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校史结合“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外事工作的路径思考——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3

红色校史结合“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外事工作的路径思考——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

林紫薇,张璐雅,高健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沈阳    110016

摘要:红色校史是高校“四史”学习教育优良的红色资源,也是学校向文化育人兼并发展的思想源泉。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沈阳药科大学为例,深入剖析红色校史蕴含的精神内涵,挖掘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典型案例,探索红色校史与“四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路径,探讨红色校史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在高校外事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关键词:红色校史;“四史”学习教育;高校中外交流;来华留学生;

在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通量指数递增的大环境下,文化思潮的相互交织与激荡愈演愈烈。学校外事部门作为与国际高校沟通交流的桥梁,挖掘红色校史教育价值,创新“四史”学习教育应用路径,是加固师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必然之举,也是讲好中国、沈药故事的必由之路。

一、沈阳药科大学红色校史凝聚的精神内涵

红色校史是学校发展进程中沉淀的瑰宝,与“四史”中的党史国史高度重叠,是更为细化的同高校师生息息相关的红色历史分支,也是学校与时代同步发展过程中凝聚的特有精神意志。沈阳药科大学红色校史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是老一辈沈药人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马背上所凝聚的精神内核,它从苏区精神中孕育而生,经过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及抗美援朝精神等现代当代中国精神的孵化,承融合了紧密团结、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涵,历经九十余年的打磨与考验,延伸成永恒不变的沈药精神,是沈药坚持“坚韧不拔,药济天下”初心使命的“红色”内驱力。

二、沈阳药科大学红色校史资源挖掘

沈阳药科大学诞生于红色革命的中心——江西瑞金,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等药学学府。从1931年到1969年,应党的号召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红色卫生干部解战争之急,研制出“磺胺结晶”“脚气灵”“不冻注射液”等救命药物缓战士之苦。投身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援助抗美援朝战场和自卫反击战等革命斗争,三迁校址,最终扎根于辽沈大地。在建校发展的过程中孵化出校训、校歌、名人题词及革命故事等沈药特有的红色教育典型实例和红色精神文化衍生艺术。

沿着重大历史事件脉络,划两部分挖掘沈药红色校史中的红色教育资源。

(一)听党指挥,解红色药学人才之急(1931年~1945年)

1931年冬,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江西瑞金召开为缓解红军医务人员紧缺,无法满足红军作战和部队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中央军委批准了军委总军医处创办军医学校的建议,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2月22 日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出席在江西雩都举行军医班第一期开学典礼,学校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制订了“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卫生干部”的办学方针

随着革命战场转移,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学校加入中央红军的行列,跟随总卫生部完成了长征的伟大革命,后改称为八路军卫生学校,投入大批教员和学员到战地救护和开荒农种当中。从江西瑞金到陕西延安,从“卫生小学”到“卫生大学”,学校在党和人民陷入危难之际义无反顾的扛起革命救护的大旗,在红色革命的土地上边走边战,边战边学。

(二)扎根东北,为前线提供药物后援(1946年~1969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响应“解放东北”的战略安排,离开延安徒步行军向广袤的东北大地进发,在佳木斯市成立东北药科学校,并制定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身体健康的军队司药”的培养目标。1947年12月学校药物研究室的胡振凯成功打通磺胺(SN)合成路线,并在佳木斯东北制药厂放大投产,为解放战争撑起坚实的药物支援后盾,挽救了数万前线战士生命。1950年到1969年间,先后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救援,为越南作战士兵和珍宝岛反击战士提供脚气灵软膏和“不冻尼克刹米注射液”,解除士兵体癣痛苦,为严寒作战创造条件。

“马背上”走过万水千山的红色司药人在辽沈大地上扎了根,建校90余年来始终不忘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鼓舞勉励,践行着“埋头苦干”“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持续为国家和辽宁的药学事业贡献力量。

三、红色校史与“四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路径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集体学习中说道:“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利用发挥好珍贵的红色教育资源,拓展其融入“四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教育教学路径,利用红的资源高度共情共鸣的优势,在“四史”学习教育第一、第二课堂中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

(一)以红色校史促进“四史”学习教育入心入脑

长期以来,高校“四史”学习教育通常采用理论知识学习教育、知识竞答讨论分享、专题课程展示、支部书记讲党课等“规定动作”开展,在学习内容和教育路径上缺乏创新,教育客体成为被动接受的对象,无法发挥“四史”学习教育应有的巨大教育价值。

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挖掘整合红色校史与“四史”交叉重叠部分,借助高校建校办学的历史足迹来理顺“四史”上重大事件,以“沿着校史学党史”为主题,开展富有红色沈药特色的“四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在“四史”中穿插校史内容,从校史中引出“四史”脉络,用高校特有红色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四史”学习教育质量,帮助师生理解记忆,让师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可将学校已有的药学实验课程与红色校史有机结合,打造“红药”今制的新型联动课程。在实验课程中为学生讲解“磺胺结晶”“脚气灵”“不冻注射液”等学校先辈在革命年代研发合成的“红药”的历史由来,并由学生们进行独立合成,让学生们跨越时代的距离亲身感悟革命年代救命药物的来之不易。

(二)打造有红色校史特色的“四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

“四史”学习教育只做好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是远不够的,讲授式教学并不能使大学生代入性地感悟校史和“四史”中的红色精神意志。因此,高校必须发挥好第二课堂效力,丰富师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师生在理论基础学习中学到和领悟到的红色文化内核在实践中得以融会贯通,加强师生对红色基因的理解,让独有高校文化特色的“四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从地标陈列和舞台演绎的方向着力开展富有沈药特色的红色主题文创和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将“四史”学习教育深刻印在师生的头脑中。可充分发挥学校地理位置优势和校史馆作用,组织师生参观校史馆及本地的红色陈列馆等,利用陈列馆和校史馆已有的党建思政文化墙、名人题词展板展架、建校发展主题展览等,图文并茂地展示红色历史资源,使参观者系统地、身临其境地学习红色革命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崇高品质;借助学校1931年~1949年丰富的红色校史教育资源完成对教育典型的剧情建构和重要角色的人物刻画,搭建学校视角的红色革命历程主题历史剧舞台。在师生们或欣赏或编撰或参演的过程中,融入红色剧情,形成情感上的共振与价值上的共鸣,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和感悟红色基因中蕴含的优良品质和纯粹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当代青年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肩负今天的责任与希望。

四、红色校史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应用于高校外事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红色校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辈们在革命及教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结合了红色校史文化的“四史”学习教育承载着党和学校对青年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期盼,保证了外事工作的政治方向,能够起到对内端正意识形态、坚定理想信念,对外宣传高校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的效果。因此,红色校史结合“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外事工作融合应用势在必行。

(一)为外事工作指明方向

高校外事部门是高校人才“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窗口,深刻影响着师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方向。面对新的高校外事工作形势和任务,将带有红色校史文化特色的“四史”学习教育贯穿高校外事工作全方位中。通过红色校史和“四史”的精神浇灌,全面提高外事工作者政治站位,时刻认清摆正外事发展初心和发展目标,用党和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意志回答“办什么样的国际化教育”,“培育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树立什么样的国际化形象”的高校外事发展思考,用党和革命先辈们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为高校国际化“怎么发展”,“如何发展好”指明前进方向。

(二)加固海外留学师生意识形态领域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高校间参观交流,科研共享,合作办学频率加大,如何做好高校赴海外留学师生的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外事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与红色校史相结合的“四史”学习教育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纯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高校师生提供了红色精神营养。开展具有红色校史精神特色的“四史”学习教育能够起到正本清源的效用,使师生厚植家国情怀,继承报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成为能够担负起历史使命的中坚力量。

(三)弘扬红色校史文化精神,传递中国好声音

当代来华留学生作为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的群体,是受数字通讯技术和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较大的“Z世代”。来华留学生对事物的学习吸纳能力强,善于通过网络记录分享,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网络信息的主流传播者。利用来华留学生的这一网络吸收传播的属性,将红色校史和“四史”以易于吸收理解的形式融入到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来访交流学生的课外实践当中,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Z世代”,积极引导来华留学生融入校园,认识了解最真实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红色历史文化精神,使高校和国家的优良传统文化面向全世界,从而为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助力

五、红色校史结合“四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在高校外事应用场景的研究

将具有红色校史特色的“四史”学习教育与学校外事的师生留学行前教育、留学生文化交流、海外友好院校来华文化交流等工作相融合,拓展“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应用场景,将四史”学习教育的效用最大化。

(一)丰富国内师生行前教育内容,培养中国故事的“讲解员”

行前教育是留学师生在赴海外留学前必须完成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政策引导、学习生活指导及安全教育等培训内容,在对国外文化习俗进行讲解的同时,对留学师生自身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再次加固。将与红色校史相结合的“四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应用于行前培训,采用“沿着校史学党史”专题讲座、参观校史馆等形式带领留学师生系统学习了解学校校史和“四史”,帮助师生树立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向世界宣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当好高校和中国故事的“讲解员”。

(二)丰富来华学生实践课堂,培育中国故事的“宣传员”

短期来华交流学生和来华留学生是世界全面了解中国的友好宣传力量。开展丰富的来华学生国内交流学习活动,将红色实验课、英文红色历史舞台剧、学唱校歌等活动以听得懂、听得进、能接受和愿意接受的形式应用于来华学生的课外实践当中,持续为学生搭建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的平台,让来华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的了解高校红色校园文化,了解中国党史国史,感知中国,以外国友人的视角宣传所见所闻,向世界传播沈药精神和中国精神。

结语

在国际化发展已然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四史”学习教育在外事工作中的重要性已然凸显出来。目前“四史”学习教育主要以“规定动作”的基础学习形式开展,通过原始教育手段达到夯实基础知识、建立知识架构的效果,缺少能够引起共鸣且入心入脑的教育内容和实践形式。将红色校史与“四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应用于高校外事工作是“四史”学习教育应用方向的新思路,有助于“四史”学习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工作中发挥效用,为高校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使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

[2]潘中祥.红色戏剧融入高校“四史”学习教育的思考[J].四川戏剧,2022(04):162-165.

[3]丛楠.红色校史在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中的有效作用及开发路径研究——以燕山大学为例[J].黑龙江档案,2022(3):358-360.

[4]刘昊.红色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几所高等院校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2022(6):83-87.

[5]蒋研川,喻露悦,赵艺璇.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2,14(2):1-5.

[6]施建平,张秋梅.挖掘红色校史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以苏州高校为例[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4):9-11.

[7]沈阳药科大学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