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护理用于颈性眩晕患者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0
/ 2

中医综合护理用于颈性眩晕患者的效果分析

宗迪菲

宜兴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 江苏 宜兴2142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颈性眩晕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我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1)常规护理,研究组(n=31)中医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峰速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峰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性眩晕;中医综合护理;护理效果;生活质量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颈部相关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关节囊、神经、血管等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导致椎动脉颅外段血流障碍,而引起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1]。本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眩晕发作或加重,多由头颈部活动所诱发,尤其在人体剧烈运动时症状更为显著,颈性眩晕发作时还常会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无力等症状。目前对于该病不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还需配合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随着目前中医护理手段的推广普及,将其应用于颈性眩晕患者中可取得较好效果[2]。故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我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62例,就探讨了中医综合护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我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等分为各31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有男17例、女14例,年龄38~74岁,平均(56.27±5.49)岁。研究组患者男女各有18例、13例,年龄39~75岁,平均(56.38±5.53)岁。两组患者基础性的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即疾病宣教、心理疏导、药物指导、环境护理、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首先入院后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再针对性的采用语言开导、抑情顺理法等帮助患者消解内心不良情绪,并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念。其次采取针灸疗法,即选取患者神庭、百会、风府、大椎、身柱、夹脊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针刺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两个疗程。推拿,手法以推,拿,揉,擦,动等手法为主。取穴主要为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穴,风府穴,天顶穴,颈根穴,合谷穴,列缺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太溪穴,肾俞穴等穴位为主。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左右。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峰速度及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峰速度

护理前两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峰速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峰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峰速度  (

组别

例数

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分)

椎动脉血流峰速度(cm/s)

护理前

护理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1

19.15±1.57

25.85±2.48

31.11±3.05

32.17±3.15

研究组

31

19.23±1.84

35.36±3.51

31.17±3.10

37.36±3.83

t值

-

0.1842

12.3203

0.0768

5.8272

P值

-

0.8545

0.0000

0.9390

0.0000

2.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研究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

对照组

31

73.14±7.34

71.72±7.27

72.27±7.31

75.21±7.25

研究组

31

79.26±8.03

80.35±8.11

81.84±8.25

82.47±8.33

t值

-

3.1321

4.4117

4.8340

3.6604

P值

-

0.0027

0.0000

0.0000

0.0005

  1. 讨论

从中医理论上讲,颈性眩晕是因为感觉外在的邪恶,运动不平衡等原因。使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疼痛僵硬、酸痛、肝肾不足,气虚失血,血液循环虚幻,骨骼和肌肉营养不良、气血不养脑气;并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3]。中医对于颈性眩晕的护理手段较多,就本研究而言,情志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进患者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针灸可促进患者颈部血液循环,可有效促进椎动脉血流峰速度进而改善症状,且针灸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4]。推拿手法则可放松患者颈肩部肌肉,然后点按局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供血同时配合整脊手法整复小关节紊乱,并配合利用牵引力以扩大上下椎体间的间隙以及椎间孔,解除肌肉痉孪,从而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可改善颈伸肌肌力和顺应性,纠正本体觉紊乱,从而达到改善眩晕的目的,临床上疗效良好

[5]。护理前两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峰速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峰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颈性眩晕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思源,邹艳玲,陈娅.中医综合护理用于颈性眩晕患者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3):173-175.

[2]高天虹,李晓娟,唐锐,李玮.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特色护理技术干预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9,32(9):111-113.             

[3]孙丰霞.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特色护理技术干预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3):127,129.

[4]高丽.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特色护理技术干预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6):28-31.

[5]周慧,程利梅,何晓玲.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治疗颈性眩晕疗效[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8):1252-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