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心脏术后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邢小英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术后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护理及其他针对性护理。结果:患者在行手术治疗之后的两天到三天时间内下床活动。结论:心脏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疼痛感受、心理压力、身体状况等等,但及时的护理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能够缩短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

【关键词】心脏手术;早期活动;因素;护理

心脏手术是临床上风险较大,对患者机体创伤较重的手术治疗手段之一。对患者来说,心脏手术之后要面临的康复时间非常漫长,在围术期可能会出现肺不张、下肢静脉栓塞等等情况,这会极大的限制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1]。为此,本研究针对心脏术后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平均年龄为42岁,其中先心病手术患者43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27例,大血管手术患者8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2例。

2.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相关因素

2.1疾病因素

疾病一定是最先影响患者心理和生理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疼痛。手术结束到麻醉失效,患者的疼痛感受最为明显。因为疼痛,患者可能会影响到感官,影响到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说疼痛是限制患者下床活动的一大问题,也是心脏手术之后患者需要最先面对的问题。

除了疼痛,其他影响患者下床活动的是一些疾病,例如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会导致患者体位受限,进而活动受限,患者被强迫调整至固定的体位,之后不敢大声呼吸也不敢轻易咳嗽,其下床活动的时间很晚。

电解质紊乱也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需要面临的较为普遍的疾病困扰。患者受到体外循环转机的影响,导致身体失去了水电的平衡,具体的临床表现为恶心、食欲不振、呕吐。此时的患者偏于虚弱,加上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因此机体支撑能力差,几乎无力进行下床运动。

2.2心理因素

除去机体上的疼痛和疾病影响之外,最限制患者下床活动的就是心理因素。心脏手术是危险性大且创伤严重的手术类型,患者在接受手术到手术结束恢复的这段时间里,需要面对的心理障碍很多,很多患者对于手术治疗这种手段的认知不足,因此在手术结束后,会被创口惊吓到从而主观意义上拒绝过早下床活动。并且再加上疼痛感强烈,会激发患者的负面情绪,害怕下床活动会进一步的增强疼痛感受。并且很多患者在术后没有专业医师指导的情况下,对自身体位以及身体状况的调整并不到位,所以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并且调整方法也不得当,很容易就会加重机体的疼痛感。

3 护理干预

3.1心理护理

术后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保证患者的心理康复情况和积极性。在认识到患者的下床障碍跟心理有关之后,就要从患者个人出发,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患者建立其术后康复的自信心,消除患者存在的思想顾虑。可以为患者播放一些心脏手术成功且预后良好的患者例子,给予患者充分的自信心加持。

3.2健康指导

对患者日常的饮食进行健康指导,按照患者的个人饮食习惯为其制定对应的饮食食谱。避免为患者进食过于生冷或者辛辣的食物,患者进食时可以采取半卧位或者坐位,方便进食。进食之后一定要有专人陪伴患者下床进行定时活动,这样有助于肠胃蠕动,帮助患者加快消化,恢复体力。给予患者家属健康指导,让家属在旁协同进行护理。日常的翻身以及下床活动等等都要有患者家属的参与,这样能够方便患者的日常起居,尽量避免因为护理人员不在场而导致患者出现问题。

3.3管道管理

手术之后患者身上会存在各类的监测线和管道,在无法撤除这些管道时,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管线的连接位置不能轻易触碰。并且管线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联系医护人员,不要自己贸然进行调整。之后到了患者可以撤除管线时,要及时的告知患者该阶段的康复情况,再一次为患者树立康复治疗的自信心,帮助患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护理难度。

3.4疼痛护理

为患者进行专门的疼痛护理,如果患者的疼痛情况特别剧烈,酌情为患者使用镇痛的药物,当患者度过严重疼痛期之后立即停药。平时在患者病房为其播放一些舒缓放松的音乐,或者一些患者感兴趣的电影电视剧,方便患者转移注意力,主观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3.5疾病护理

心功能不全患者处于强迫体位,护理时需要严密监视患者的心率变化,控制静脉液体的输入量,记录药物二十四小时的出入情况,保证患者围手术期的出入量平衡。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患者,需要密切监视其血清电解质,根据电解质的情况来调整患者的饮食食谱,平衡患者的营养摄入,对于没有胃口进食的患者,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重口味但是并不太过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刺激患者的胃口,帮助患者补充丢失的水分和钠元素、钾离子

[2]

  1. 讨论

伴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如今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手段越来越丰富,前期护理效率也越来越高。这都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预后性。心脏手术是大型手术,一般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期都很长,并且很少有患者能够在围术期内维持身心的稳定。更多的患者是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患者因为疼痛折磨所以导致了抑郁。这些都是影响患者术后下床活动,以及后续正常生活的关键。为了让手术治疗的效率最大化,临床术后护理模式的更进是必要的,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实施了术后护理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发现,与以往进行手术的患者相比,实施了护理手段的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规避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缩短下床运动的时间,其自护能力也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卢山, 孙小玲, 夏萍. 70岁以上高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便秘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1):10-15.

[2]吴亚丽,殷昌祺,马富珍,等. 品管圈在提高心脏开胸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达标率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20,18(20):2549-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