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心理适应,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互动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心理适应,生活质量的影响

杨静

山西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山西  太原    030012  

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互动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9月到2022年6月3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做规范分组处理(每组纳入16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互动护理模式;将两组心理适应、生活质量加以观察并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理适应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呈较高显示(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互动护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患者心理适应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互动护理;心理适应;生活质量

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急疾病,脑出血的发生还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因此该病的临床病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药物、手术都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措施,而在治疗期间辅以相关护理,可提高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互动护理是一种临床先进模式,不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措施,均以患者个体为护理中心,措施的实施突破了传统护理措施的固有思维和工作方式,确保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护理效率[1]。为分析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互动护理模式的价值,特进行本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21年9月到2022年6月3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做规范分组处理(每组纳入16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分别有10、6例,年龄48-78(63.69±5.33)岁。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分别有9、7例,年龄49-78(63.47±5.52)岁。组间在研究中呈现出的性别、年龄信息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调整并优化科室人员、设备配置,确保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治疗前加强和患者的沟通,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患者可充分配合后续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患者病情稳定后可给予营养支持,结合其具体情况选取合适食物,在护理人员的鼓励下自主进食,但饮食干预需遵循营养摄入均衡原则,指导患者少吃多餐,食物尽量以流质、半流质为主。

观察组:互动护理模式:(1)组建互动护理干预小组:安排护士长担任组长,护士若干名(中级职称),严格执行倒班工作,确保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提前对小组成员展开专业化的护理培训,每月培训考核至少进行1次,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继而通过专业的技能,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2)护理工作贯穿始终,包括住院治疗及出院后的居家护理;后通过心理互动和具体实践措施来重建患者的内心认知,确保内心认知模式可以纠正患者的不正确认知,帮助其在行为的选择上面以责任行为为主,后逐步有效控制其生活并保证恢复正常。帮助患者与家属之间维持密切的联系,必要时需对家属开展并强化健康宣教工作,确保家属可以进一步了解疾病,引导家属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在自身的鼓励下可促使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其自身的承受能力。以患者病情为根据制定护理计划,与患者及家属保持定期沟通,主要了解患者计划完成情况,同时全方位为患者提供指导服务,例如饮食、用药等。生活方式中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运动主要以游泳、太极拳等慢速活动为主,适当运动可保证夜间充足的睡眠。

1.3观察指标

心理适应:借助症状自评量表(self reporting inventory , SCL90)对患者的心理适应进行评价,各指标采用5级评分法,按严重程度分为1~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越差。

生活质量[2]:借助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0L-74 )展开评估。内含“躯体、心理、社会、角色”四方面,分值和生活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内容

本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分析。心理适应及生活质量以(x ±s)表示用t 检验,分析t与P,组间数据间差大,P<0.05视为比较研究具备高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心理适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理适应能力呈较高显示(P<0.05)。见表1。

表1:心理适应

组别

强迫症状(分)

抑郁(分)

焦虑(分)

人际关系敏感(分)

敌对(分)

精神病性(分)

观察组

(n=16)

1.23±0.23

1.33±0.25

1.25±0.11

1.45±0.11

1.00±0.12

1.33±0.22

对照组

(n=16)

1.88±0.45

1.78±0.36

1.66±0.45

1.88±0.33

1.56±0.45

1.77±0.56

t

5.144

4.106

3.540

4.944

4.809

2.925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2生活质量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呈较高显示(P<0.05)。见表2。

表2:生活质量

组别

躯体功能(分)

心理状态(分)

社会功能(分)

角色功能(分)

观察组(n=16)

72.56±5.33

58.55±4.31

51.23±5.63

56.81±5.45

对照组(n=16)

65.51±4.42

53.58±3.13

46.56±3.21

48.33±4.12

t

4.072

3.732

2.882

4.964

P

P<0.05

P<0.05

P<0.05

P<0.05

3讨论

脑出血又被称之为“脑溢血”,是一种临床神经外科常见且高发疾患;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脑出血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疾病进一步加重会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3]。近年来医疗技术逐渐发展和不断完善,临床治疗脑出血的效率有大幅提升,而在治疗期间开展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

互动护理模式是一种现阶段临床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的专业护理工作,措施实施前由护理人员以患者具体情况为根据,制定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计划并实施,护理过程中秉承并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与患者建立平等关系后行双向护理活动,将患者的主观感受重视起来,通过多方面开展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4]。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理适应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呈较高显示(P<0.05)。证实了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互动护理模式的效果及价值。

综上,互动护理将常规模式被动执行医嘱转换为主动,在护理过程中倡导并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对患者开展各项干预,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确保护理质量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婧. 达标互动理论视阈下的护理模式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7):1331-1333.

[2] 张丽金. 达标互动理论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白求恩医学杂志,2020,18(6):614-615.

[3] 张博. 基于达标互动理论的护理对脑出血康复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3):80-82.

[4] 梁俊茹,周姗红,蔺亚莉. 基于达标互动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康复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8,32(20):3318-3320.

姓名: 杨静(1993-),女,汉,本科,籍贯:山西省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