代性的伟大工程,而“钱从哪里来”是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投资和融资的机制,建立农村金融财政的保障制度,让社会基层积极加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将金融的支持重点推向乡村振兴,最大化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目前,对农村金融进行创新和改革,让农村金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的总目标、“五个振兴”“四个优先”“三个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应当加大对于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有效推进农村金融向现代化金融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2.1农村“空心化”加剧,有效金融需求不足

农村不同于城市,两者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收入、就业机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这使得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了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不合理分布,导致农村地区特别是中小村落“空心化”加剧,客群年龄偏大,因此其金融产品的需求也集中在存取款、结算等基础服务上。在人们借贷渠道选择行为中,信任特征及其维度的影响应考虑到“社会的变迁”以及“转型对信任的功能化社会机制产生的强烈冲击”,因此,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信任的形成与演进模式逐渐扩散到依靠合约和公平的制度环境。面对这一社会信任发展规律,银行需要通过转变服务视角,提升服务水平,从而发挥“催化剂”的作用,以有效的手段加强客户教育,加快借款渠道的市场化进程。

2.2缺乏专业化复合型的金融信息化人才

在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涉及的领导对金融信息化的欠缺了解,同时农村金融机构也欠缺专业化复合型的金融信息化人才。此外,整体经营的管理结构复杂,无法明确界定岗位职责和业务推广。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较多,但大多都以发展存贷款业务为基础。中国农业银行电子支付系统在农村地区发展迅速,由于薪酬待遇和晋升制度,使农村发展银行损失了复合型人才。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创新改革的策略

3.1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向均等普惠转变

实现农村均等金融、农村普惠金融,将有效提升城乡资源分配的平等性、高效性与高效性,以解决城乡之间的矛盾。首先,创新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金融,必须将保证金融服务的合理性、公平性作为首要目标,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侧结构进行优化,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村金融产生的负面影响,合理分配农村金融的各类资源,让农村金融能够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其次,农村金融机构需要改变服务观念、服务方式,转变传统“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重大轻小”的狭隘意识,以保证农村金融的公平性、均等性、普惠性。此外,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进行创新也是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关键所在,将农村经营的民营经济体、新型农业经济体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将农村金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分配。最后,构建并完善农村金融供给程序与供给机制,优化农村金融的每一项制度、操作流程,以达到提升农村金融供给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3.2实行金融综合化经营服务模式创新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农业发展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积极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当中,积极构建现代农业金融服务平台,要求充分发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优势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同时通过完善的资金服务平台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比如说,对于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尤其是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要为其上市提供支持,积极研发更多先进、科学、合理的金融产品,为农业投融资模式创新和投融资渠道拓宽提供一定保障。对于那些品质良好的农企,要提供短期融资券等服务,也就是说,要提供更优质的债务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

3.3改善农村融资环境

我国农村地区融资环境差,一方面是农村金融法规不完善,另一方面与农村人口的素质息息相关。因此,改善农村融资环境,不仅要健全农村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打下牢靠的基础,同时也要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克服由人口素质问题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解决农村人口素质问题,不仅要用科普宣传让农村人口了解金融服务带来的长远效益,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还要通过专业培训,使农村金融服务人员增强责任感,避免资金不断流入城市,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3.4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功能

不同的经济周期所产生的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特征。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其中,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而这些是经济下滑的最大危险群体。所以,应提高危机处理能力,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银行业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要建立风险管理观念,一切业务都要做到风控第一,以控制风险为目的满足顾客的需要。首先,要健全银行信贷监管体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贷款控制制度,将信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从人治到制度治理转变,有力提升信贷风险防控水平。其次,要严格按照制度操作,严禁违反程序,防止操作风险。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规范和指导信贷工作、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长效机制。加强对信用产品创新的监管,注重信用产品上市后风险和问题的监控和评价,并建立信用产品的评价和控制机制,达到最大程度的控制。银行应采取措施,筑起“隔离墙”,防范非法集资、高利贷、金融传销、民间融资等领域的风险传到银行系统。

结束语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进行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乡村金融机制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明确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定位,优化农村金融的产品结构,借助政府的力量拓宽融资渠道,让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最大作用,推动现代化农村建设,为实现美丽乡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运起,臧继英.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J].市场观察,2020(11):44.

[2]陈芷鑫.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长江丛刊,2019(02):128-129.

[3]王家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44):55+57.

[4]蒋佳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路径[J].现代金融,2018(09):35-37.

[5]刘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