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治疗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治疗研究进展

姜福富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 南宁530001

摘要:“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乃是近几年医学界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经过反复论证,各大医院如果将营养支撑纳入重症患者的治疗措施,往往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帮助患者远离纠正代谢紊乱,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继发性感染问题出现的概率。本文将立足当下的时代背景,重点围绕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治疗研究进展展开具体介绍。

关键词:重症病人;营养支持与治疗;研究进展

引言:在“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早期,护理团队更倾向于为患者补充热量以及各种基本营养素,以此维持患者体内的氮平衡,而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现在国内外医学界都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不同疾病患者在代谢的改变上存在不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存在着明显差异,提供营养支持时不可以只提供单一营养素,需要结合不同患者需要的营养素和量实施有效补充,如此才可以维持患者的正常功能,改善组织、器官等各方面的性能[1]

一、重症患者的代谢特点

重症患者的代谢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物质能量分解增多,二是物质能量合成减少,综合来说,患者处在高代谢的状态下,而持续处于高代谢状态下的重症患者会过度消耗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患者会进一步出现类似于消瘦、免疫力下降等诸多异常。

此外,重症患者由于体内儿茶酚胺以及炎症介质等量持续走高,导致胰岛素的浓度降低,引起糖原分解,肝糖异生增强,同时还会导致蛋白质的分解率远大于蛋白质的合成率,所以就会让身体处在负氮状态下,长此以往,还会让患者体内的体液分布异常,导致患者出现身体的局部或者全身性水肿,让机体处于低血容量状态下[2]

二、重症患者营养素补充原则

1.能量

重症患者需要适当强化在热量上的补充,这样才可以让人体所需得到稳定的供应,不过因为不同患者的疾病类型不同,同时在疾病不同时期患者对能量的需求不一样,所以需要针对性地设定能量补充值,比如说在重症早期,能量供给应该在20~25kal/kg·d(下同)之间,这是经过反复认证,被认为大多数重症患者都可以接受的范围,额外补充热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最大化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如高血糖、脂肪沉积等等。而对于病程较长且存在感染的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能量就不可以只停留在20~25之间,需要适当提升能量的补充值,比如说合并全身感染的重症患者,第1周应该维持25的能量补充,第2周可以增加到40,而创伤患者第1周可以补充30,第2周的能量补充值可以提升到55。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也被称为糖原,临床上最常用的碳水化合物补充物质乃是葡萄糖,普通人对葡萄糖的每日需要量大于100克,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因为在严重应激后,体内的代谢状态处在异常状态下,所以葡萄糖和脂肪的比例失衡,更应该强化补充额外的碳水化合物。但经过反复论证,当血糖在6~8mmol/L时,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而大于10时死亡率明显增加,如果合理地将患者体内血糖控制在8~10之间,以上这两种危险出现的概率都会因此大大降低,所以碳水化合物补充的量也不可以无上限,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去设定和安排[3]

3.脂肪乳剂

脂肪乳剂是肠外营养支持的重要来源,可以为肠外营养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同时脂肪乳剂含有大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在进入人体后可以参与到细胞膜磷脂的构成,对于重症患者而言,脂肪乳剂的补充量以蛋白质补充量的50%为上限,但这只是初始推荐值,如果患者本身存在明显个性化差异,则需要针对性设定和安排补充量。

4.蛋白质

蛋白质的补充一般是以氨基酸作为基础的,经过反复的论证,重症感染患者即便充分补充营养、获得营养支持,往往也无法阻止大量蛋白质的流失。经调查,正常人至少需要按1.2~1.5g/(kg·d)的方式维持蛋白质的有效供应,而如果是重症患者的话,热氮比可以降低到100~150kal:lgN。

5.水、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在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中,护理团队需要特别强化水、电解质以及各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补充,特别是如果存在着创伤、感染等问题,需要额外增加抗氧化维生素、硒元素等的补充[4]

6.免疫补充

由于重症患者代谢速度加快,蛋白质消耗量大,所以往往会让患者的免疫力因此大幅降低,重症患者感染并发症的可能性也会因此增加。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持续频发,重症患者在平时需要适当补充免疫配方,通过免疫营养的补充,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免疫力,避免患者因为免疫力低下而出现各种并发症。

结束语:结合国内外诸多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研究结果来看,近两年国内外对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研究有了不错的进展,但同时大家也需要深刻地意识到,不同重症患者因为所患疾病类型以及个体情况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为重症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时候,护理团队必须按照不同个体的差异展开个性化安排。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0):721-732.

[2]周华,徐媛,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指南解读(2008)[J],中国实用外科杂,2008,28(11):925-927.

[3]孟凡山,沈洪,第36届危重病大会萃集新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概要(2007)[J],世界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4(3):1916-1919.

[4]李宁,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7,7:11-12.

[5]李钊,覃秋月,黄赞松等,肠内营养对重症及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9):1372-1378.

[6]林燕青,林连捷,郑长青,急性胰腺炎与肠内营养[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6,36(2):75-77.

[7]卢杰夫,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现状[J],内科,2011,6(4):351-354.

[8]秦环荣,肠外与肠内营养对胰腺外分泌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1,8(4):240-245.

[9]王新颖,李宁,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意义和实施[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