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G联合S100蛋白评估早产儿脑损伤有效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aEEG联合S100蛋白评估早产儿脑损伤有效性分析

朱诗瑞   ,薛梅通讯作者

泰州市人民医院NICU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联合血清S100蛋白在早产儿脑损伤评估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NICU有脑损伤高风险因素的住院早产儿58例,根据头颅MRI分成脑损伤组(20例)及非脑损伤组(38例)。所有患儿行aEEG监测;在出生后当天检测S100蛋白;计算aEEG、S100蛋白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 脑损伤组aEEG异常率、S100蛋白水平高于非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 05);aEEG、S100蛋白联合评估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检测。结论 aEEG、S100蛋白均可用于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联合监测更具有预测价值。

关键词:早产儿脑损伤;aEEG;血清S100蛋白

前言

早产儿脑损伤(BIPI)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早产儿不同程度的脑缺血和/或出血性损害,可在临床上出现脑损伤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导致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1-2]。目前临床上诊断BIPI主要依赖于头颅MRI、颅脑超声。但由于上述检查存在局限性,容易错失最佳干预时机。

aEEG具有操作方便、图形直观、容易分析的优点,较多应用于神经损伤疾病的诊断,尤其适用于在重症监护病房[3]。S100蛋白为脑特异性蛋白, 在哺乳动物中主要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胶质细胞、垂体前叶细胞。研究表明,颅脑损伤患者血脑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S100从胶质细胞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外周血液,故可作为评判血脑屏障开放的重要指标,且与胶质细胞的损伤呈正相关。

本研究通过观察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NICU住院的有脑损伤高风险因素的58例早产儿,收集其基本资料,进而分析aEEG检查联合S100蛋白在早产儿神经功能损伤评估中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NICU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有脑损伤高风险因素的早产儿58例:(1)纳入标准:出生胎龄≤37周;存在早产儿脑损伤高风险因素[1]。(2)排除标准:有其他明确病因引起的脑损害和有明显先天疾病的患儿。本研究征得患儿家长知情同意签字,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MRI结果[4]分为脑损伤组(20例)及非脑损伤组(38)。患儿入院后24h测定S100B蛋白水平并进行aEEG监测参考Burdjalov等人提出的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统计学分析两组早产儿临床基本资料,提示具有可比性。脑损伤组aEEG异常率为85.00%,非脑损伤组aEEG异常率为21.20%,脑损伤组aEEG异常率高于非脑损伤组,脑损伤组生后S100蛋白水平高于非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联合监测分析:Logistic回归法构建aEEG、S100蛋白诊断BIPI模型,得到S100蛋白、aEEG的OR值并进行分析,进一步绘制ROC曲线,显示联合诊断BIPI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均优于单独检测。

讨论

 早产儿血管功能差,脑组织功能不全,更易出现脑损伤,且其脑损伤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远比足月儿高,并可引起不同程度后遗症,是导致脑瘫甚至死亡的重要病因[5]。早期发现、诊断、干预,对阻止脑损伤进一步进展、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但患儿早期缺乏特异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需要其他辅助检查与其他疾病鉴别以确诊。目前临床上诊断BIPI主要依赖于头颅MRI、超声[6],由于上述检查的局限性,往往在诊断为脑损伤时已失去最佳治疗时间。

aEEG是一项简化的脑电监测,操作方便,判读容易[7]。本研究中,脑损伤组患儿多数出现上述异常,且aEEG诊断脑损伤的灵敏度为88.92%,证实了其在BIPI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S100蛋白也可用于评估神经发育情况,且在早期评估脑损伤中有提示作用。研究表明,S100蛋白为脑特异性蛋白, 在哺乳动物中主要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胶质细胞、垂体前叶细胞,发挥营养神经的作用。本研究证实aEEG、S100蛋白可用于评估早期脑损伤,aEEG联合S100蛋白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单独检测,提示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效能,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样本量少、未能剔除体质量、胎龄等因素影响,需要加大样本量、更加细致分组进行分析,使研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2) :883-884.

[2] C.M. Novak, M. Ozen, I. Burd, Perinatal brain injury: mechanisms, prevention, and outcomes, Clin. Perinatol. 45 (2) (2018) 357–375, https://doi.org/10.1016/j.clp.2018.01.015.

[3] 黄会芝,温晓红,孙亚伟,等.振幅整合脑电图结合头颅MRI对窒息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及神经行为发育的预测[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1,30(1):22-26.

[4] 林颖仪,黄水清.早产儿脑损伤影像学及脑电图诊断的研究进展 [J]. 临床儿科杂志,2017, 35(7): 548-552.

[5]沈佩婷,黄金华,温晓红,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近期神经发育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妇幼保健,2019,34(4):942-945.

[6] 郭晓燕,袁丽君,张海霞,等.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MRI诊断与预后评估[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2):67-68.

[7]张明霞.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