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的沉降监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的沉降监测研究

张翰明

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摘要:地铁盾构施工虽然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掘进速度快、对周边环境影响面少等优点,但还是会引起地层的扰动,使地层和周边建筑物产生变形和沉降。为了能够保证地铁的稳定运行,通行的安全性,就要重视盾构施工阶段及在运营中的监测工作,做好全面的分析,明确引发沉降问题的主要因素,并且探寻问题的本质,开展针对性的优化工作,提高监测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多角度分析沉降风险,能够通过监测工作,控制沉降,提高施工质量,进而保障地铁工程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的沉降监测。

关键词: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沉降监测

引言

在对地铁隧道工程进行施工时,盾构施工具有安全性和效率高等优于其他施工方式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地铁施工中。为了实时监控盾构施工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应布置不同类型的监测点进行施工现场监测,并对监测成果进行分析研究,使其可以及时获取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形变动态信息,有效保障盾构施工的安全。

1盾构法施工原理

盾构施工主要原理是在盾构机罩的掩护下进行开挖,在开挖期间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尚未开挖的隧道进行临时支护,承担四周岩体的压力和地下水的压力,防止地下水进入隧道;开挖完毕后,在盾壳的掩护下进行管片的组装和灌浆。盾构施工要求一口始发作业井、一口接收作业井。始发作业井用于盾构机、后配套设备的装配、反力架、负环的安装以及出土、管片运输等始开挖工作。接收工作井用于完成盾构机到达、解体等有关工作。目前,地铁的起始和接收工作大都设置在车站末端。普通盾构施工开始后,根据设计的轴线进行作业,并在期间进行横向、纵向的数值监测,及时纠正;纠正过程中应遵循“缓纠、慢纠、勒纠”的原则,避免“急纠”。并做好背面注浆和二次注浆,对沉降进行控制[1]

2地铁盾构施工的影响因素

第一,对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由于应在实施准备阶段进行地铁隧道项目规划和设计,其安全风险只能在施工或运营阶段才能,因此,安全风险容易在规划或设计阶段被忽视。因此,在充分意识到项目建设各个阶段风险关联性的同时,也要通过有效的方法辨识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并在相应的阶段进行有效规避。大量的地铁隧道施工安全事故表明,人们对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重视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不良地质对地铁盾构施工的安全影响分析还不够充分。在地铁盾构施工中,通常面临着不同的地质,对地质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但地质因素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3地铁工程盾构法施工的特点

地铁盾构施工是一种自动化程度极 高的施工方法,其特点表现为节省人力 且施工速度快,能够一次成隧道,不受气 候影响,不仅在开挖时可控制地面沉降, 减少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而且水下开 挖时不影响水上交通。

首先,盾构法施工开挖速度快,适用范围广,安全系数高,机械性高。盾构施工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额的租赁费用。其施工成本较高,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对于断面的尺寸不固定的路段,该施工方法适用性较差[2]。其次,盾构机集合了多种机械的功能,极大的降低了人工作业,可以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施工,具有比较高的作业效率。在进行开挖中,可以一次性成形,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重复施工的现象。

4沉降监测目的及内容

地铁盾构施工中,盾构施工掘进,四周的土体就会出现很大变化,此时地面和建筑物就会出现变性,因为四周环境的影响就会导致工程事故发生。按照我国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采取盾构施工要针对地面和建筑物采取实时的检测。如果地面或者是建筑物出现了沉降和倾斜,就要上报施工方和监理单位,需要采取针对性地措施处理,例如,对于施工参数调整,采取加固措施,或者是控制施工进度等方面,要按照监测信息作为一项施工的参考和指导,才能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与此同时,进行盾构施工时,要利用现场监测将施工中动态数据全部做到采集,绘制出各种形态的曲线图,给现场施工提供预测和预报,另外,针对施工现场要及时地调整施工参数,同时在盾构施工中采用现代信息化施工,不仅确保施工的安全和稳定性,同时还能提高其施工效率[3]

5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的沉降监测措施

5.1科学规划监测点

监测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好监测点的科学规划,提升监测的全面性,让监测人员结合当前工程进度情况进行测量工作,在隧道的中线上方的地面设置合适的距离点,并且每隔四个测点要设置相应的检测横断面,确保测量的规范性。在面对软土层和埋深较浅区域展开设计工作的时候,要对各项条件因素做精准分析,在正确的位置布置监测点。

5.2合理调整盾构半径

合理化调整盾构半径有助于提高施工的有效性,辅助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提高半径调整意识。一般状况中,单圆盾构和双圆盾构半径存在区别,相关人员应该加大对半径调整的重视,可以将单圆盾构以及双圆盾构的半径设置为3m左右,并且调整盾构埋深度。并且随着地面沉降面积的增大,可以对宽度系数以及盾构半径进行针对性调节,确保沉降面积更加科学。

5.3把控好监测频率

沉降监测频率的良好把控可以直接避免沉降问题的发生。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数据监测,充分掌握盾构的真实施工情况,在盾构机头前方10m位置或后方20m的位置设定为分析区域,在工程现场对监测点实施科学监控,将监测到的频率准确记录下来,确保施工位置的土层频率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如果发生沉降异常或隆起的现象,技术人员必须要对当前频率范围进行测量,为控制地面沉降提供科学依据。如果变形超出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或是场地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要适当加大观测频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现场存在事故风险时,必须连续不间断观测[4]

5.4成果分析

第一,当施工现场沉降监测工作开展一段时间,或是某一个阶段的施工完毕后,对量测结果总结、分析。利用相应的方法对现场监测所得的原始数据加以整理,可以按照数值的大小排序,以频率分布的形式显示一组数据分布情况,统计数据的特征值。第二,采用反映数据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的函数关系式,预测下一个阶段的沉降观测数据;以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函数近似的方法,求出与测量规律相符但尚未经过实测得到的数据。第三,在对沉降监测等数据整理分析后,提供如下数据:荷载、时间、沉降的过程线以及不同观测时间的沉降线;荷载、时间、水平位移的过程线和断面横向位移分布图。

结束语

盾构施工法是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地铁施工的主要方法 , 而土压平衡盾构相较于泥水平衡盾构方法具有施工噪音小 , 施工环境好 , 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 , 逐渐成为各地区地铁施 工主要采用的施工方法 , 尤其适用于黏土、软土、泥炭土 等软质土层施工。当前,由于受到盾构方法本身所限,施工阶 段很有可能会出现土体坍塌、沉降等问题。所以,相 关人员必须使用合适的设备进行全面监测,加强施工 控制水平,提前对所有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调研,避 免沉降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吴晓涛.交叠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地层加固分析与模拟研究[D].镇江:江苏科技大学,2019.

[2]何志辉.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下穿建筑物沉降分析与控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3]洪卓众.基于盾构施工的地表监测数据分析及建模预测[J].城市勘测,2018(2):157-160.

[4]胡愈,姚爱军,张剑涛,等.地铁盾构施工对上覆平行雨污管道影响的试验和数值分析[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8,38(5):797-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