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与对策分析

周倩倩

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 244000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风险,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精准找出公立医院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对策,其对策内容包含完善信息化建设、改善审计方法及搭建专业审计控制系统等,从而有效改善该类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

关键词: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公立医院

引言:在规划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各项内容时,相关部门需精准发现其内部存有的各项风险要素,对不同风险因素进行合理控制,有效强化内部审计的整体开展状态,因而公立医院应适时改善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风险。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风险

(一)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够

部分公立医院在开展内部审计期间,未能合理规范信息化手段,对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状态处于较弱水平,极易使审查工作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部分审计人员未能安装合适的审计软件,未充分利用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使得审计过程变得较为繁琐,工作负担出现不同程度的加重现象,极大增加内部审计的执行隐患,需对信息化建设内容进行恰当改进,透过该项手段来缩减公立医院的审计风险。

(二)审计方式和手段单一

    审计方法的使用也会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当前部分公立医院在实行内部审计时,其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是为招投标采购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以及对违规违纪现象的纠正,没能覆盖对应的审计内容,主要焦点分布在财务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及合同流程的合规性,忽略了医院的经营和管理风险,导致审计工作在实际执行时存有些许漏洞,部分审计人员未能挑选出合适的审计方法,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使各部门审计内容形成更大问题,因而需恰当更换审计方法。

(三)审计控制系统不完善

    公立医院中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包含了对应的工作职能,还需将目光投放到医院内部的财务上,而当前部分医院没能对审计业务进行恰当规范,其获取到的审计数据也难以为该类医院提供适宜的数据支撑,无形中增加其经营风险,给其整体发展带去更大影响,若想规范各项内部控制风险,需对内部审计系统进行合理完善。

二、公立医院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信息化建设

公立医院在管理内部控制风险时,需将信息技术手段投放到重要位置上。一般来讲,传统记账方法多为查阅记账证明,没能利用合适的软件来执行对应的审计工作,该项工作方式不但延长了内部审计时间,还会给审计工作带去更多失误。内部审计管理层要利用信息技术的合理规划,及时安设专业的审计软件,在简化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全面增强其内部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在检查更多部门的业务资料期间,相关人员可全面分析审计软件中的各项信息,有效缩减审计部门的业务负担,适时增强审计工作数据的全面性[1]。与人工检查相比,在使用审计软件的过程中,其带有更强的针对性、精准性。比如,人工检测常产生细小失误,如小数点错位等,会给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效益带去极大损失,在使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审计软件后,其能精确分析软件中的所有数据信息,既能避免出现小数点点错等不良现象,还能有效覆盖所有信息。因此,相关部门可利用审计软件的规范性使用,恰当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有效防止其内部出现的各项失误,全面增进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的开展水平。

(二)改善审计方法和手段

    审计方法的使用状态会对内部审计的开展效果形成较大影响。在当前公立医院开展的内部审计中,审计内容较为广泛,即与资金相关的内容都要进行合理审计,为该项管理工作营造出适宜的工作氛围,不断改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过程中,需合理规范审计流程,将不同业务的审计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及时找出其内部带有的风险隐患,对公立医院中的更多业务进行切实规划,全面增强内部审计的整体质量。当前部分公立医院在实行内部审计时采用抽查法,而抽查法则会适时漏掉些许问题,降低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要将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相结合,将不同业务数据信息都纳入到内部审计工作中,不仅有效改善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还能切实规避审计风险,全面改善公立医院整体经营发展状态[2]。相关部门还在日常审计中合理应用审计软件,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找出不同业务部门中存有的各项风险,并通过对不同风险指标的规划,提升内部审计效果,增强公立医院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相关部门还需及时更新内部审计方法,找到适合该医院内部情况的审计形态,并与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相结合,全面改善医院内部审计状态,利用多项方式的完善来规划内部审计中的更多风险。

(三)搭建专业审计控制系统

    为提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专业性,相关部门需恰当设置专业设计控制系统。通常来讲,公立医院需在日常经营中不断健全与内部审计相关的各项工作职能,延展审计业务范围,对其内部的综合发展情况进行适时掌握。在当前的公立医院中,相关部门需利用内部审计控制系统的搭设,恰当明确医院内部财务的运行流程,根据该流程的运行情况来找出其内部带有的潜在风险,并对财务管理制度的严谨度进行合理规范,专门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医院内部所有科室的各项信息时,审计人员需合理找出不同业务部门内持有的各项风险,在查明对应风险所形成的实际原因后,对该类风险进行恰当规划,适时增强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效果。在搭建与应用内部审计控制系统时,相关人员需合理使用多重不同类型的技术设备,对设备内部的各项功能与操作方法进行适时研究,借助设备技术内部软件的更新来增强内部审计数据的准确性,确保该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值得一提的是,公立医院管理层在控制内部审计风险时,需对各项业务风险进行合理探索,找出引发风险的潜在指标,并利用机械设备中的各项技术手段开展专业分析,适时明确各项审计风险对当前经营管理的影响,继而制定出更为合适的审计方法,对医院内的各项风险进行有效规划,从而保障该类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质量。

总结:综上所述,为增强公立医院对内部控制风险的把控度,恰当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即利用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设备来改变内部控制中的各项内容,找出合适的审计形态,切实夯实当前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梁伟玲.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措施[J].财富生活,2022(16):190-192.

[2]常博研.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与解决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