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特点与救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特点与救治措施

邱云

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20

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所致的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特点以及有效救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收治的共5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对应的急救处理措施。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2%,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急诊救治的过程中,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征较为严重复杂,急救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临床急诊特点;救治;措施

创伤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急诊外科疾病之一,患者因失血性休克,血液流动缓慢,很容易产生高凝集状态下的血栓,随着凝血因子的消耗,患者较大概率会产生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会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液循环产生障碍,器官无法正常获取氧气,因而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处理[1]。本次研究旨在总结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经验,具体内容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收治的共5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包括男性24例、女性26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34-86岁,平均为(56.93±12.42)岁,其中包括交通事故致伤28例、高空坠落伤12例、殴打致伤8例、其他致伤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进行对照分析(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诊救治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标准化急诊救治措施。(1)对患者进行及时急诊抢救。首先对其进行全面的病情检查,评估病情发展态势,了解患者的致病受伤原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干预手段,对其进行止血治疗以及休克护理。(2)密切监控患者的各项体征状况,包括心率、呼吸以及意识状况,分析其血氧饱和度、血压水平,对患者的口腔及呼吸道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异物及时进行清理,如果患者存在义齿则需要将其及时取出,如果患者存在舌后坠的情况,及时将舌头用舌钳夹出。(3)对患者的呼吸状况进行监控,如果呼吸流畅度不高,则需要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控制氧气浓度在合理水平,通常氧气浓度水平为45%,维持氧流量为7L/min。如果发现患者存在心脏骤停的状况,则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治疗,为患者建立呼吸循环通道,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维持体内的正常循环。(4)对于患者的开放性损伤,如果出血量相对较少,可以直接进行压迫止血后包扎处理,如果出血量相对较大,则可以应用血管钳进行止血处理,止血处理后,用无菌敷料对患处进行保护。如果患者未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可以直接应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进行创口的清理以及缝合,将患者的肢体固定后,进行血液以及尿液检查,根据血常规以及尿常规的检查结果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有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总结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临床的特点及急救措施。

1.4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中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19.0,其中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x±s),通过t进行组间统计学差异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通过χ2进行组间统计学差异检验。若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25例抢救成功23例,抢救成功率为92%。抢救有效时间为(42.48±12.48)min。对照组患者25例抢救成功18例,抢救成功率为72%。抢救有效时间为(78.42±11.72)min。研究组抢救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

研究组25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患者共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25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患者共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n(%)]

组别

例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障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

25

1(4%)

1(4%)

0

2(8%)

对照组

25

1(4%)

2(8%)

1(4%)

4(16%)

χ2

6.381

P

<0.05

3讨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特点表现为收缩压在90mmHg以下,脉压差在20mmHg以下,患者存在皮肤湿冷苍白、心动过速排尿量较小、意识不清晰、烦躁不安等临床表征。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及时积极治疗,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后,开通静脉通道并输入血液[2]。临床常用救治措施为液体输注复苏,通过增加血液循环量而改善患者休克治疗的效果。液体复苏可以使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增加,提升组织灌注能力,从而使得器官缺血、缺氧的状况改善,实际救治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救治流程,对患者基本状况评估后,严密监测其体征状态,在病情稳定后对其进行脱水治疗,以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出现因为颅脑高压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在病情稳定后根据实际情况向各个科室转运,根据患者的具体受伤状况及出血量及早予以手术治疗

[3]。最大程度上利用黄金救治时间来缩减患者的死亡率,优化患者的预后状况,确保急诊救治的迅速、有效,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制定个性化的救治方案,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在科学诊疗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有效干预措施,对于最终治疗效果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此次研究可见急救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缓解医患关系、促进患者恢复方面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在临床急诊救治的过程中,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征较为严重复杂,急救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海斌,赵红亮,赵挺,等. 分析创伤失血性的休克患者在临床急诊上的特点与救治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91):84.

[2] 胡鸿宇,夏森林,许岚,等. 骨髓腔穿刺建立血管通路技术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1-14.

[3] 马艳焱,杨恺.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输血的作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