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红色IP开发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4
/ 3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红色IP开发路径研究

汪硕,李艺菲,付雅楠

河北金融学院 071051

摘  要: 本文以“开发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为理念,立足河北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提升校园文化属性、打造校园品牌形象,树立校园文化品牌为抓手,探索红色IP赋能下的河北省校园文化建设方法与路径,打造校园文化红色IP,保护中国特色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并对建设路径进行系统性设想和规划,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符合的探索要求。

关键词: IP打造;遴选整合;活态转化;元素符号;双向提取

一、文化IP概念及现状分析

   (一)文化IP概念界定

IP一词源自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过来就是“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文化IP理解为赋有共同精神价值与生活方式的集体人格的知识产权,囊括了文学、漫画、动画、影视、文博、艺术品等具有形象识别功能的载体。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文化IP逐渐成为文化产品间的连接融合,是有着辨识度高、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

   (二)文化IP发展现状

近年来,文化产业数字化进一步加速发展,文化IP打造新兴市场趋势日益显著。其中文化IP产业链可划分为内容层、变现层和拓展层。内容层以网络文学、漫画为主,以个体创作为代表,内容多样,不局限创作思维,创作门槛低;变现层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剧、游戏等领域,该层是目前市场上最主要的变现渠道,拥有很大的商业价值;下游是拓展层,包含衍生品、艺术体验馆等。通过线上与线下探索IP商业化以及隐藏性商业发展的模式,为文创新兴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文化IP产业带来了经济上的大量变现,但也引发了许多只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的现象,大量粗制滥造、缺乏优秀文化内涵的文化IP产品被生产出来,没有真正体现文化IP产业为表达优秀文化传播的本质属性。

二、校园文化建设痛点分析

   (一)文化建设缺乏创新点和吸引力

虽然校园文化种类多样,但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却缺乏个性。比如,许多的高校校训使用诸如“勤奋”、“务实”、“修身”、"严谨”之类的词汇,并非不好,但是过于泛化,没有吸引力。也反映出很多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对个性的认识和挖掘。另外一方面,一部分学生误以为创新和标新立异是一样的,热衷于搞形式的特殊化、个性化,但是内容与内核却不加考虑,没有真正用创新思维来考虑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

   (二)各类文化堆砌,缺乏“主心骨”

当下高校并不缺乏文化建设活动,但是由于没有“主心骨”,就造成了各种文化堆砌且没有重点的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是彰显学校文化特色最好的途径之一。契合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很好的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追求和办学理念。因此,高校应该找准自己学校的文化特色的定位,发挥自己的文化特色,开展多样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活动,努力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耳濡目染,切实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找到文化建设的“主心骨”,而非一味的堆砌,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而校园文化建设真正的“主心骨”一定是与主旋律文化相协调的,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红色文化一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和“主心骨”。

三、校园红色文化IP开发新路径

   (一)红色文化元素符号的深度挖掘

    “文化元素”指历史上形成并演化着的诸文化事象中蕴藏的富于特色、决定文化事象性质的构成要素。通过对“文化元素”提取,可以提取出文化的“表”和“里”两层元素符号。“表”即“表象”。它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通过表象提炼而出的元素符号施加在各类文创产品上,形成一批原创度不高的、较为肤浅的、且存活率低的原创红色IP。这样形成的红色IP缺乏市场延展性和生存纬度,在幼儿阶段往往就夭折。其二便是“里”,“里”即“内在”或“本质”。文化IP设计追求的不仅仅是美感和设计,而是承载其中的故事以及精神内核。真正需要提炼的是内部隐藏的“精神”而不是外部表象显现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审美观念的同时,不能丧失其内化的价值观念和承载的优秀文化精神。应在文化历史堆里刨活,同时和现代社会相和谐。坚守皮肤为表,肌肤为里的文化元素符号提取的理念,将“表”作为外化引流的媒介与桥梁,把“里”作为内化为固心的粘合剂和束心绳。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遴选整合与活态转化

    1. 注重红色IP系统性串联开发

针对整个河北省的红色文化进行系统性的地域调查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红色文化众多,例如西柏坡、野三坡等。在对其IP打造时要着眼于系统性的开发原则,将一个红色IP细化做大,而并“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缺乏大局观。同时注意系统开发的特点表现为复杂性、创造性、成本高且质量要求高,因此在开发IP时需格外留意。

    2. 切合受众群体即高校学生的心理和需求

打造红色IP对高校思想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IP作为一种互联网驱动下新时代产物,在搭建高校学生与文化构建的桥梁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一方面打造红色IP资源及形象可以协同高校文化建设的教育功效,另一方面也使得高校学生这一最终受用者在个人修养和思想文化上有一个质的跃升。为了让其主动将红色文化融汇于心,就必须将红色文化IP渗透至高校学生的方方面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单一的灌输式文化教育建设方式难免会让受教育者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甚至对此产生排斥和厌恶。所以红色文化IP的建设从最开始的形式上就与普通的文化灌输教育手段不同。在注重文化教育性的同时,兼顾实用性,满足高校学生的物质和心理需求。

    3. 挑选最具代表性元素进而创新打造

活态转化的核心是两个途径,一是让他有用,二是让他有新的文化意义,最好是兼而有之。一般的文化IP在其文创产品的表现形式往往只停留在具有一定美感的外观设计,而不能直接透露出体其隐含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换句话说,也就是无法直观表现出背后所承载的故事背景和精神内核。所以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很难理解文创IP产品的内涵。不过,红色文化所承载的故事以及精神内涵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红色文化比其他文化更能凸显IP和产品所赋予和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含义。也更能把更加生动的故事仅仅通过提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符号表现出来,将更直观的文化价值、人生价值观传递给受众。

   (三)校园红色文化IP的孵化的困境

校园红色文化IP的孵化同样也面临着一些列难解之题。例如河北有些地区红色文化趋于同化,有些特色红色人物及故事已被创作且广为流传,其IP影视化或周边文创产品已经深扎市场,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耳熟能详的红色文化,这使得新IP的孵化显得尤为困难。并且红色IP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如经济回报不平衡、创作缺乏动力,知名度低等问题也使得新IP的孵化难上加难。这也导致了其产业化程度极低,难以扩大产业进行全面发展。其次人们普遍对红色文化存在刻板印。现代的年轻学生尤其是90、00后学生,对我国革命时期所发生的关乎我国生死存亡的史诗缺乏正确认知,难以通过影视作品或者舞台剧等IP衍生品对受众有视觉上乃至心灵上的冲击与震撼。更难以让受众学生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深究,这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挑战。

   (四)历史与流行符号的双向提取与融合改造

    1. 符号单向提和双向提取

    在数字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愈加发达的当下,或许红色IP的打造也应该拓宽发展赛道,尝试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与高校学生的交流互动。为让其传播传递方式拓宽,融入现代元素符号使其能长久发展的基础方式之一。譬如实景VR、AR的多感官体验,亦或是动漫、影视等视觉上的震撼体验。再譬如提取红色元素直接嫁接到杯子上,这种浮于表面的形式,除了外观精美和兼具一定实用性以外,无法直接了解内在的故事和精神思想。这种浮于表面的元素碰撞没有达到深层次的本质接触。这被称为单方面元素的提取,即符号单向提取,而与之对应的,即是符号双向提取。

    2. 双向提取的应用构想

如何将现代元素符号与红色历史符号融合改造,二者兼而有之,既不失红色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和精神传播传承功能,也兼有新时代不可缺却的流行元素,这是长远发展的重要一环。对流行文化和红色文化进行双向符号提取,再加以融合改造,所形成的新红色IP,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同时更能迎合当代年轻人的思维习惯。此外也打破了地域红色文化趋同泛滥的不利因素,不再拘泥于红色名人和历史故事。主动开辟另一赛道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文化建设效果。

四、IP打造红色文化创新点

   (一)理论研究上全盘整合与串联成线相交融

    对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范畴内的“IP”孵化条件、模式、等级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总结。同时,通过文化 IP 对校园文创产品的形塑,表现符号元素提取和开发。以红色文化 IP 为支撑,并在材料、工艺、载体选择等方面都做了考虑。同时将精选出来具有符号性的红色IP,将其串联成线,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红色文化IP。在基本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提取、转化,以视觉化、作品化为主要手段,重点诠释全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红色IP。

   (二)实践性用上,挖掘融合与推陈出新相结合

    在进行视觉元素提炼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操作使用的文化性,将其与文创产品下的设计原则结合,不断将将校园文化和红色文化相融合。将各个出圈红色IP推向全中国以及全世界,打造一个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从而提升中国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在实践基础上,通过创意衍生品设计策略和APP开发等为红色IP赋能下河北省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朱鹏. 高校文创产品创新与发展路径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4).

[2] 翁春萌,张席荣. 符号学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探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8).

[3] 梁菁. 基于IP产业链的出版立体开发路径与方法[J]. 传播与版权, 2016(10).

[4] 米高峰. 腾讯互动娱乐的IP跨媒介出版策略研究[J]. 出版广角, 2017(15).

[5] 谢芹. 基于文化IP的制造业品牌提升策略研究门[J]. 中国经贸导刊, 2019(6).

[6] 魏代俊. 文化旅游概念研究综述[J]. 河南牧业经济理上学院学报, 2012 (6).

[7] 徐涛. 文化旅游概念辨识[J]. 企业技术开发,2014,(2).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1年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项目“红色IP赋能河北省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DXSKYY202101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