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刘川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 430000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呵护儿童的成长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驱使着人们离开原来的家乡去往经济发达的地区求生,由此滋生了一个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儿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和发展应得到全社会的重点关注。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风险防范机制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农村地区 留守儿童 意外伤害 风险防范机制

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地区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中西部地区外出务工人口逐渐增多,与此同时,留守儿童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有关调查显示,由于缺少家长监护和有关责任人看管,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超过60%。截至20208月,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与2016年首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的数据902万人相比,下降了22.7%。在留守儿童群体中,54.5%为男孩,45.5%为女孩,留守男童多于留守女童。99.4%的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但也有0.5%的儿童残疾、0.1%的儿童患病。与2016年数据相比,0至5岁入学前留守儿童占比从33.1%下降至25.5%,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从65.3%上升至71.4%。

一.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

  1. 儿童自身原因

据有关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率高达25.29%,远高于非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与此同时,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多发于夏季7、8月是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的多发月份,占据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率的20%左右。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护和看管,在天性活泼好动的情况下,自我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由此造成了留守儿童对于意外伤害事件危机规避意识低下。除此之外,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导致多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内向沉默和不善交流成为多数留守儿童的主要特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危险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纠正,导致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率高居不下。

  1. 家庭教育与缺少关爱的原因

家庭教育和缺少关爱也是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件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多数留守儿童存在祖父母托管的问题,祖父母年老体衰和安全意识较低,难以对儿童进行必要监护,父母在长期未承担监护人义务,没有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规范行为和错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部分错误行为转变为意外伤害事故,导致家庭遭受重大打击。

  1. 社会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人员流动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车祸、高空抛物和溺水等因素都是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缺乏监护人和有关责任人的看管下,留守儿童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危机防范意识,留守儿童对于社会因素风险规避意识较为薄弱。据有关调查显示,公路和街道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高达13.34%,在意外伤害死亡事故中,溺水造成儿童死亡事故比例高达50%以上,其中男童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由此可见,由于安全防范机制的欠缺导致社会因素会严重威胁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

二.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1.有利于规范留守儿童行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学业行为规范和生活行为规范,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多产生于留守儿童生活行为未得到及时规范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多发。因此,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风险防范机制有利于规范留守儿童生活行为,支持和鼓励留守儿童进行有益的行为习惯,对于不规范和错误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监督,保障留守儿童生活行为习惯逐渐回归到正常健康的轨道;除此之外,在有效的监督防范体系中要倡导留守儿童进行必要性的家务劳动、生产生活和其他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远离手机和电脑等新型的网络信息媒体成瘾行为。

2.有利于缓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当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是导致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有效的留守儿童风险防范机制能够系统性地从儿童心理进行分析,根据儿童心理差异调整风险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从家村联合的角度对于留守儿童进行关心关爱,切实改善部分留守儿童沉郁低落、敏感消极的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3.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意外伤害监督防范体系,推动儿童关心关爱机制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风险防范机制的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多方面的协同配合,从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内外部因素入手,在切实改善外部因素的同时,积极强化内部因素的有效监督,形成有效的意外伤害风险防范监督体系,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的措施

  1. 健全留守儿童安全防护体系,助力留守儿童成长

当前形势下,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青少年儿童安全防范政策体系,但由于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原因的多样性和安全教育机制形成有待完善,故而健全留守儿童安全防护体系势在必行。健全留守儿童安全防护体系首先是要发挥学校和村集体作用,村集体要同学校协同配合,在寒暑假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和风险行为规范,针对儿童家中存在风险隐患和潜在危险及时同家长沟通,加强家长的安全知识和儿童风险防范技能,督促家长对于孩子进行教育宣传,形成家庭、村集体和学校“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机制,将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教育成果检验体系落实到每一位留守儿童身上,保证每一位留守儿童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意识,主动规避生活中的风险隐患和危险行为。

  1. 系统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建立以村为单位的防范监督体系

儿童安全防护机制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针对农村地区安全教育宣传不足的问题,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公安等部门要积极予以重视。首先,当地教育部门要积极承担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责任,联合有关部门排查地区内风险隐患,如家用电器、公共空间和河流水域等,在危险区域树立危险警示牌和安全隔离带等,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其次,当地教育部门和行政部门要积极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线上安全教育课程,提升儿童安全意识和风险规避技能,切实落实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成果监督检验,保障安全教育课程开展取得实效;最后有关部门和负责单位要建立以村为单位的监督责任体系,积极承担区域内留守儿童安全防护责任,确保区域内留守儿童安全风险防范机制落实落地。

  1. 提升家长安全监护意识,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从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发生情况来看,多数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的安全意识和危险防范意识不高所造成的。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当地教育部门和有关机构要积极开展家长安全意识提升工作,对于年龄较大的监护人采取村委会进行教育宣讲的方式,对于外出务工的父母采取线上教育的方式,落实监护人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保障监护人及时对孩子的危险行为和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助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诉,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原因多由于内外部因素造成,因此,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风险防护机制有利于统筹社会力量,形成以学校、村委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机制,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和有关机构要积极承担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责任,切实提升监护人和儿童安全知识和技能,形成高效的安全教育成果监督负责和成果检验机制,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双艳.蓓蕾守护计划——苏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学校干预机制研究[J].华夏教师,2019:98.

【2】邓梦霞,曾美凤,覃明兴,韦艳.基于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非正常伤害防范机制研究[J].青年时代,2018:89-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