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干预效果

贾小娟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干预压力性损伤病患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3例压力性损伤病患进行分析与研究。将63例病患分为研究组(32例,伤口造口护理模式)、对照组(31例,传统护理),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病患护理效果(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干预压力性损伤病患使用伤口造口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病患临床效果,提升病患康复速度,保障病患机体健康,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压力性损伤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效果研究

    压力性损伤症状为骨窿突位置,受到器械或医疗等因素导致软组织、皮肤损伤情况,其临床症状表现多为开放性溃疡,且存在强烈疼痛感,对病患的身心均造成严重影响[1],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极易导致溃疡面感染,随后逐渐发展成为全身性感染。临床上治疗压力性损伤时,多给予药物治疗,同时辅以优质的护理干预[2]。本文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63例病患进行研究,由伤口造口护理小组进行临床干预,并分析出临床护理效果,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3例压力性损伤病患进行临床研究,将63例病患分为对照组31例、研究组32例,以上入选病患及家属双方均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授权书,经由我院方伦理委员审批,于研究项目审核批准后,展开临床统计与研究,对照组男性人数为16例,女性人数为15例,年龄最小者为45岁,年龄最大者为75岁,平均年龄为(60.12±2.45)岁,研究组病患男性人数为17例,女性人数为15例,年龄最小者为44岁,年龄最大者为76岁,平均年龄为(60.57±2.68)岁,比较两组病患一般资料,差异性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定时巡视病房,每2h帮助病患更换体位,详细了解病患各项生命体征,及损伤部位症状变化。如有突发情况及时联系主治医师。

    研究组应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进行临床干预,首先组建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将相关科室资深人员全部纳入,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邀请相关专业资深专家进行全员培训,充分了解小组组建意义,相关压力下损伤症状的知识,待全员通过考核后,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对病患受损位置进行充分评估,并依照病患不同程度的症状、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将病患受损位置进行程度分级,症状严重者每小时一次体位更换。如中度、轻度等压力性损伤,可由护理人员指导家属进行更换体位技巧,一次保障病患症状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1.3评价指标

    护理人员详细记录病患机体症状、及临床各项指标,护理效果: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病患护理有效率,得分越高,则表示临床护理效果越好,满分为100分,100~86分为十分有效;85~70分为显著有效;69~60分为较为有效;59分以下为基本无效,护理效果=(显著有效+较为有效+十分有效)/小组病患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型号为(SPSS24.0)的统计学相关软件进行专业数据分析,统计病患基础资料与病患临床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时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t,X2检测临床数据;计数资料、例数时使用百分比(%)表示,如果(P>0.05)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时,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患经临床干预后护理效果对比

经临床干预后,研究组病患护理效果为(96.88%)与对照组病患护理效果(77.42%)相比较,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备显著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护理效果对比[n(%),例]

组别

n

十分有效

显著有效

较为有效

基本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2

15

10

6

1

96.88

对照组

31

10

8

6

7

77.42

X2

-

-

-

-

-

5.3764

P值

-

-

-

-

-

0.0204

3 讨论

    压力性损伤症状多发于神经内、外科、ICU、消化科等重症科室,该症状多发群体均为长期卧床病患,是此类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3],临床治疗该症状多使用组建针对性、专业的护理干预小组防止此类症状的发生。伤口造口护理为现今临床上全新衍生的护理干预小组,该小组的临床护理方法重点强调资源整合,整合资源多指将学术资源、专业人员相结合,不断优化、更新向多元护理方向发展,临床进行护理时能够更好的提高护理效果,促进病患康复[4]。经研究发现,研究组病患护理效果(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本次研究尚存在些许不足之处,如:研究时间短、临床试验样本较少等导致研究结果极易受到干扰,一定程度上使其结果一般性,所以具体长期疗效如何,仍需进一步关注,待选取多种研究与结果后形成大样本,才能保证本次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

[5]

    综上所述,临床干预压力性损伤病患由伤口造口护理小组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防止症状恶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提高病患康复速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月燕,王秀玲,许勇.蜂蜜联合无损伤包扎法对新生儿枕部压力性损伤的疗效[J].吉林医学,2022,43(03):843-846.

[2]陆华群,张艳红,谢绮雯,雷东艳.伤口冲洗配合柳比歇夫时间管理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4):45-49.

[3]黎春勤.造口袋在3、4期压力性损伤护理中应用价值探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03):503-505.

[4]安俊红,韩雪,张春萍.基于伤口评估三角的干预方案在3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24):4475-4477.

[5]乔祎,奚蓓华,查庆华.造口门诊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88-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