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教研室建设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院校教研室建设思考

金顶云

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 

摘要:教研室是所有教师(教员)管理的第一责任单位,是“教”的直接输出单位,是院校的核心职能单元,对院校的建设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讲,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的职能发挥。当前,很多院校教研室事务缠身, 已经很难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从教学研究角度上看, 已变得形同虚设。本文分析了当前教研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

关键词:教研室  建设  思考

一、教研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行政职能过于突出,“教研”职能弱化

目前,很对学校的教研室教在职能上定位模糊,与专业系区分度不明显,这也导致上级安排的各种事务性工作最终都是由教研室来完成。教研室既承担专业建设任务又承担课程建设和条件建设等工作,各类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通常贯穿整个学期。比如期初和期中的教学检查、教学任务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甚至部分集中采购的组织实施、部分建设项目质量验收等,同时还有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评估和检查材料的汇总整理工作等。大量的行政工作导致教研室的教研功能被严重削弱,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教研室很难开展教学研究,即使开展教研活动也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内容。

(二)组织功能弱化,缺乏凝聚力

当前,不少教研室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教研室虽然形式上存在,但其成员却被其他各种的教学团队和课题组瓜分。 同时部分教研室平时也不集中研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有的教研室虽然集中开会,也仅限于日常任务安排和上级通知精神传达,很多教研室的教员都处于有“教”无“研”的状态。显然在这种状态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是很难实现的。另外,由于教研室的行政职能突出,教研室主任也深陷于日常行政工作,一方面导致教研室主任无心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另一方面也让一些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员不愿意担任教研室主任。现在不少教研室主任都是由年轻人担任,而年轻人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也不够成熟, 在教员中没有威信,很难召集大家切实开展教学研究,教研室凝聚力明显不足。

(三)政策导向偏差,“教研”意识淡化

高校的职能中科研与教研当同等重要, 不应出现失衡,而目前很多衡量教员水平的标准主要看论文数量、获奖成果数量及课题经费多少,职称评聘过程中明确了科研成果的量化要求,而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相对宽松,没有大的教学事故往往就没有问题。在考核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定制度的激励作用下,教师急于追求科研成果,在文章和课题之间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教学研究。尽管不少高校努力通过完善政策, 试图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寻找科研和教研之间的平衡点。 比如规定教学效果优良是教师晋升的必要条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而教学效果则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导致收效甚微。考核评价体系中科研与教研的这种失衡,变相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名利双收的科研工作中,将教学研究工作置于次要地位,甚至部分教师对待日常的教学工作也是敷衍了事,这导致教研室的教学研究工作成了空话。

二、强化教研室职能的对策

(一)解放“行政”职能, 突出“教研”功能

当前教研室深陷于日常的行政事务中,不利于教研室的良性发展,应当淡化教研室的行政职能,恢复其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工作职能。要理清系部与教研室的关系,明确分工,由管理部分及专业系部承担主要的行政职能,而教研室主要以教学研究工作为中心。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各类评估检查材料、各类采购文件编写及程序组织等事务性工作由特定管理部门及专业系部来牵头组织,这样把教研室从繁杂的行政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系属教研室主要负责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可以成立若干课程组(或称课程教研组),课程组人员由一门课程或几门相近课程任课教员组成,甚至可以打破专业系的限制,跨系、跨专业成立课程组,把相近课程的任课教师整合到一起,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讨,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 制定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切磋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二)健全制度机制,突出“教研”职能

在理清管理部门、专业系和教研室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教研室的相关制度,明确教研室的工作职能、工作目标和要求以及考核办法。院校和专业系部要给教研室创造硬件和软件环境, 保障教学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在给予指导的同时加强监督。教研室内部也需健全教学研究制度,督促每位教师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发挥课程团队作用,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水平。每个学期初由教研室主任制定本学期的教学研究计划,教研室严格按计划实施,及时总结教研成果,并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教研室应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组织教师按照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围绕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进展开,形式和内容很丰富,包括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更新、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示范教学、教学方法研讨、命题研讨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等等。

(三)完善奖惩机制

要改善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缺乏动力,投入精力较少的现象,需通过激励制度调动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从职称评定和考核上下功夫,同时把各类津贴向教学一线人员倾斜,加大教研成果奖励幅度,把教研重视起来,让教师能够潜心教学,研究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近些年来,大部分院校在这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每年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其他教学竞赛,还提高了教学骨干的待遇,进一步缩小了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的差距。同时在职称晋升时对教学考核结果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学考核不达标的一票否决。这些措施有效提升教师对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

当前,高校教研室的行政职能较为突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动力不足,教研室的组织制度不够完善,这些都导致教研室的教学研究职能被削弱。而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都需要基层教学组织的支持。通过激励制度,调动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完善教研室制度,提升教研室的凝聚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

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