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及事故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8
/ 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及事故预防措施

唐韬

四川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用特种设备的数量迅速增长,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不断加强对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主要是指“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记录”,即:落实安全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证),在用特种设备(含安全附件、安全防护计量具)全部定期检验(检测、检定)合格,无超期未检、检验不合格运行,各类记录齐全完整。落实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对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升使用单位管理能力途径。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事故预防措施

引言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在现代企业生产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在企业生产中常用的特种设备包含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设备和场(厂)内机动车辆等。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特种设备具有危险系数高、零部件内容多、使用范围广泛的特点,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如果对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不恰当,会诱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为了能够减少特种设备使用隐患,企业使用者为特种设备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规范标准,并按照规范化的标准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视。但是受外界多个因素干扰的影响,特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安全隐患,安全隐患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为此,文章针对企业特种设备的使用特点,立足企业生产发展需要,就如何强化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进行探究。

1.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安全管理概述

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主要是围绕设备开展一系列的检验以及监督工作,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应用相适宜的检验技术,提高设备检验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检验机构可分为三类。其一,监察职能机构。由政府部门设立,不具备营利目的,经常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其二,特定范围内的检测机构。如,无损检测,相关机构利用特定检验方式开展设备检查工作,以展现出良好的检测优势。其三,特种设备应用的相关单位内部检验机构。一般情况下,在部分单位内部通常会设立相应的检验机构,对内部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排查,以了解设备应用的实际状况。

2.特种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未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日常检查

锅炉(月度检查,燃烧器年度检查)、起重机械(月度检查)、压力管道、固定式容器(月度检查、年度检查),客运索道、游乐设施、场车(日检查、月度检查、年度检查)并作出记录。主要是检查内容和相关规程的要求不符,或者是未进行相应的检查,或者是自查人员及审批人员不符合要求。

2.2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不到位

由于我国风险管理理念方面的发展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即便我国特种机电设备的应用范围逐渐得以推广,但在风险管理理念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这种滞后风险管理理念的影响下。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尚未针对已有的各项特种机电设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工作体系技术,仍旧沿用着传统的检测技术,在设备方面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也未能及时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更新,导致特种设备的风险管理工作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影响到我国特种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2.3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检测院虽然进行了检验检测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其成效并不理想。在作业前没有明确规定安全管理的负责对象,也没有对安全管理的职责和义务进行详细说明,更没有针对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修改,只是沿用以往的制度,导致其制度与现场并不匹配,不适用于日常管理,导致安全隐患层出不穷且不能得到较好的排除。

2.4持证人员配备不齐全及安全教育培训不及时

持证上岗是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不管进行简单或复杂的特种设备操作,都应该把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作为最基本的要求。目前有很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存在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无证上岗的情况。在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时,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要持有相关的资质证书,而且使用单位要明确特种设备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安全管理人员同样也应有相应的资质证书,熟练掌握安全管理方面的安全知识。只有做好各个岗位的职责,我们才能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奠定基础。但是从目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现状来看,由于使用单位人员更换频繁,没有相应固定的安全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而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不够及时,从而无证上岗现象比较普遍,最终导致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没有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或参加相应培训的操作人员,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相应的技术支撑,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的相应安全防范的鞭策。在特种设备事故发生之前,因缺乏相关的安全培训及安全继续教育,所以当事故发生时无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3.特种设备事故预防措施

3.1特种机电设备的定期检查

导致我国特种机械设备频繁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人员没有定期完成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工作,很容易导致特种机电设备的安全附件在长时间运转的过程下出现各种细微隐患,并逐渐引发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今后我国特种机电设备的风险管理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定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特种机电设备的检查,并将其重点放在安全附件方面,对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进行科学的判断。如果在具体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结构零件出现了损坏以及故障,可以通过维修和更换等保障特种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有关特种机电设备的检测工作则需要在严格遵照操作流程的前提下,借助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配合检测人员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巧,预防各种特种机电设备安全故障问题的发生。

3.2加大设备验收力度

在特种设备的引进以及安装应用过程中,检验机构需对特种设备进行详细检测,确保设备在使用初期符合相关标准,充分满足相关单位的使用需求,不断加大对特种设备的验收力度。同时,在购入以及安装过程中,管理人员需对设备的许可证进行查看,了解设备的型号、生产日期等各类信息。并在安装过程中,检验机构需对相关自检数据进行充分整理,依据相关资料以及合格报告开展设备的检验工作,对设备的各个零件以及相关信息进行逐一核查,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特种设备的顺利运行,提高其运行的稳定性,并可充分展现出检验机构的实际作用,为设备安全运行提供充足保障。并且,在设备检验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对其运行环境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对复杂环境进行充分分析,并将设备性能与其进行有效结合,由此管理人员可明确设备在该环境下的运行状态。在设备验收过程中,检验机构还需制定完整的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对设备的检查以及,并对应用单位进行合理判断。管理人员还应当对验收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其在规定要求内开展相应的验收工作,符合我国规定标准,促使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相对较高,由此可将其投入到相关工作中,提高特种设备的使用效率,确保特种设备与操作环境相符,充分展现出特种设备的应用优势。

3.3健全事故预防保障制度

建立事故处理分析机构,成立事故处理分析专家库,建立专项特种设备事故机构和专家组。因为专项特种设备事故处理机构和专家在长期的事故处理中总结了大量的事故处理和分析经验,所以只有本专业的机构和专家才能有相应的事故分析处理能力,才能准确无误地确定事故因果关系和责任划分,同时为类似事故预防及后续事故研究和分析提供更多有效、准确的数据和经验,这也有利于以后开展专项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内多部门联合协作。特种设备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要多部门联合协作,仅靠一个部门是不够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提高到全企业的高度上来,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配合联动、积极推进,要按照“谁负责谁监管,一岗双责”的原则。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做到群防群治。并且应建立考核体系,要组织工艺、安全、设备等相关专业的人员参与,确保相关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3.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1)锅炉使用单位还应当建立以下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锅炉运行交接班制度;锅炉运行巡回检查制度;水(介)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2)气瓶充装单位还应当建立包括以下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且能够有效实施。第一,气瓶的检查登记、使用登记、建档、标识、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自行检查、储存、发送制度;第二,用户信息反馈制度;第三,充装站内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以及定期检验制度;第四,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定期校验制度;第五,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第六,不合格气瓶处理制度;第七,用户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服务制度。

3.5强化管理力度

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需要围绕检验检测事项,针对排查整治目标、整治内容、责任安全体系、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安排和指导。具体来看,第一,相关部门应当确立排查整治目标,督促特种设备生产厂商与运用特种设备的检测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以及责任管理,对特种设备的工艺技术、安全防范等开展全方位、全覆盖、深层次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处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漏洞问题,防止风险进一步扩散。第二,围绕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的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排查和治理,了解相关检测院是否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向检测院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特种设备检测检验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发现其在该方面的工作有所欠缺时需要予以警示。第三,落实安全责任体系,了解检测院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方面是否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所规定的要求进行整改和完善,明确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责任,职责分明,落实一岗一责制度,并将其纳入考核管理机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常用设备,但是受内外部多个因素干扰的影响,特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安全故障。为了能够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在根源上找到特种设备使用的不安全因素,并结合特种设备使用情况,从设备的特殊管理、设备缺陷处理、设备管理优化、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思考如何更好的管理特种设备,旨在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特种设备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设备的使用下确保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林少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安全管理[J].大众标准化,2021(14):250-251+260.

[2]段崇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安全管理[J].数字通信世界,2020(09):240-241.

[3]尹东亮,王宪,秦川.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9(28):156-157.

[4]李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安全管理[J].地产,2019(13):92.

[5]牛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J].天津化工,2018,32(02):22-23.

[6]葛永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刍议[J].机电信息,2017(36):159-160.

[7]马琳.试论如何实现特种设备网格化监管[J].科学中国人,2017(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