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快走”康复模式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探索“快走”康复模式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王芳

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  448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患者实施“快走”康复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确诊的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对照组采用15mg艾司西酞普兰进行口服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快走”康复模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康复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检测值低于对照组,雌二醇、自然杀伤细胞和CD3+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实施“快走”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女性激素和免疫指标水平,改善女性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具有显著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围绝经期抑郁症;“快走”康复模式;激素水平;免疫指标

围绝经期出现抑郁症是女性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将这种症状认证为精神障碍性疾病,该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卵巢功能下降,同时身体性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神经功能紊乱,身体和心理表现为异常状态[1]。而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心悸、失眠、焦虑、抑郁等相关症状,同时女性会表现为精力下降、认知功能出现异常,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影响到女性的生活质量。“快走”康复模式属于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模式,也称之为健步走,通过该运动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使全身机体的代谢能力和免疫力增强[2]。本研究将分析快走模式对于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研究将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确诊的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患者入院登记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最小44岁,年龄最大55岁,平均年龄(49.4±3.3)岁,病程时间最短2个月,病程时间最长2年,平均病程时间(1.5±0.7)年。康复组年龄最小43岁,年龄最大56岁,平均年龄(48.9±3.6)岁,病程时间最短1个月,病程时间最长2.7年,平均病程时间(1.6±0.8)年。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时间等基线资料方面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药物进行治疗,所用艾司西酞普兰由斯康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788,药物规格为10mg/10片/盒,该药物为口服药物,可与饮食同服,在指导患者用药时起始剂量为5mg,每日用药1次。在治疗1周后逐渐增加剂量为10mg/次/日。2周后结合患者症状,可增加至每日20mg,最大剂量为每日20mg,连续治疗4周。

康复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快走”康复治疗模式,再进行“快走”康复治疗模式时,指导患者每日在户外进行8000步以上的快步行走,在进行快步行走时其行走频率要维持在每分钟100-120步,每日训练时间为1个小时,连续治疗4周。同时在进行快步行走时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身体姿势,即抬头挺胸、双肩展开、使双肩与臀部保持在统一地面垂直线上。同时在进行行走时要有顺序地让脚跟、脚趾着地,接着再以脚趾用力蹬离地面,使膝盖微微弯曲,如此循环进行快步行走。

1.3指标观察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在2组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HAMA、HAMD的评分,取2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检测2组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CD3+水平。

1.4数据统计

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应用SPASS25.0软件,分别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采用(x±S)、[n(%)]进行表示,并结合计量与计数资料运用t和X2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分析标准。

2结果

2.12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效果评分

康复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HAMA

HAMD

对照组

40

8.4±2.3

23.7±4.3

康复组

40

4.1±2.1

11.5±3.4

t

9.148

11.429

P

<0.05

<0.05

2.22组患者的激素和免疫指标水平

观康复组患者的雌二醇、自然杀伤细胞、CD3+、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组患者的卵泡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见表2:

表2  2组患者激素和免疫指标水平结果

组别

例数

雌二醇(Pmol/L)

卵泡雌激素(IU/L)

自然杀伤细胞(%)

CD3+(%)

对照组

40

39.8±4.2

14.8±5.6

9.3±2.1

50.9±5.6

康复组

40

64.7±5.8

5.9±4.7

16.3±1.8

68.9±4.6

t

10.763

8.746

9.437

12.437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产生受社会环境、遗传、精神动力学、生化指标等各项因素的共同影响,现阶段针对该类疾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进行治疗,艾司西酞普兰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的药物,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少[3]。而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快走”康复疗法,通过快走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使患者全身的激素分泌水平以及免疫功能得到调节,进而帮助患者更好的应对围绝经期所带来的身体机能产生的变化,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身体激素水平,使患者的抑郁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得到提升。对于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患者采用“快走”康复模式,能够作为一种女性机体的良性刺激方法,以有效改善女性躯体中的中枢B-内腓肽含量,进而导致女性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产生更强烈的适应活动,改善女性的卵巢功能,促进雌二醇水平的提升[4],达到改善女性抑郁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证实对于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实施“快走”康复治疗,患者的激素水平以及免疫指标水平得到有效调节,进而使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得到显著下降,可有效促进患者健康,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冯霞,王铁艳. 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1):13-14.

[2]索兰宏,于红娟. 解郁方配合心理干预及八段锦功法对围绝经期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01):131-133.

[3]崔鹤,娄小平. 自我管理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8):1527-1528.

[4]刘玉兰,刘真,阮祥燕. 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激素补充治疗的影响[J]. 中国医刊,2017,52(07):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