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炮作战维修保障适应性试验内容框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车载炮作战维修保障适应性试验内容框架研究

秦军

身份证号;622301198802163116

摘要:车载炮作为我国最早尝试研发的大口径武器装备,军工企业技术人员在技术性能上进行了优化创新,虽然依旧存在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实践累积经验和技术理论使得我国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作战维修保障适应性作为评估作战适应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车载炮装备的战斗力和再生能力。因此,本文在了解车载炮概念的基础上,确定了实验目标的基本定位,并从战前机动部署能力、战前保障能力、战时保障能力、持续保障能力这四方面入手,深层探讨了试验内容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车载炮;作战维修;保障适应性;试验

0引言:作战实验是评估装备性能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我国综合实力性能,确定作战基本原则,构建优化装备体系等具有积极作用。根据近年来我国车载炮作战维修保障适应性实验分析显示,这项研究是指在充分考虑训练要求、后勤保障、自然环境、安全性、维修性、可靠性、兼容性、可用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判断分析系统令人满意的投入外场使用并维持的程度,这项研究成果直接决定了车载炮装备的战斗能力。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以车载炮为核心的作战维修保障适用性试验内容框架。

1.概述

车载炮作为轮式自行火炮家族中较为新型的武器,设计产生的初衷是为了提高传统履带式装甲自行火炮性能的提升。由于传统意义上火炮重量较大,直接限制了自行火炮战略机动运输能力;而重量过轻的牵引火炮,实践性能无法满足现在战争需求,所以军工企业技术人员在整合实践累积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全面探讨车载炮武装技术设备[1]。比如说,将轮式装甲车看作底盘的常规轮式自行火炮,虽然整体重量较轻,但底盘高度较大,所以在安装炮塔时,对火炮口径和深管长度有较高要求,同时具有封闭式装甲炮塔的全防护自行火炮成本较高。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学者在实践探究中研制出一种轮式自行火炮发展思路,就是取消原本牵引火炮的大架和运动体,利用座圈直接安装到火炮牵引车上,这种车架炮的设计思路就形成了轮式车载自行火炮。由于车载炮的主要部分源自于战术卡车和牵引火炮,内部并没有复杂的连接机构,所以实践研究改装的成本较低。需要注意的是,车载炮并不是简单地将车和炮组合到一起,还需要配备完善的数字化火控系统、自动操瞄系统、定位定向系统、半自动弹药装填系统等,这样才能保障武器装备在保留原有性能优势的同时,更快适应新时期多变的作战环境。现阶段,车载炮发展不只关注最初的大口径榴弹炮领域,还在实践探究中提出了高炮、迫击炮等多种新型车载炮形式。

2.以车载炮为核心的作战维修保障适用性试验框架

2.1确定试验目标定位

研制实验的目的在于,科学检测车载炮武器设计和开发的规范性,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改正,注重从基础上规避设计问题[2]。在作战条件下,车载炮的装备维修保障活动服务在作战使命任务中,相应的适应性试验要对维修保障任务进行全面分解,严格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和任务剖面,综合考虑与维修保障有关的设计特征和保障系统的各个方面,准确评估车载炮在作战使用过程中,为了保持自身的战斗力再生和持续能力,如何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维修和物资供应。需要注意的是,在作战条件下评估车载炮的维修保障活动,并不能由单一任务主体组织实施,而是要交给整个装备保障系统共同进行,分别考虑被试装备针对各级修理能力的维修保障适应性。

2.2试验框架

将作战任务看作维修保障活动实施的基础依据,有关车载炮的作战任务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指快速响应作战需求机动部署到预定地区;其次要快速开展做好投入作战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最后要成功执行作战任务。在了解车载炮基本概念和试验目标定位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思考试验框架:

第一,战前机动部署能力。这项能力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将维修保障系统安装的预定使用区域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这项试验分析包含了四项内容:首先是指装载能力的试验分析,这项测试可以确定输送维护保障人员的数量、携带物资的体积和重量,主要利用运输数量和运输体积等进行评估研究;其次是指速度效能试验分析,主要分析人员和携带物资的运送速度;再次是指通过能力实验分析,其中要结合最大行程、最大爬坡度、受伤深度、涉水深度等指标进行研究;最后是指运输环境性实验,要研究在不同运输环境下,保持预定功能和性能或不被破坏的能力。

第二,战前保障能力。这项能力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运用多种维修保障手段,尽快恢复装备技术性能和做好抢救抢修准备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这项实验分析包含的四项内容,首先是指器材请领补充,其次是指维护保养,再次是指故障装备维修,最后是指战前抢救维修训练,在试验分析中,可以更快了解车载炮装备的主要构成和应用原理,以此为作战应用提供有效依据[3]

第三,战时保障能力。这项能力是指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中,各类维修保障活动,可以让车载炮顺利完成作战任务的能力,因此要重视装备抢救、装备抢修、装备护送、器材供应、生存能力等试验分析,由此从中掌握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第四,持续保障能力。这项能力是指系统持续进行维修保障活动,并支持多阶段连续作战的能力,因此要重视维修保障任务调度、人员调度、资源供应这三项试验分析。

结语

综上所述,车载炮装备的维修保障适应性实验分析,与保障组织、日常训练、人员资源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在试验分析中涉及系统仿真、数据建模、装备维修、作战理论等多领域知识,实践研究的内容和过程较为丰富复杂。现如今,有关车载炮作战维修保障适应性实验还存在较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各国学者要在整合以往累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车载炮应用功能和基本情况,注重从陆军装备的作战实验角度入手,深层探讨维修保障适应性实验的总体框架,以此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有效依据。同时,还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学习借鉴国外科研学者的研究成果,注重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探讨陆军装备技术理论,并在社会经济和科技技术革新发展中,研制出更多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武器装备,为构建和谐发展社会贡献基础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程,陈志,李家泰,等. 便携式防空导弹在弹炮结合武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飞航导弹,2021(3):70-75.

[2]景耀杰,杨孝平,刘玉文,等. 某型车载炮作战效能评估[J]. 兵工学报,2010,31(6):787-790.

[3]戈洪宇,李皆乔,刘益东,等. 某型车载炮作战试验维修保障效能评估[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21,42(2):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