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振热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有效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磁振热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有效性评价

 周洁

 黄石市中医医院  邮编:435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磁振热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磁振热结合电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振热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磁振热;电针;脑卒中后肩痛

脑卒中后肩痛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伴或不伴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表现的脑卒中后遗症,多发生在脑卒中后2-3个月内,相关数据显示,脑卒中后肩痛发生率高达21%-72%[1]。该疾病不仅可引发患者患肩出现被动活动痛、放射痛、夜间痛、手腕部肿胀等症状,随着病情持续进展,还易导致其颁发伴发肩关节脱位,故需要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治疗。既往,临床多采用脑卒中康复指南推荐的电针对患者治疗,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整体疗效欠佳。我院在电针的基础上增加了磁振热对患者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磁振热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5:15,年龄分布:35-78岁,平均年龄(55.49±2.08)岁,病程分布;1-3月,平均病程(1.53±0.26)月;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3:17,年龄分布:36-77岁,平均年龄(55.53±2.04)岁,病程分布;1-3月,平均病程(1.56±0.24)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O.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后肩痛诊断标准者,(2)自愿加入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入组前患有肩周炎者,(2)存在精神障碍疾病或无法配合临床研究工作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取患者患侧肢体肩前穴、肩髃穴、肩髎穴、臂臑穴、合谷穴、外关穴、阳陵泉穴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采用电针以提插捻转等手法行针,针刺得气后,将电针与 G6805-I型低频脉冲治疗仪连接,将低频脉冲治疗仪开关打开,采用频率为10-15MHz的高频脉冲进行电刺激,持续刺激10min后,改为2-10MHz的低频脉冲,持续刺激10min,隔日治疗一次。

观察组采用磁振热结合电针治疗,电针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另外,采用HB200B磁热振治疗仪对患者行磁振热治疗,先将治疗垫置于患者后肩部,尽可能使痛点中心被治疗垫包裹,然后,打开治疗仪开关,将磁场强度调节成200~400GS,温度调节成40℃,持续进行20-30min磁振与热刺激治疗,隔日治疗一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疗效评估标准:疗效评估标准:治愈:治疗后,患者肩部肩部疼痛症状消失,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显效:治疗后,患者肩部肩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有效:治疗后,患者肩部肩部疼痛症状有所减轻,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45%;无效:治疗后,患者肩部肩部疼痛症状未减轻,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19.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用tx2进行检验,P<O.05,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例)

治愈

(例)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例/(%)]

对照组

40

9

12

8

11

29(72.50)

观察组

40

25

7

5

3

37(92.50)

x2

-

-

-

-

-

8.195

P

-

-

-

-

-

<0.05

3.讨论

脑卒中后肩痛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引发该并发症发生的致病因素较多,常见有肩部长期制动、肩袖损伤、肩关节半脱位、粘连性关节囊炎等。并发肩痛不仅会增加患者躯体痛苦,还会对其预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就需要临床采取有效方案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治疗。既往,临床多采用电针对患者治疗,该种治疗方案主要是通过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与肌肉神经运动点进行针刺,在针上通以(感应)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波,可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功效,从而能有效缓解肩部疼痛症状。但是,有研究指出,单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有限[2]。因此,笔者增加了磁振热辅助治疗,磁振热主要是借助微振动、磁场、温热三种物理因子相结合的磁热振治疗仪对患者患肩痛点中心进行多面刺激,以促进患肩血液流动加快,血管通透性提高,从而达到缓解肩部疼痛的治疗效果。将其与电针结合,可发挥协同改善血液流动性的作用,从而能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对两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别采用电针治疗及磁振热结合电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2.50%),与钟玲[3]等人研究中得出的磁振热结合电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电针组(73.30%)结论基本一致,说明磁振热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磁振热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付伟锋,王健,李和平,等.程序化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24(17):1538-1545.

[2]蓝德祥,王丽华,郭宝珍,等.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对于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3):170-172.

[3]钟玲,温悦华.磁振热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肩痛效果观察[J].甘肃医药,2020,39(06):5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