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中疼痛护理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儿童预防接种中疼痛护理的临床应用

王彩萍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35000)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的8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对其进行编号,并随机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有44名儿童。其中前者行常规护理,而后者行疼痛护理,后针对两组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家长满意度、疼痛发生率、儿童哭闹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当中出现轻度疼痛概率要高于对照组,而中度与重度疼痛概率要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非常满意人数要多于对照组,而满意、不满意人数要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家属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哭闹程度为1分与2分的占比要高于对照组,哭闹程度为3分和4分的占比要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完全依从儿童数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依从儿童数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依从性达到97.7%,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预防接种儿童开展疼痛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儿童疼痛,配合护理人员顺利完成接种工作,又能使儿童家属满意度实现显著提升。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引言

    预防接种作为提高人体对某些疾病免疫力的一种常见方式。近些年来,随着医改的顺利推进,相关部门针对儿童预防接种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并指出每个儿童必须及时进行接种,以尽可能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儿童这一群体比较特殊,其体质较差,严格做好儿童接种工作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有效预防某些疾病,还能提高其免疫力,进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然而,在实际的接种过程当中,受到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儿童极易产生强烈的疼痛感,因而不愿配合护理工作人员,导致接种无法顺利开展。众多研究表明针对接种儿童行疼痛护理既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感,又可以使儿童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实现显著提升,进而确保顺利完成接种。基于此,本文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的8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疼痛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的8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对其进行编号,并随机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有44名儿童。其中对照组当中男孩与女孩分别有21人与23人,年龄位于2~8岁之间;实验组当中男孩与女孩均有22人,年龄位于2~7岁之间。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一般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当中全部儿童均开展预防接种,家属对本次调查均知情。而且,所有儿童在进行接种之前其体温与精神状态均正常,与接种要求相符合。

排除标准:本次研究不包括心脑血管重大疾病患儿。而且具有过敏史、资料不完善、中途退出、接种过程中发烧的患儿均排除在外。

1.2方法

本研究当中针对对照组的儿童行常规护理,进行接种之前应当首先清理好接种部位皮肤,后选择专业的护理人员为儿童接种。而针对实验组行疼痛护理,主要包括接种前、接种中与接种后一共三个阶段。其中,接种之前,护理工作人员应当为患儿建立接种档案,对本次接种疫苗种类与时间进行记录,还要强化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使其意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以自觉接种疫苗。另外,护理工作人员还要明确告知家属疫苗接种之后的注意事项,以防止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再次,护理工作人员在接种疫苗之前可以通过歌曲、玩具等方式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以减少其疼痛感。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尽可能为患儿创造良好的接种环境,并及时对接种室进行消毒,还要针对各年龄阶段的患儿在墙上张贴各种卡纸,以尽可能使患儿心情保持愉悦。其次,护理工作人员还要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特征相结合选择适宜的接种药品,并仔细核对药品生产日期、批号等信息,并对药品是否合格进行检测。接种时还要对药物剂量进行严格控制,并确保无菌操作,以防止儿童接种疫苗当中感染其他疾病。在此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找准位置后再扎针,以防止查准不准引发护患纠纷。另外,在疫苗接种时还要选择患儿感兴趣的话题与其进行交流,以减少儿童疼痛感。

疫苗接种后30分钟之内,护理工作人员要仔细观察患儿,主要包括其神色变化、接种部位是否出现肿胀等,并据此判断患儿是否反应异常。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必须第一时间告知医生进行治疗。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还要强化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求其督促与监督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与休息习惯,并使其抵抗力实现显著提升。

1.3评价标准

针对对照组、实验组儿童出现疼痛的程度、家属满意度、儿童接种过程中的哭闹程度、治疗依从性等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疼痛程度一共包括三种,即轻度疼痛(未哭闹、配合接种)、中度疼痛(轻微哭闹,但配合顺利完成接种)与重度疼痛(严重哭闹,不配合接种)。家属满意度分为不满意、满意与非常满意一共3个标准,儿童哭闹程度分别赋予4个数值,即1(未哭闹)、2(轻微哭闹,但配合顺利完成接种)、3(严重哭闹,出现严重的反抗情绪)、4(不配合接种);治疗依从性划分为不依从、部分依从与完全依从一共3个标准,其中不依从表现为儿童存在着严重的抵抗情绪,部分依从指的是部分儿童出现抵抗行为,完全依从指的是儿童完全依从,未出现抵抗行为。

2结果

2.1疼痛率对比分析

表1 疼痛概率统计

组别

人数

轻度

中度

重度

人数(n)

占比(%)

人数(n)

占比(%)

人数(n)

占比(%)

对照组

44

10

22.7

22

50

12

27.3

实验组

44

22

50

17

38.6

3

6.8

P

--

<0.05

<0.05

<0.05

    由上表1可见,两组儿童当中实验组出现轻度疼痛概率要高于对照组,而中度与重度疼痛概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2家属满意度对比分析

表2 家属满意度统计

组别

人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4

17

19

8

81.8

实验组

44

25

17

2

95.5

P

<0.05

    由上表2可见,两组儿童当中实验组非常满意人数要多于对照组,而满意、不满意人数要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家属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也表现出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3哭闹程度对比

表3 哭闹程度统计

组别

人数

1

2

3

4

人数(n)

占比(%)

人数(n)

占比(%)

人数(n)

占比(%)

人数(n)

占比(%)

对照组

44

17

38.6

9

20.5

10

22.7

8

18.2

实验组

44

26

59.1

11

25.0

5

11.4

2

4.5

P

<0.05

    由上表3可见,两组儿童当中实验组哭闹程度为1分与2分的占比要高于对照组,哭闹程度为3分和4分的占比要少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2.4治疗依从性对比

    针对两组儿童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得出实验组完全依从儿童数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依从儿童数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依从性达到97.7%,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也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童疫苗接种是医院的重要工作之一。这一群体较为特殊,而且其抵抗能力较弱,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极易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进而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长期持续下去,还会加重儿童的家庭负担。大部分儿童在疫苗接种当中由于无法忍受疼痛而不愿配合接种工作。部分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需要多次扎针才可以接种成功,不仅需要儿童多次忍受疼痛,还极易加剧护理人员与儿童家属的矛盾。众多研究表明针对接种儿童开展疼痛护理既可以显著降低儿童疼痛率,又能使儿童家属满意度实现显著提升。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疼痛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实验组当中出现轻度疼痛概率要高于对照组,而中度与重度疼痛概率要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非常满意人数要多于对照组,而满意、不满意人数要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家属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哭闹程度为1分与2分的占比要高于对照组,哭闹程度为3分和4分的占比要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完全依从儿童数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依从儿童数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依从性达到97.7%,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比上述研究结果可见,针对接种儿童开展疼痛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其疼痛感,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儿童家属的满意度。因此,在实际的接种过程中,必须重视疼痛护理,从接种之前、接种过程中、接种后一共3个阶段针对各年龄层次的儿童采取适宜的疼痛护理措施,以尽可能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接种环境。而且,还要强化与儿童家属之间的沟通,争取得到家属的信任,以配合其顺利完成接种工作。除此之外,还要耐心向儿童家属讲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接种工作,以有效改善儿童家属与护理人员的矛盾。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儿童预防接种中疼痛护理的临床应用[J].系统医学,2021,6(05):183-185+198.

[2]关玉英.儿童预防接种中疼痛护理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7):4064-4065.

[3]耿恩辉,孙桂苓.疼痛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306-3307.

[4]刘采球.疼痛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食品,2021(07):106-107.

作者简介:王彩萍(1978.8)女,汉,甘肃省肃州区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从事预防医学儿童接种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