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冬奥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冬奥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张亚秋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北京2022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无疑加速了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同时也彰显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时代价值。将冬奥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丰富的内在意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具体实现路径中,要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整合社会资源,运用新媒体技术,多元、立体、生动地传播奥运精神。

关键词:体育强国;冬奥精神;课程思政;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北京2022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无疑加速了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同时也彰显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时代价值。“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在体育强国背景下将冬奥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之中,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强国背景下将冬奥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以“为国拼搏”为主要旋律,以“友谊第一”为至高追求,以“文明和谐”为基本遵循,以“创新超越”为重要驱动,进而丰富课程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国拼搏”为主要旋律

“为国拼搏”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是竞技体育中运动员所秉持的根本信念,是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来实现, 这就回答了运动员在赛场上 “因何比赛”和“靠什么比赛”的问题。从更广阔的层面讲,体育领域的为国争光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尤其是青年学生中激发爱国主义热情。2022 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招募的第一个月,报名人数就突破了63万,其中青年学生达到52万,占80%以上,充分展现了奥运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社会和谐紧密相连。在冬奥会的舞台上,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更强大的民族自信,当代青年学生也以实际行动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作出贡献。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让优秀运动员讲述自己的训练过程和奥运故事,使大学生切身感受赛场上运动员的所思所想。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奥运赛场的具体案例相结合,既使爱国主义的宣扬有了具体抓手,也使奥运精神有了更广更深更立体的传播载体,让运动员的冠军梦、大学生的未来梦,以及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通,从而达到凝心聚力,使大学生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感。

以“友谊第一”为至高追求

新时代的大学生既要着眼脚下,又要心怀国家,更要放眼全球,培养开放、包容、共享的意识来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与“友谊第一”的精神相契合,是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和合”文化观的有机统一。我国先后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努力汇聚世界各方的朋友,建立广泛的友谊,超越不同国家或地区、民族、肤色、文化等,奥运精神成为全世界人民互相理解和彼此接近的粘合剂。 由此可见,奥运精神又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密切相关。以奥运会为舞台,传播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治理观念,不断扩大共享意义空间,助力构建关乎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以“文明和谐”为基本遵循

奥运精神强调摆脱荒蛮与野性, 提升全人类的文明程度,从而达到和平相处。 体育作为实现方式,以身体表演和展示为核心, 构建了一种有机的会话方式,展现了公平竞赛的基本准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竞争的公平性。 有规则的约束,运动员的地位身份平等,人人有尊严地参加比赛。 二是兼顾他人。 公平竞赛,不只是为了自己争夺成绩,还要兼顾本队的队友,甚至是对手。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可以在奥运赛事中挖掘很多这样的元素, 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竞争精神,把检视自我放在首位,而后明德格物,立己达人,最终贯彻公平、平等作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

以“创新超越”为重要驱动

创新创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其主力军是大学生。 2021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可以说,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思政课程则激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活力。 在这一点上, 奥运精神则为其提供了重要抓手。“创新超越”蕴含着“科技奥运”的内涵,意在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取和超越,为奥运会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环境。北京冬奥会继续秉承 “科技奥运”“创新助奥”的理念。 2022年1月, 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社会发布《 北 京 2022 年 冬 奥 会 和 冬 残 奥 会 遗 产 报 告 集(2022)》,其中科技创新赋能冬奥筹办,将为北京及张家口的城市发展留下丰厚遗产。例如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创造性地采用了“碳纤维”,能够对抗各种极端环境——耐火、耐高温、耐极寒等。 同时,利用三维编织工艺,在火炬身上刻出 1268 个图案装饰。 在奥运村,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结合无障碍的理念和技术体系,便捷人们生活。这一系列丰富的案例带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让大学生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不断突破、革新、超越中实现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价值,激发其对科技进步的向往与追求。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再一次点燃了中国奥运之火。让本次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精神教育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既推动了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也丰富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将冬季奥林匹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持续发挥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与贡献,使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同向同行,对于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冬奥会精神、提升专业课的教学效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张亚秋,男,硕士。研究方向:奥林匹克运动,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