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和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浅谈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和发展

伍满华

身份证号:440781198208116518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导致了很多环境方面问题的出现,所以使得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应用的关键性尤为突出,环境监测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了生态环境保护当中尤为重要的环节,但我们对环境监测技术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还不够。基于此,本文针对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和发展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科学且合理环境监测工作可促使环境保护得到有效保障,使整体治理质量与效果得到提升,作为核心依据环节,当前环境监测过程中须对以往传统管理思维和模式等进行改变、创新,使整体环境监测能力得到提高,将先进技术方案有效融入其中,从而达到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目的,保障民众拥有绿色生态环境。

1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分析

1.1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目前阶段,从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自身工作开展效果上来看,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着缺陷,依然会在很多方面呈现出较为严重的欠缺,甚至会直接导致一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落实不够科学,无法在后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从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执行机制上来看,虽然相对而言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也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在面临当前越来越复杂的生态环境监测需求时,表现出了一定的欠缺,尤其是从资金扶持力度来看,因为得不到较为充分的资金支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很容易受到制约,相应生态环境监测平台的构建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从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队伍以及监测技术手段方面来看,同样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制约作用,生态环境监测队伍混乱,市场准入机制把关不严,很多单位不具备相匹配的生态环境监测资质,监测工作开展后数据可用性差,不同实验室之间人员、设备误差较大,致使同一监测对象个别项目连续监测数据出现“跳脱”现象,而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虽然得到了明显创新发展,但是普及和实践应用效果依然不够理想,也是未来发展和推进的重要方向[1]

1.2生态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现状

环境监测需要监测人员认真的研究态度,在工作中高度落实自身职责。在环境污染物监测中,科研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大气监测,而最新的科研成果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关注,但是在大气监测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因此空气污染程度也相对较重。为此,就需在日常工作中利用科学先进的空气监测治理系统,做好监测控制。在当前阶段,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日益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网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全覆盖的生态监测网络,明确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动态。但是我国生态监测技术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生态监测技术网络化发展水平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若想改变现状,就需完善生态监测技术,促进网络化发展,展现设备的网络优势和时效性。

2生态环境监测发展措施的分析

2.1设立网络环境监测技术

在进行环境监测过程中,结合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所需选择有效监测方式,促使环境保护拥有数据支持。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把环境管理监测网络以及监测信息网络等巧妙融合,而全过程则实施有效调整与优化,拟定符合实际情况规章制度,确保其完善性,让整个监管工作存在规范性。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也随之提高,而环境监测工作每日任务量也随之增加,借助常规工作手段无法满足当前环境监测标准以及需求,所以在日常工作当中需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达到技术模式全面创新目的,让环境监测工作更加灵敏与快捷,保障环境监测水平提高,维持国内经济水平稳定发展[2]

2.2强化信息化建设

环境监测内容相对复杂,因此为了预防后续保护工作受到阻碍,需强化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实际监测时存在复杂性因素进行妥善处理,做好数据分析与整合,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效果。在日常工作中,结合信息系统自动化生成计算结果,使其监测计算效率提升,提高设备精准度与规范化水平。为了避免某一环节出现操作失误,需全面跟踪并监督计算机系统,设立对应权限公开数据防止错误情况出现,同时在进行监测时对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加以强化,不断完善管理模式,贯彻落实责任制度,结合监测需求不同以及标准不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确保监测成效得到提高。将先进技术与设备融入社会发展中,使整体监测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2.3制定科学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期间,相关人员要重视对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首先,要在全面结合环境监测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符合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其次,要根据当地环境污染分布情况以及污染来源等信息,制定出一套系统、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系,以实现对环境监测活动所对应监测范围的管控。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先进监测技术的引进以及管理体系的优化。此外,还要制定和应用环境监测相关的考核绩效制度,并提高该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便于科学合理地考核全体员工。最后,还要在参照原有环境监测制度的前提下,制定一套系统、健全的管理监督制度。监督管理人员在应用该管理监督制度期间,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构建相应的管理监督小组,确保小组内所有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作用,确保环境监测所有阶段考核工作落实到位。第二,环境监测相关部门要与知名监督机构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从监督机构里引进高素质的监管人才,以实现对所有阶段工作的全面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效率和效果

[3]

2.4提升环境监测的准确性

环境治理的质量如何,需要经过监测的准确性来判断,在实际应用中要在准确度上切实提升,需要优化监测准确度提升的制度,要依靠实际来不断优化过程,从而才能让环境监测质量得到提高。环境污染物质的监测准确性依赖于这部分有毒物质是否会被准确监测出来,要求要清晰判断污染物质的特性。一般而言,有毒物质在进入环境中,只有当浓度到达一定比例或者监测技术要特别精准才可以勘测到。有的物质可能由于技术上不能监测出,需要在长时间累计中才能被发现,这会直接对人类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如果想要改善这一难点,就不能用统一的监测办法,需要在统一之后考虑个别性,研究出超低微的分析手段、微量监测手段等,这样才能将含量较低物质分析出来。但是,监测过程不能仅仅采用纯人工,要尽可能将机器和设备应用起来,要结合现实环境需要,研究出适合当前环境的监测设备,要不断依靠设备来改善和优化精确性,以避免人为的盲目性和误差性。只要可以依托设备和实验过程来增强精准性的工作,都需要将设备应用,而不能局限于人。任何人为因素都具有不理性的要素存在,而大幅度将设备和实验引入,才能切实增强准确度。只能依靠革新性的科学技术,将更为适用的科学手段逐步运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才能增强物质监测的精准度,便于逐步提升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监测水平。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依旧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加上环境问题复杂多变,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研究改善的措施,通过环境保护措施落地生效,就能实现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同时利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文霞.探究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与发展,2020,32(01):204+206.

[2]马晓军.浅析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化工管理,2019(21):61.

[3]东明.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8,38(2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