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孤独症学生生活适应与行为养成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小学阶段孤独症学生生活适应与行为养成策略探究

王蕾

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257091

摘要:近年来,我国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任然面临更多挑战和问题,存在诸多障碍。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由Kanner于1943年发现并命名。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普遍性神经发育障碍,以交流互动障碍、语言表达缺陷和刻板重复行为为特点。儿童孤独症对患儿的成长和身心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给家庭、社会、教育和保健系统带来极大的挑战。语言在日常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孤独症儿童在语言理解和沟通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有研究显示,美国等发达国家中60%~80%的孤独症学生接受从学前班到高中的语言治疗。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缺乏足够的支持服务来满足孤独症儿童在学校的语言交流需求。

关键词:小学阶段;孤独症学生;行为养成;策略探究

引言

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其特征是社会交往普遍异常、沟通障碍以及兴趣受限和重复行为,多发病于儿童早期。社交沟通障碍被认为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由于自身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与同龄普通儿童相处过程中较难维持有效沟通与交流,也难以向他人正确表达个人需求,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突破其社交沟通障碍的关键。

1孤独症概述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是一类神经系统广泛发育障碍,起病于3岁前,核心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以及局限的、刻板的兴趣和行为特征。孤独症发病原因至今未明,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基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20年来,孤独症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由于筛查的全面性和标准不同,各国报道的孤独症患病率有所不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孤独症的患病率为0.62%,美国疾控中心2021年报道患病率为2.27%;我国目前未进行过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大部分文献和专家较一致认为患病率为1%左右,据此推算,我国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人,孤独症总人口数超过1000万人,每年新增ASD儿童约15万人。孤独症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孤独症患者绝对数确实在增多,另一方面也与诊断标准变化、诊断能力提升和人们的重视程度提高有很大关系。2006年,中国残联第二次全国残疾调查正式将孤独症划归精神类残疾,随后将孤独症康复服务列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由此,孤独症康复教育政策相继出台。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自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简称“世界孤独症日”),以提高人们对孤独症相关研究、诊断以及对孤独症患者的关注,联合国在世界孤独症日前夕会发布当年的宣传主题。2009年,第一个世界孤独症日前夕,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成立,为孤独症群体履行代表、维权、服务与监督职责,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每年也会发布中国版的世界孤独症日宣传主题。

2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表现

2.1语音障碍

主要包括语音发育障碍、构音障碍和语调障碍。孤独症儿童的先天语音发育与正常儿童相比有很大差别,一般儿童在8~9个月就能模仿成人发音,1.5~2岁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而孤独症患儿发音功能明显滞后且发音困难,大部分在2~3岁还不能表达出有意义的词语和句子,部分儿童终生缺失发音功能,即使有发音功能的患儿,也难以开始或保持一段交谈。构音障碍主要表现是表达咬字不清,主要包括:省略音、替代音、歪曲音和赘加音。相关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在语音表达发展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由于孤独症儿童先天存在发音困难,表达时吐字不清,无法辨认其表达的情感信号和中心思想,导致交流不畅。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发音语调大不相同,重音常常错误,音调单一、平淡、没有起伏,有时可能出现高声尖叫。

2.2语法障碍

语法障碍主要涉及代词运用障碍与回避、语法结构理解和运用障碍。代词运用混乱指“你”“我”“他”等人称代词在使用过程中的混乱,这表明孤独症儿童在交流时存在转换角色的困难,也反映了孤独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概念化的加工过程存在问题。代词运用回避指孤独症儿童在交流时故意回避人称代词使用的现象。人称代词使用混乱与回避的现象造成了交流对象无法准确理解孤独症患儿表达的内容,进一步加剧了孤独症患儿的沟通障碍。有研究显示,对于那些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孤独症儿童来说,语法结构理解和运用障碍的迹象是突出的,孤独症儿童对句子结构的理解不完善且掌握较差,导致了他们在语法应用过程中表现不理想,可能会出现主谓宾搭配不当、语气词和连接词等应用困难,只能讲简单句,语法应用刻板和转化能力差等诸多问题,阻碍了他们自身语言的发展。

3小学阶段孤独症学生学校教育教学策略

3.1在环境创设中运用结构化教学策略,帮助自闭症学生明确日常活动内容

为了帮助自闭症学生明确不同活动和学习空间,学校给每个功能教室与普通教室都设立了可抽取的门牌,门牌上统一用汉字书写相应场所的名称。普通教室的门牌下方个性化地张贴了全班学生与科任教师的集体照片,使不认识文字的学生也能清楚地找到自己的班级;功能教室的门牌旁边张贴了标示室内活动内容的图片,使每一个学生只要看到图片就知道该活动场所可以做哪些活动。每一个功能教室进门处的显眼位置一般都贴有流程图片,以让自闭症学生明白其中的活动及与活动内容有关的要求,帮助他们在进行相应活动时表现出符合要求的恰当行为。每一间普通教室都是每一个班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为了帮助自闭症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环境中有意义的部分,忽略其他无关刺激,学校教室布置以简洁为主。学校还根据每个教室的功能布局以及各个班级学生的学情,确定每一个功能区域的范围,并利用照片、文字等标识以及桌椅、柜子等不同摆放方式来划分出个人工作区、小组活动区、奖励区、签到区、午休区、游戏区、饮水区、值日生区、情绪宣泄区等,以帮助自闭症学生更好地进行活动。

3.2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结构化教学策略,帮助自闭症学生理解教学常规

良好的班级管理依赖良好常规的建立。自闭症学生难以明白环境的要求,难以按常规做出恰当的反应,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表现往往与环境不相符、与社会常规不相符。为了帮助自闭症学生尽快建立良好的惯例程序,尽快适应日常生活和学习要求,学校根据一日作息安排,结合结构化教学策略,请美术教师设计了图文并茂的学校一日流程时间表“我的一天”,并根据每个班级的课程设计了图文结合的结构化个人课程表。入学之初,每个班级即组织学生参与熟悉一日流程的认知与实践活动。一日流程包括:(1)到校(问好、签到、放书包、交作业、等做操);(2)晨间点名(看日期、说天气、点名报数、课程预告、等待上课);(3)课堂常规(安静、举手、坐好、排队、站好);(4)课间活动(上厕所、洗手、喝水、休息);(5)午餐(洗手、排队、去餐厅、吃饭、回教室);(6)午休(睡前:抬床、上厕所、洗手/洗脚、上床睡觉;睡后:整理床铺、抬床、上厕所、洗手、喝水、等待上课);(7)整理放学(整理桌椅、收贴课表、背书包、签退、回家)。通过一段时间的结构化常规管理,学校学生基本都形成了有序的学校生活与学习习惯,能较好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并提高了理解环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固执刻板的行为得到改善,社会表现也更为理想。

结语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取得了重要成就,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依据党的十九大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目标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特殊教育要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基本举措。加强高质量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建成高质量融合教育实施运行体系,完全有可能使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这块短板在加快教育现代化战略中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段蕾,莫书亮.孤独症的认知障碍研究及其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10(2):288-296.

[2]王蕾蕾.提高孤独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1(2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