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常见误区知多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常见误区知多少

姚澄

深圳华泰源中医馆             广东深圳              518017

中药饮片是针对中药成分进行调配或者制剂需求进行加工处理的,在加工的时候会依据药性的性能将中药加工成不同的药剂形状。但是随着医药加工技术的进步与中药发展的返璞归真,人们发现,一些储存时间过长的药材,虽然外观上没有变质现象,但疗效却会明显降低。比如具有脂肪油物的药物,长时间不使用就会走糖流油,药性就会散发掉。有的药物放的时间越长香气也容易被散发掉,药物的有效成分也会丢失。比如龙骨,芒硝这些具有矿物属性的药物,它的药物成分比较稳定但是长时间的存放也会使部分的药性被挥发掉。所以中药行业内会存在着一种共识,中药的质地不同,有效期长短也会不一样。一般情况下,草本药物在制成饮片之后它的有效期不会超过两年,木本属性药物的有效期不会超过四年,矿物药物不会超过10年。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常见的误区如下:

误区一、不同炮制方法的同种药材可以相互替代

中药的炮制方法以及药房采购的炮制品种比较单一,所以在调剂或购买配方认为使用同种药物的炮制品替代其他炮制品的应用问题应该不大。其实炮制方法的不同药物的效果也会形成差异。比如黄芪蜜制以后可以补气健脾,生用就可以生津止汗。由此可见不同的炮制品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因炮制方法的不同而影响实际的药性,对人体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不一。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生半夏和鲜姜一起与白矾熬煮后会变成姜半夏,半夏的毒性也会降低,性质也会比较偏温和,适宜燥湿化痰降低止呕的功效。一般情况下半夏比较适应体弱痰多寒湿比较轻的人群。如果在炮制的过程中半夏与其他药物掺杂,半夏的属性会与其他药物结合而形成不同的功效。在临床使用中药物要具有随手而去取的性能。如果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能严格区分的话,药效也会降低。所以在临床医学上中药饮片的学习非常重视炮制单位药物,炮制良好的话就会具有良性药物的属性。

误区二、不同产地的药材可以相互替代

在临床医学中存在着不同产地的药材可以相互替代的误区。由于产地自然生长条件的不同,药物内含的属性也会不一样,各种药材的生产以及产量质量等方面都会与地域性相关。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广东的陈皮,东北的人参细辛、 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山东的阿胶等,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

同一种药物往往因产地不同,药效也会不同。牛膝和怀牛膝都具有补肾强筋骨的功效。而怀牛膝比较偏于补肝肾,川牛膝以活血祛瘀的功效见长。医生在写处方时单写“牛膝”一般是指“怀牛膝”,所以在临床时易造成混淆。例如,郁金有广郁金和川郁金之分,产于四川地叫“广郁金”,具有舒缓郁气的功效,产于浙江温州者称为“川郁金”,具有祛瘀止痛的效能。所以在临床医学上要对药物的属性具有研究性,但是目前存在着无法区分药物属性的情形,如果在临床医学中对药材的不同作用具有研究性的话,对临床医学的帮助就会更加切合药物的使用,所以在临床医学中要重视不同产地药材在临床中的应用。

误区三、同一药材的不同部位作用相似

在临床中容易将药物的属性与药物部位的特性进行混淆,同一药材由于选用部位的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功效,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效果。比如净麻黄是发汗的,麻黄节是止汗的仲景麻黄汤选用生麻黄入药,并在其中注明麻黄使用过程中要去须去节,取净麻黄的发汗作用去缓解病痛。所以在临床医学的研究中不同部位的药物在实际煎煮时需要去根去须,要不会影响药性。比如夹竹桃的根叶是有毒的,夹竹桃本身可以舒缓郁结,但是如果误食夹竹桃的根茎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再比如在使用一些具有毒性的药物可以达到以毒攻毒的效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分清药物其他部位的药效就会丧失药物的本质,从而起到相反的作用以及效果,甚至导致食用药物的人员因为用药而身亡。

误区四、名称相似的药材可以相互替代

在实际的应用中名称相似药物是不可以被替代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中药的属性研究不是很透彻,在临床中会针对药物的名称进行用药,但是一般情形下药物名称相近的药物在实际使用上会存在很大的不同点。比如在古书中对草本植物的描述,像石菖蒲,大多数会认为与菖蒲的药性相一致,但是实际上两种药物的属性是不一样的。像橘红与化橘红也不一样 北豆根和豆根也不一样。所以在临床中要对每一种药物的属性都钻研透彻,分清不同功效的药物最终的药物特点,依据病症使用药物,保证药尽其效。

误区五、一般药物用量差异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在实际用药的过程中把握不好药物的剂量会对药物以及药效造成很大的差异。许多人在实际使用中会认为差异性不大,但是如果长期服用就有可能会变成毒药。比如桂枝汤与桂枝加桂汤,就是因为桂枝的用量不一样所达到的功效也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即便是用一种药物使用的剂量不一样所达成的药物属性也会不一样,比如柴胡少量服用可以疏肝,多用就会产生伐肝的效果,比如食用冬枣的时候,适当食用可以健脾,多食就会拉肚子。由此药剂师在实际配用药物的时候必须依据药物属性以及剂量对症下药,避免过量。

误区六、煎煮时间的长短无关大局

煎煮药物的时间长短与药物的药效没有很大关联性,这也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误区。在监制药物煎煮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煎药的火候,火候的控制取决于药物的性质以及质地。一般花草类药物在实际的煎煮过程中不宜长期熬煮,金矿物质药物则要长时间地进行熬煮,比如根茎类药物在熬制的过程中通常熬煮10到30分钟,金矿物质的药物熬煮时间会更长,所以在实际的熬煮中,要依据药物的属性不断的用文火慢慢熬制。所以在实际的熬制过程中可以依据药物的属性将药物逐次放置在熬制容器内,使得药物可以慢慢发挥药性。

  总而言之,在临床医学上对中药饮片的使用存在很大的误区 使用者需要依据不同药物的属性进行药物的调配以及炮制,在治理不同的病症时要选用比较对症的药物治疗,不能随便用药,要将药物的性质发挥出来,可以药到病除,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依据药物的产地不同进行斟酌用药,尽量选用适宜的药物,所以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必须针对中药饮片的特性进行研究,使得临床医学对中药饮片的误区不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