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双减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策略分析

郭凤宇

重庆市南川中学校  重庆  南川  408400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在不断地质变,教师会从关注学生如何才能考一个好分数,转变为关注如何才能让学生拥有能力和素养;会从关注教师主导价值的全面展现,转变为主导价值与主体价值的整合;会从传统的以“练”为主转变为当下的以“探”、“创”为主。作为高中数学教育者,我们要顺应双减背景,从学科优势、学生天性出发为学生设计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生成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地累加学习的体验和能力。以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例,以双减背景为基础,不断地实施教学改革活动,让学生拥有减下来的时间“说”、“做”、“创”,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完成专业发展方面的突破。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双减背景;高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策略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学生都拥有了减下来的契机和自我发展的契机。在推进双减时,人们开始关注能力、素养养成,在不断地调整教育理念与评价标准,期待学生能够转型为可以支持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期待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精品课堂。教师能够展现出个人智慧,有更多的时间能够完成教育改革,生成教育共同体,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区域教育发展进行并轨。而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自主权与发言权,能够有时间结合自己的需求完成文创与科创活动,他们可以在课堂中有更为积极地表现。可见双减政策的落实不仅仅是人们理解中的做减法,它的目标指向是改革,是培养有核心素养的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在很多方面都突破了边界,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更加全面积极。本文中以数学语言能力培养作为例,对于双减背景下应用相关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让学生能够有“开口”的机会

任何技能的生成其实都不是天生的,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契机,让学生能够拥有锤炼技能的时间和留白。在原有的高中数学课堂中,能够掌握话语权的就是每一位教师,学生会因为缺少表现的机会而弱化了自身能力。在推进双减政策时,会不断地为学生做减法,此时,减下来的时间如何应用又会成为新的问题。我认为,减下来的时间里应为学生适度留白,让其转变为学生参与体验活动、个性化展示活动的时间。课堂中,教师也可以改变传统的快节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感受时间、思考与表达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慢慢的叠加效能生成全面发展的能力。[1]基于此,教师应通过提问、回答问题和在舞台上讨论数学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更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借助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借助学生在小组中的积极互动,让学生个体获得更多的发言机会。在最初的阶段,学生可能表现的差强人意,教师在这样时段要给予鼓励和相关的指导,进而让学生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中后期学生的表现会越来越积极、优化。

    二、教师发挥出示范作用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他们的引领者,也是他们最喜欢模仿的榜样。尤其是到了高中学段,数学知识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学生更喜欢按照教师的方法、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培养高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时,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向师性来进行积极地引导,发挥出自己的示范作用,进而让学生也能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并且能够挖掘专业术语的相关本质。[2]例如在阐述数学概念、定理、性质时教师要咬文嚼字,突出关键词。如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它强调“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离开“最小正角”这个前提就错了。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语,必须抠字眼。在教师展现出优化的用语习惯后,高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影响,进而也能够生成优化的用语习惯。再有教师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数学语言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营造自然化、生态化的数学空间。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缺少刻意性,会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接受度。

    三、让学生养成“用语”习惯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留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就更为有限。此时我们不妨尝试着应用其他的方式让学生生成“用语”习惯,促使学生能够为掌握发言权做好准备。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用“写”的方式来积蓄“说”的能力,并且提升“说”的兴趣。如每教一章内容结束,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章小结。让学生把这一章的概念、知识、规律,难点、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写成书面的形式。在每一学期还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数学小论文,如《怎样复习数学概念》、《选择题的方法》、《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讨论》等等,教师加强指导和鼓励。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锻炼,规范了表达的形式,表达能力会明显提高。相比“说”,“写”更精准还可以反复打磨,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时,“写”也是最佳方法之一。

    四、应用信息技术营造适宜的情境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在学生展现数学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既需要能够应用各种术语,还需要学生的思维极度清晰活跃。因此,在理性的数学课堂中,我们需要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情境,让学生生成想要表达的欲望,能够展现出逻辑思维能力完成相关信息的梳理,进而逻辑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此时,如果是以兴趣为载体构建的语言表达环境,还能够让高中学生不断地弱化心理压力,用“乐学”来消除“苦学”带来的负担。其中信息技术在这一方面具备突出的价值。[3]如在讲解数列第二课时,给学生展示了课前准备的花盆堆放示意图的幻灯片,然后对学生说:“这是咱们学校花房堆放花盆的示意图,它们是否有什么规律,你能帮工人师傅数数总共有多少只花盆吗?"这样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把自己当成了问题的"主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表达出答案。在很多时候,高中学生的内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理性,关注情境的创设,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有助于高中学生在群体中生成表达的自信心,这也是高中学生能够积极应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培养高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拥有说的时间和欲望,我们还需要关注日常积累,让学生能够积蓄说的能力。其中要借助教师营造的留白平台,促使高中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发言权,以多种方式完成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实践[J]. 沈艳.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5(02)

[2]巧用数学语言 激活数学思维[J]. 赵曹荣.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5(02)

[3]浅析数学语言能力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J]. 刘强.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