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危重症患者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预见性护理对危重症患者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研究分析

贺明泉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济南  250117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中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14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开展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分为参照组,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组,且两组人员均为7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通过观察分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参照组重危重症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25)35.71%,实验组危重症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6)8.57%。通过对比分析可看出,实验组所采用的预见性护理对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采取预见性护理方式能有效降低在治疗中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危重症患者;预见性压力损伤

在医疗器械的使用下,导致危重症患者出现软组织或皮肤损伤是形成压力性损伤的主要原因,甚至存有部分严重者会出现开放性溃疡的现象,同时伴随一定的疼痛感,又因危重症患者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再加上运动量的减少以及长期卧床的因素,造成局部皮肤长期处在受压的状态中,从而致使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1]。在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也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为此,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自身,都对压力性损伤存有较高的关注力度。为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危重症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概率,在实际临床护理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危重症患者,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分为参照组,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组,且两组人员均为7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2例,最小年龄值44岁,最大年龄值95岁,均值(66.82±12.81)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4例,最小年龄值45岁,最大年龄值91岁,均值(67.05±12.99)岁。通过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数据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备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法开展日常护理工作,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对患者压伤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利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量表)进行评分,时间为两周记录一次[1]。实验组则是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详细来说:(1)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年龄、意识、有无慢性疾病等进行调查和评估,再利用braden量表对患者压伤情况进行风险评分。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皮肤和组织情况进行评价,尽可能在每次下班前帮助患者更换体位,查看皮肤情况,同时,还要做好日常交班工作以及评估记录。(2)从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局部压力、剪切力以及摩擦力。第一,适当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将患者放置在气垫床上(充气控制在70%~80范围内),同时,还要对充气程度进行定时查看、监测。另外,在充分结合危重症患者自身病情以及风险评分的前提下,对翻身时间进行分析、确定,可将赵琳等研发的分级翻身法作为参考依据。针对病情不稳定或者是夜间有熟睡习惯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要在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每次翻身时间的间隔进行适当延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密切观察。针对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变红的现象,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变换体位过程中,要尽量避开红斑区,并且红斑体位的摆放时间要控制在2h内,这样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受压时间。(3)皮肤护理:对于患者出现骨隆突部的危重患者来说,护理人员要在对受压部位特点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裁剪出最佳的敷料尺寸,使其与患者骨隆突出部位的皮肤,实现紧密贴合。需要注意的是,当敷料出现破损或者是潮湿情况时,也要及时进行更换。如果患者的皮肤过于干燥,要为患者涂抹润肤剂,以此来使患者的皮肤处在湿润的状态[1]中。(4)防止患者出现器械压伤:护理人员在下班前要对患者的皮肤以及各种器械进行检查,对固定器械进行妥善处理,同时,还要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避免在治疗期间出现过度牵拉、摩擦等情况。(5)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也是造成出现压力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预防危重症患者出现压力伤的同时,还要对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也可以按照医生要求,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等,从而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帮助患者恢复组织的修复力。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危重症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将NPUAP2016年进行更新的分期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对压力性损伤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有数据均由SPSS16.0系统进行分析、处理,%表示计数资料,x

2 为检验;计量资料则用(IMG_256±s)表示,t值为检验。当P<0.05是,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通过分析对比可明显看出,相较于参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来说,实验组采用的预见性护理,危重症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仅为(6)8.57%,且低于参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研究对象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压力性损伤

合计

I期

2期

参照组

70

(6)8.57%

(19)27.14%

(25)35.71

实验组

70

(4)5.71%

(2)2.85%

(6)8.57%

x2

0.13

13.80

11.96

p

>0.05

<0.05

<0.05

  1. 讨论

压力性损伤主要是因在患者长期处在卧床修养状态中,由于骨隆突处的皮肤在皮下压力、摩擦力作用下,导致患者身体部位出现局限性特点的损伤[1]。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还未实现对压力性损伤进行全面性的消灭,但是,在患者的康复期间,可以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预防,从而起到降低危重症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而预见性护理具备较强目标性、计划性、规划性的特点,属于一种系统性的护理模式,其在临床中的运用,是在对患者病情以及出现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风险进行科学、合理评估的基础上,实现对患者现有的护理方案进行实时调整、优化,从而高效预防和降低危重症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中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能起到预防和降低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效果。为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小红,陶玉燕,张茹.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转运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名医,2020(10):186-187.

[2]宋继红.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6):730-731.

[3]徐莹莉,陈登念,徐琳荃.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0):175-176.

[4]杨颖.可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和运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