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3

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陈思

华中师范大学财务处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1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全流程,包括:统筹申报、项目评审、预算执行、监督管理、绩效评价这五个环节,分析专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高校;管理;绩效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existing in the specialfunds for central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basic conditions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special funds for central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running schools, including: overall declaration, project review, budget implementa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special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special funds.

Key words: Special funds to improve basic school conditions; Colleges; Management;performance.

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改善专项资金”)是财政部会同教育部等主管部门根据因素法分配的,用于支持中央高校及附属中小学的房屋维修改造、设备资料购置、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项目配套工程等方面的经费,是各高校财政拨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涉及学校多、资金数额大、项目范围广、层层论证严等特点。本文将立足于改善专项资金的全流程,包括:统筹申报、项目评审、预算执行、监督管理、绩效评价这五个环节,分析改善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让有限的资金用好用足用出效果。

一、改善专项管理现状

教育强国的思想近年来不断深入人心,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也不断[1]得到社会各级的重视。高校通过改善专项资金维修老旧教学楼、学生宿舍和公用场馆,改造水电管网、道路等基础设施,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和宿舍家具等,为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发布的《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改善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支出决算和监督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要求。

在预算管理环节,学校需要摸清需求,突出重点,保障基本,做好统筹规划和项目库管理,对于评审入库的项目应当提高预算的严肃性,严格执行,确需调剂的按规定流程调整。在支出决算环节,学校需按评审后的申报书及规定限额进行审核把关,遵循政府采购与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在监督评价环节,学校需对改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自觉接受检查和监督。然而各高校在改善专项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改善专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安排缺统筹

改善专项资金项目按类别一般由学校的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预算额度需在不同部门之间平衡,但学校由于缺乏对实施计划、预算安排的统筹考虑,项目间缺少协同,管理效率不高。例如:学校为配合新建学生宿舍的基建项目,启动实施了学生宿舍家具采购的改善专项资金项目,但由于这两个项目实施计划的衔接性不足,宿舍家具已经采购完毕,新建宿舍尚未完成,家具无处安放,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项目评审走形式

改善专项资金申报一般需要进行层层论证评审,但在评审过程中,各主体存在不重视、走形式、偏离实际的情况。例如:①校内各单位对拟申报的项目缺乏必要性、可行性论证;②学校各归口管理部门未组织校内评审和事前绩效评估;③改善专项资金领导小组缺乏统筹规划,上报教育部评审的项目与学校年度工作要点、阶段性重点建设任务偏离;④项目申报人聘请外部造价咨询公司参加教育部专家评审,项目申报书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导致实际支出与评审内容出入较大;⑤专家评审组进驻高校仅1天,短时间内难以深入收集项目信息,影响评审结果。

(三)预算执行进度慢

在“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算执行通报”中,改善专项资金的整体执行进度一直都不太理想,主要有以下这些原因。①有的大修项目需要跨年执行,而学校归口部门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各不相同,未能准确预计项目实施周期和付款进度,导致预算分配金额与实际支付款有偏差。②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沟通协调不畅导致部分项目实施进度不统一,直接影响下一环节的项目执行,进而影响项目整体执行率,例如:消防、网络等项目为配合整体大修项目进度,实施计划不断推迟。③预算调剂不到位,导致部分专项资金无法支付。④由于高校需要优先保障师生学习生活的特殊性,大型修缮类项目基本都在暑假施工,大部分高校在上半年都无法达到序时进度,年底才能报账。

(四)监督管理不到位

高校对改善专项管理模式粗放,财务监管缺失,导致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例如:①未经批准提前启动实施下年度评审项目,并支用专项资金;②在改善专项资金中列支零星维修、低值易耗品、设备运行维护费等日常公用支出;③报账内容与项目申报书、以前支用情况未进行仔细核对,项目支出与申报书不符;④项目实际支出金额超过评审入库金额;⑤项目类内预算调剂未执行校内程序,类类调剂未上报主管部门审批;⑥大型修缮完工后未做在建工程转固等。

(五)绩效管理待提升

在事前申报环节,高校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多数是由各归口管理部门设置,科学性不足。例如:指标设置太少导致评价维度不够;明明可以用定量指标来衡量却用定性指标代替;设置难以衡量的指标,如“优化设施、提高效益≥30%”;项目从申报到评审到拨款,预算金额存在差异,实施内容可能不完全,但绩效指标却忘记随之变更;事前绩效评估流于形式,缺乏外部专家审核。在事中绩效运行监控环节,未梳理总结预算执行过程中影响绩效目标实现的难点和堵点,项目工程无法完成既定目标。在事后预算绩效评价应用环节,大多高校依旧是自评为主,尚未实施学校评价,存在较大主观性;评价结果没有形成与预算安排、目标考核等的挂钩机制,缺乏结果应用。

三、提升改善专项管理措施

(一)做好统筹规划,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聚焦学校重点需要改善的领域,加强项目的统筹规划,树立“一盘棋”思想,科学立项,避免项目碎片化、资金投入泛化的现象。坚持建、管、用通盘考虑、一体设计、无缝交接,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滚动项目库,统筹协调短期阶段任务和中长期建设目标,做好项目遴选和储备工作,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排序,并及时对实施方案和预算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增强预算的前瞻性、持续性和约束力,衔接好事业发展规划和资金来源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层层论证项目,提升科学决策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为确保本年改善专项资金项目符合学校战略安排、实际需要和事业发展的轻重缓急,设置了五层论证程序,保障程序合规、结果合理。首先,校内各单位对拟申报项目进行必要性、可行性论证,通过的项目向学校提交申报。第二,学校各归口管理部门联合财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对项目进行事前绩效评估。第三,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阶段性重点建设任务等因素对各归口管理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集体讨论和排序。第四,将项目提交教育部专家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最后,将本年拟安排的项目总规模提请学校党委常委会审定,将本年拟安排的项目提请校长办公会审议。

(三)加强协调联动,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加强学校统筹、部门沟通协调,促进各部门各单位以学校决策为主线,协同配合、同向发力,提高决策执行效率。对于已经评审入库的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提前谋划,获得“一下”预算控制数后,立即启动论证和下一年度招标采购,有序推进工作进程,抓紧时间施工。定期召开改善专项执行情况通报会,及时与项目负责人沟通并解决项目执行中遇到的困难,涉及其他职能部门协调工作的,积极协助,加快项目实施,提高预算执行率。对于确需预算调剂的,按规定尽快上报。

(四)强化组织保障,落实监督管理职责

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改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书记双组长制,任命改善专项相关归口管理部门的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各归口管理部门、项目执行单位的具体责任。在目标与任务之间,责任与落实之间,充分发挥工程监理、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的作用,实施全方位工程监理、全收支财会监督、全过程审计监督、全天候纪检监察。充分整合各监督主体的优势特长,实现监督资源有机结合,保证项目投资不超标,施工流程不违规,工程质量不滑坡。

(五)狠抓制度执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

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工作,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在事前申报环节,归口管理部门要对分管的项目要负总责任,督促并指导项目申报单位设置合理可行的绩效目标,切实填列项目支出绩效指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小组将全程加强协调和协助,搭建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制定个性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让最终上报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合理可行、可比可测。在事中绩效运行监控环节,校内预算单位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建立重点项目绩效跟踪机制。在事后绩效评价应用环节,对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实施预算绩效的项目自评与学校评价相结合,必要时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评审;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科教〔2017〕3号.

[2]高欢.基于项目库建设的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研究[J].纳税,2021,15(16):181-182.

[3]周荣.浅析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4):207-208.

[4]赫燕彦.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11):126-128+132.


作者简介:陈思(1995-),女,会计硕士,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财政专项和部门决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