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影响

叶俊玲

(厦门市仙岳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抑郁症伴焦虑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随机选取90例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比患者康复情况。结果经护理,患者负性情绪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康复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抑郁症伴焦虑患者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缓解,对于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护理;负性情绪;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在此期间,部分研究提示,该病的发病与神经生活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1]。在护理工作中,为了促进患者心态的改善,医护工作者对于护理方法进行了解读与探索,其促进了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本文针对在抑郁症伴焦虑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希望合理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优化,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随机选取90例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6~68岁,平均(49.14±2.04)岁;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5~69岁,平均(49.22±2.13)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根据医生指导发放药物并监督患者服药。②及时巡视病房并解答患者疑问。③在护理期间响应患者的合理诉求。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认知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结合抑郁症的相关症状及知识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帮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与自身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促进患者自护能力的强化[2]。②负性情绪疏导: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应注意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此过程中,其应根据患者资料选取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同时积极做好鼓励性语言的应用,促进患者不良心负性情绪的合理消除与缓解。③开展患者交际能力培养: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应帮助患者有效实现对于自身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充分培养,促进患者社交水平的提升,引导其实现对于社会生活的充分适应。

1.3 观察标准

1.3.1 患者负性情绪  研究人员选取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分析患者指标,得分越低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轻微。

1.3.2 患者护理依从性  依据患者表现分为依从、基本依从以及不依从。

1.3.3 患者护理满意度  采用满意度量表分析,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数据,对于患者差异,以P<0.05,表明其存在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患者负性情绪对比

经护理,患者负性情绪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康复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1。

表1 患者负性情绪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5

47.35±3.22

22.14±1.52

47.45±3.20

20.34±1.66

对照组

45

47.28±3.13

30.36±1.48

47.64±3.16

27.76±1.72

t

-

1.389

25.992

0.283

20.823

P

-

0.168

0.000

0.778

0.000

2.2 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

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2。

表2 患者护理依从性

组别

n

依从

基本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

研究组

45

23

20

2

95.56

对照组

45

16

21

8

82.22

χ2

-

-

-

-

4.050

P

-

-

-

-

0.044

2.3 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3。

表3 患者护理满意度

组别

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研究组

45

21

21

3

93.33

对照组

45

10

24

11

75.56

χ2

-

-

-

-

5.414

P

-

-

-

-

0.020

3 讨论

在临床期间,由于受到抑郁症问题的影响,患者往往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与此同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抑郁伴焦虑问题,其对于患者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侵扰[3]。在对此类患者展开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通过心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医护工作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实现对于身心负担的及时缓解,有利于促进其负性情绪的消除与改善[4]。在具体实施期间,通过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抑郁症及其自身身心压力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自护要点,促进其情绪问题的合理缓解

[5]。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及时对表现良好的患者进行鼓励并引导其就相关交际能力进行反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者系统脱敏目标的达成,对于身心焦虑感的缓解具有重要作用。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基于心理护理模式下,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负性情绪可以得到显著缓解,其有利于推动患者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水平的全面提升。

综上,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在面对抑郁症伴焦虑患者时,其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合理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佳. 积极心理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22,12(9):139-141,156.

[2] 赫丹. 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185-186.

[3] 纪红玉,韩冰. 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1,16(10):34-35.

[4] 潘贵春,陶以珊,刘梅,等.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4):181-183.

[5] 黄娟. 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研究[J]. 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3):154-155.

作者简介:叶俊玲   出生于(1987-07-20),汉族,籍贯是福建厦门,物质依赖精神科20区 ,护师,大专学历,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