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水文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

李雷 ,杨杰

黄河水利委员会榆林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719000

摘要: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国人越发认识到环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其中,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是诸多环境因素中的重中之重,不仅因为水资源能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财富,更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在不停地与水患做斗争,防洪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本文就从水文环境保护与防洪问题的联系出发,旨在探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水文环境保护与防洪减灾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水文资源环境保护防洪措施

虽然我们已经与洪灾问题斗争了数千年,但是在21世纪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仍是困扰人类社会的难题。洪水来临时可能导致的伤亡与经济损失通常很难统计。在发展中国家,在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中,有 95% ~ 97% 是由洪水造成的。同时,90% 的自然灾害每年给世界经济造成 60 亿美元的损失[1]我国河流众多,而且这些河流还时常会发生洪水,在我国政府的领导下,一些洪水灾害基本能够抵御,但是洪水一旦暴发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所以,水利工作者要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洪减灾为己任,不断探讨水文环境保护与防洪减灾的有效措施,承担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

一、水文环境保护与防洪问题的联系

洪水的短暂性是水资源管理问题的一个特点,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管理传统上是基于静止性的假设,即一个不变的气候[2]。但是,从古水文学这个大的时间尺度来看,地球系统常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洪水可随全球变暖而加剧,其原因是降雨强度是随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而加大的,较高强度降雨可能加大径流量,从而增加洪水风险,并且还会加大侵蚀与沉积物生成,致使渠道容量减小,这样就增大了发生洪灾的风险,径流大小、持续时间、洪水与干旱强度等也将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适应大洪水浪潮,同时也为在日益严重的干旱过程中更好地满足用水需求,人们不得不以更高的成本进行大存储量的设计和施工。现有基础设施并不能完全确保我们的生活区域不受洪水侵袭,而单靠水库适应更大的水文变化也是不可行的。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对水文系统产生影响,简单来说就是流量制度类型与季节性流量模式稳定性会随温室效应的变化而变化。可见,对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进行综合与全面保护是防洪减灾工作中不可忽视的课题。

二、我国目前水文环境保护与防洪问题的现状

1. 防灾意识普遍薄弱

通过近几年的走访和调查不难发现,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防洪意识还是十分薄弱,首先,就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懈怠,不能时刻对洪灾的发生保持敏锐的洞察。再加上自动化设备的利用率越来越高,致使相关人员忽视了实地巡查的重要性,进而增加了区域环境风险。并且,一个区域内没有经历过洪灾的普通居民对洪灾的警惕意识也不强,有的甚至在洪灾预警发布后仍然没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延误了撤离的时间。

2. 水资源保护技术与设备落后

    首先,设备的引进速度跟不上技术的更新速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据采集的完整和准确性。其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速度也跟不上技术的更新速度,现有的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没有办法很好的发挥技术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地方防洪减灾的能力。

3. 数据采集不全面

通常,为了为水文生态环境研究提供相关数据,试验设备要对水文试验数据实施监控,中国现有水文监测体系尚不健全,装备覆盖面不足,部分区域装备明显老化。而水文水资源信息是一个基本要素,它包括地质构造、径流分布、地下水埋深和蓄水量[3]。由于生态环境复杂,加上工作人员操作能力不强,重复采集,数据欠缺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数据采集完整性会比较差。若数据采集总是这样,对于地方防洪减灾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水文环境保护与防洪减灾的应对措施

结合我国目前水文环境保护与防洪问题的现状,不难发现我国目前的水利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才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疏导,降低洪灾的危害面积,减轻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本文就结合我国目前水文环境保护和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提高防洪意识完善防洪预案

一是有关部门要狠抓管理,必须强化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另外,还要加强人员巡查的力度,同时也要不断升级自动化设备,这样才能提升数据采集结果完整性。这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也需要政府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一方面要强化广大民众的防洪意识,例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将防洪相关知识归纳到课本当中,使学生能够从小了解其中之重要性,并且掌握防洪措施的基本方法。还可通过互联网、广播、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体形式向公众宣导防洪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让当地民众逐渐建立起防洪减灾意识,把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政府要大力支持相关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这样才能为防洪减灾工作管理提供保障,同时还要通过不断地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为地区防洪减灾工作保驾护航。

  1. 最大化利用新技术

网络信息化时代为我们的水利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便利,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搞好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发新技术应用价值,促进技术本身应用。一是增加资金投入,加速配套设备的升级换代。依据部门年度预算可以在新装备引进过程中制定出合理的阶段性采购计划,实现新技术对其拥有监测领域的有序覆盖,充分发挥技术价值并提升数据采集完整性与准确性。可以通过应用卫星遥感,、GPS定位、雷达测雨及其他新科技、新设备来提高预报防涝,抗旱及海啸等极端水文事件发生发展的精度与科学性,从而提高抗灾能力。同时利用公共基础软件搭建和完善有关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信息采集的重复劳动,提升有关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还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引进和培养专业型人才,使其具备相应的应用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优势,提升地方防洪减灾水平。 

  1. 建设生态型防洪工程

生态型防洪工程的建设,要体现出这一工程同自然相协调的特点。生态型防洪工程属于亲水型防洪工程,应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切忌随意、盲目地建设水利工程。生态型防洪工程的建设要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利建设自身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对自然原生态造成了损害,所以,在进行防洪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尽可能的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尽可能的对环境进行防护。

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不仅给人们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而且也影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了妥善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加强了水文水资源的管理,但由于水文监测设备不先进、防灾减灾意识不强、水资源利用技术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改善,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为此,亟需加强对水文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正确掌握当前水文水资源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在技术手段逐步发展的今天,我国在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洪减灾措施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实践证明,我们对水文水资源防洪减灾措施的优化可与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管理相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对洪灾成因的分析,完善多种防洪方案、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建立水文预警体系,保护水文生态环境,从而改善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浪费及污染严重等状况,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甘书楷.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研究[J].河南科技,2016(21):148-149.

[2]冯越,周启明.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对策分析[J].智能城市,2020,6( 21): 46 - 47.

[3]王永哲.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的论述[J]. 河南科技,2019( 4) : 103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