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视角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深度视角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实践探索

毕向芬

石林县长湖中心学校  云南省昆明市   652203

摘要:数据时代,传统的教育教学意境无法满足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大数据要紧密与课堂相结合,革新传统课堂,让教育教学再次迸发生机,实现创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学教学要紧跟时代潮流,革新传统教学课堂,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基于此,以下对深度视角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视角;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实践探索

引言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利用生活经历以及数学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并且开展一些自主探究活动、合作交流活动以及主题实践创新活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知识运用的快感,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师进行更加高效的对话和交流,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发展欲。

一、几何图形的认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为主,不论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都是从实物中抽象而来的.几何图形的概念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几何画板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直线、射线、线段”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这三种线的区别与联系.教师在准备这一节课的时候会遇到一个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无限延长的概念.无限延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学生能观察到的实物都是有长度的,因此教师就很难联系现实来说明这个概念.但通过几何画板,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无限延长.利用几何画板的直线工具任意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此时在白板上出现了三种线.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这三种线,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三种线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体会三种线的特征.随后从无限延长入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三种线会呈现不同的特征,这是教学的关键点.教师可以让若干名学生上讲台操作课件:拖动线段,它会消失不见.从一个方向拖动射线,它会消失;从另一个方向拖动射线,它依旧存在。

二、深度视角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实践探索

(一)明晰主线,塑造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图形与几何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方面。学生对客观空间的经验,即为学生认知图形的起源,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建立平面知识的网络,随后再由平面图形认知向立体图形空间结构跨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围绕点、线、面、体此条逻辑线,只有如此,方可突出教学重点。在带领学生认知图形时,应通过反复多次的点拨与渗透,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几何图形,均由点、线、面、体所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时,可通过带领学生玩玩具、玩积木的经验帮助学生认知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时,可让学生玩盖章游戏,将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形状的印章在纸面上按一按,促使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在此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在带领学生学习“角的初步认知”时,教师便可让学生在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中查询自己认知的平面图形。学生从长方体中找到长方形,在正方体中找到正方形,在圆柱体中找到圆,随后教师通过课件动态展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平面变成立体的过程,再让学生探究平面上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平面上有点、有线,平面上有角,角为一个新图形,于是学生将注意力聚集在角的学习中。

(二)依托信息技术,翻转概念教学流程

完整的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基本流程,目前,几何图形概念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课前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应依托信息技术提供的支持,对课前预习进行有效的引导,依托信息技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在几何图形概念前置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对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流程的重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几何图形概念教学的重点是认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引领学生从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升级,建立立体图形观念。基于本节课教学重点,课前,我借助班级网络平台给学生发布预习任务:预习教材9-10页,说说圆柱和圆锥与我们学过的圆、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有什么不同;结合教材内容和微课内容,试着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针对预习任务,我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两个主题微课,第一个主题微课是“几何图形世界”,给学生展示学过的多边形与即将学习的圆柱、圆锥。几何图形世界主题微课意在帮助学生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建立起联系的通道;第二个主题微课是“生活中的圆柱和圆柱”,借助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图片,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化的图片,初步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三)合理设置教学问题,提高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水平

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疑惑和不解,同时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也有具体的要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教师可以考虑设置一些教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与此同时,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应有针对性,促使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假设。教师要设置更多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独立性以及探究能力。问题设置应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使得问题的条理性、层次性、差异性更加明显。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结组,共同应对教师所设置的学习问题。问题的设置应当秉持层层递进的原则,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和参与兴趣,让学生在教学问题的引导下提高空间与图形知识探索的水平和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最近发展区间理论出发来设置教学问题。例如,在教学“什么是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疑惑和不解来设计如下问题:长方形面积如何去求?正方形面积如何去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如何比较?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来开展一些实验探究活动,从而解决问题。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进行数据推算,也可以直接使用一些道具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从而辩证性地看待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同时也圆满地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实践探究任务。

结束语

教师要注重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使他们能够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样教师的教才会变得有意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的运用也不是孤立的,有时候解决一道题可以综合运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促使其在今后能够自发运用转化思想去探索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究,积极钻研,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参考文献

[1]胡倩.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11):145-148.

[2]陈颖.深度视角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2(01):123-125.

[3]张永明.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析[C]//.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20:1009-1011.

[4]冯凯苗.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D].山西大学,2020.

[5]何媚.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