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化发展中文化产业管理思维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8
/ 2

全域化发展中文化产业管理思维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李欣雨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300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文化研究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文艺产业化、价值评判的商业化、研究平台的媒介化已经成为文化研究的基本特征。文化研究被吸纳进文化产业运作流程,成为传媒产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之一。生产化、消费化正在改变文化研究的原有路径,学术中心向媒介转移。引导文化研究的产业、媒介转型在于开拓多元化的研究范式,保持文化研究的开放性和反思性。既要开拓理论视野,加快文化研究的理论转型,也要积极参与文化生产,建构独立的话语平台。

关键词:全域化发展;文化产业;管理思维

引言:当代管理既是一种战略模式,又是一种思维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管理既呈现出客观的标准又具有独特的价值,是顺应社会需求的。在城市全域化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需要创造符合时代背景的管理机制,来激发创意者的活力,繁荣创意市场,活跃创意氛围,推进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

一、城市“全域化”发展理念与价值

1.跨领域的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在弱化文化研究功能性的同时,改变了文化研究的学术生态,让深谙生产之道的“酷评”、“艳评”等大行其道,在各种选秀、谈话、娱乐等节目亮相。在超级女声、非诚勿扰等节目中,嘉宾、评委从不同专业视角对选手和参加者进行评判,学术性不重要,关键是吸引眼球、哗众取宠,类似黑楠、乐嘉等角色,他们是按照视觉时代媒体批评的操作规程建立话语体系,以赢得观众为目标,保证节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组织化、市场化的文化研究一旦挤占学术研究空间,就会带来影响深远的恶性循环,改变文化研究的本性。一方面,大量未经筛选的文化研究与媒体合谋,变成媒体的喉舌和工具,失去了批判性、反思性和自主性,最后变成狭隘的媒体批评。另一方面,坚守学术操守的文化研究受到大众媒体的挤压,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容易失去在大众、媒体、社会中的话语权,无法产生影响力。目前,文化研究的学科化趋势日渐明显,“学院派”的弊端开始显露。

2.多层次的协同创新

在全域化发展中,区域文化资源供给、文化产品生产、文化贸易流通、文化服务供给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一条以区域文化资源为枢纽的线性产业发展形态。在以文化资源为枢纽的各类文化产业中,秉承共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产业链在不同环节因为其发展速度、水平、规模,乃至投入产出比的差距,既存在着相互的协作共生,又保持了产业之间的竞争与制衡。不同产业之间虽然具有客观明确的行业界限,但行业内某个环节的突破创新可能会带来整条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在全域化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协作创新既是一种贸易交流与传播,又是一种市场互动的运营机制。

3.智慧化的异质体验

在科学技术的助力下,“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愈演愈烈,尤其是当下的文化旅游业。传统旅游业主要依附于区域地理空间,社会公众的旅游体验辗转在区域地理中的各大风景区,以奇观的视觉感触来满足其旅游观光的乐趣与体验;而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旅游业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人文体验。在全域化文化产业发展中,智慧化激活了文化产业的潜在竞争力,线上互联网交易平台无形中扩大了文化产业的效益规模,使得社会公众的消费更加便利,文化服务的密度和广度在线上文化消费的惯性推动下逐渐延伸。全域化管理思维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在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中,管理思维的创造性转化强调其对文化产业管理的独特性,在资源利用、人才培养、企业聚集等行业范畴中,以创造性的视角去引导、组织、规划和实施产业活动,整合与分散管理同步,求同与存异管理共进。

二、全域化发展中文化产业管理思维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1.系统管理思维

系统指向的是具有一定结构、具备不同功能的要素在同一环境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文化产业全域化是全域文化产业链的联合效应,是在区域范畴内实现的上、中、下游文化产业的分工协作,例如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以区域现有的影视空间为基础,吸引了影视策划、拍摄、制作、发行等企业的入驻,实现了影视文化产业的聚集,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区域影视文化产业链来反哺区域经济发展。管理需要统筹,文化产业全域化是对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对文化产业的直接管理,因而系统性地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来丰富文化产业的属性,要求管理者在全域化发展中对文化产业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布局。文化产业是一个经营创意的产业,资源的开发需要创新,而全域化发展并非全领域的同质性开发,也不是全地域的同步化开放。系统性管理意味着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主次分明。

2.创意管理思维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将区域文化传播给广大受众乃至国际公众依托的是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依赖于互联网传播方式,文化产业输出成果科技转化能力也因之更加迅速。在全域化发展中,文化产业依托于科学技术的组织力量,因而文化产业不仅需要在技术管理上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在培养和造就文化创意管理人才时具备一定的科技语言与管理思维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文化产业活动的主体是人,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是服务于创意管理的一部分。文化产业的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基本的沟通、组织、服务、公关等职业素质,还需要审美的鉴赏力、创意的判断力、文化的营销力、市场的运作力,他们所承担的产业项目不仅要对品牌经济负责,还要对创意管理负责,需要具备多重技能。迪士尼公司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将这类人称作是“幻想的工程师”,认为他们是能糅合实际操作需求和创造理念的管理者,能将创意价值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对创意的管理来改进提升创意,建立起与文化的创造性劳动相匹配的人才管理制度,创意空间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适度的开放空间可以有力地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文化产业创意管理的过程是既有发散亦有聚焦的,可控的创意环境一方面需要企业有明确的诉求引导参与者的兴趣与关注,另一方面要求企业权衡时间的范畴集中创意尺度。

3.生态管理思维

文化产业全域化意味着区域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相对有联系的产业链,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大多基于自然资源和工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尚未具备良好的生态产业链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下绿色与环保仍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议题,创新产业生态格局对于文化产业全域化具有非凡的价值意义。经典产业经济呈现的是生产、分销、消费三个阶段的过程。从生态链的角度审视,文化产业可视为由内容创造、资源流动、创意消费三个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经济。在内容创作过程中,创意者是文化产业生产力的主体,也是文化资源进行流通转化的枢纽。创意者应保持对文化的真诚,对社会公众负责,致力于传播优秀的文化并使之受益于更广泛的社会群众;在资源流动环节,科学技术的革新赋予了市场流动多元化的社会渠道,贸易流通不是单纯的资源供给,文化创意价值变现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寻求形象的简易、形式的综合,提高文化产业全域化的可及性;创意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末端,但同时也是文化产业不断产生附加值的重要过程,社会应该重视对创意者劳动成果和思想价值的保护,提高对版权认识的重视,创意消费是最接近社会公众的过程,在遵循市场价值的规律下,对市场环境的积极维护有利于受众参与到创造性活动中,形成有益于文化产业全域化开展的氛围。

结语: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中国城市化工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外来文化对中国带来了新的竞争舞台,地方政府如何在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中保持权威,中国文化如何在世界文化中保持先进性,需要政府做好政策引导,文化产业自身发展也要始终认清自身精神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政企分开同时做到政企合作,使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在社会发展中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德里克·张.艺术管理:第二版[M].方华,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