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李琦

仙桃市第八中学  湖北仙桃  433000

摘要:信息化时代到来能够带来许多启示和教学建议,其内容参差不齐,教师不可以盲目使用实验教学策略,应该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尽可能地以一定的手段来辅助学生学习,使其能够通过高中数学课堂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同时,了解学生各个时期的学习特点,寻找最合理的策略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向更好方向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课堂应用

引言

在高中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必须灵活地变化自己的教学形式,摒弃传统课堂知识讲解的方法,巧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时代进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渐渐受到各大院校的青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得到广泛运用。在信息技术帮助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迎来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让数学教学真正实现信息空间带来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新模式,使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给予学生最丰富、最全面、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1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而不进行改革创新,很容易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得枯燥,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多维度、立体化地展示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现图文并茂的教学,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和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1.2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通常都是与图形紧密结合在一起,内容复杂,枯燥乏味,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绘图,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将那些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原本复杂的知识更加具体,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

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微课大多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学生可以应用碎片时间学习微课的内容,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其内容精简而又不简单,学生通过对微课的学习可以自主掌握很多内容,这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总的来说,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便于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误区

2.1过于重视形式

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高中数学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最终教学目标,但是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数学课堂教学形式,过多地展示一些图片、图形等等,却与数学知识没有太大的联系,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比如教学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能还是采用以前的课堂教学形式,浪费掉了一部分课堂学习时间。比如教学“平面向量”这种相对简单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做好课前引导,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做练习题,找到题感以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会更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2.2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佳

信息技术虽然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是过犹不及,使用过程中要把握好度。例如,有些教师过分强调课件的形式,将课件做得花里胡哨、过于精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数学知识之外;有的教师为了省事,把知识都通过课件呈现,摒弃板书,教学中不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导致学生缺乏思考,听课像是在听讲座,学生不知如何做笔记,抓不住课堂重点,只能泛泛而听。高中数学的许多知识需要进行严谨的推理、计算和证明,完全依靠课件会使学生思维脱节,使学生不能完整理解和应用这部分知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二)促进由“教”的技术向“学”的技术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中学科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与学科内容深度整合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内涵表现为,通过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或创设,实施新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达到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就高中数学而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包含三方面内容,分别是:营造新型教学环境、采用新型教学方式、构建新型教学结构。事实上,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也涉及了此三方面内容,只是表现形式有所差别。在数学课堂上,营造新型教学环境更多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而新型教学方式与教学结构更多与实际教学流程设计相关。下面以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展示生活中双曲线应用实例是该堂课一项主要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双曲线,了解其原理被更多应用于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这部分内容一般只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播放图片或视频即可。结合双曲线定义展示绘制过程是学习重点,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双曲线上的动点轨迹是如何形成的。借助Z+Z智能教育平台——超级画板可很好地诠释动点轨迹及双曲线的形成过程,整个操作演示过程可以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当学生熟悉了每一个操作环节后,他们便可以自行绘制双曲线。如首先建立坐标系,然后确定曲线上任意一点O,再结合定义得到具体方程。

3.3借助信息技术,增强学习探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去组织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来去不断地激发自己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欲望。不仅如此,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事物判断能力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并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都是有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也就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学习和掌握的情况也就参差不齐。那么在教学的实践中,为了能够弥补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的不足、学生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的不足,教师就要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组织相关的数学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之下,以及实践活动中去对相关数学知识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能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去进行数学的学习。

3.4回顾试题,加强学生的复习效果

高中阶段的学习不只是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以往知识的复习巩固,教师要有加强学生复习效果的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学生的高效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用来教导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新课程,而且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复习过往的功课,巩固所学。例如,在每一节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总结章节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资料,帮助学生加强掌握。在考试中或者学生的日常练习中,有些题目具有迷惑性和代表性,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错题的记忆,教师可以将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收集起来,运用多媒体进行整理归纳,制作成新的练习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学生可以通过自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复习以往的试题,加深印象,完善学习体系,加强复习效果。

结束语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已经基本普及。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洁珍.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应用[J].高中数理化,2021(S1):79.

[2]袁占红.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教育,2021(12):49.

[3]樊军平.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