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0
/ 2

 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应用效果分析

程珍珠

浙江省永康市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 永康 321307

【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5例,分别采用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对照组为阿司匹林,观察组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方案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血脂指标TC、LDL-C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水平IL-6、TNF-α、hs-CRP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异常,抑制血栓,疗效确切,推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脑梗死;效果

脑梗死是一种多发于老年群体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坏死所致,其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等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为头痛头晕,突发起进展迅速,可能出现卒中,短时间内失去知觉,严重者还会威胁患者生命[1]。对于脑梗死,初次发病的患者治疗以针对急性病因对症治疗降低死亡率为主,后续则常采用一些神经保护、改善脑血管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2]。本研究就采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现将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CT、MRI等检查确诊。②NHISS评分4~12。③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的疾病。②严重营养不良。③本研究中相关药物过敏。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方案的对照研究,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49~76岁、平均(65.21±4.85)岁,急性期26例、恢复期49例。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50~76岁、平均(62.84±4.16)岁,急性期21例、恢复期54例。一般资料两组相比:P>0.05,研究相关指标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用药及信息为: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08。用法用量:口服10mg/次,1次/d,4周一次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调整剂量,最大不超过80mg/d。

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用药与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用药及信息为:阿司匹林片,生产企业云南白药集团大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3020926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3~6g,分4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血脂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两项指标。②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hs-CRP(超敏C反应蛋白)三项指标。③复发率。用药治疗期间的脑梗死复发率。④用药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软件处理样本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分别以“x±s”“n(%)”形式表示,P<0.05表示具统计学差异意义。

  1. 结果

2.1血脂指标

治疗后TC、LDL-C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血脂指标比较

组别

TC(mmol/L)

LDL-C(m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6.7±1.1

4.0±0.6

3.9±0.6

2.7±0.6

对照组

6.5±1.4

4.8±0.9

3.8±0.8

3.2±0.6

t

0.973

6.405

0.866

5.103

P

0.332

0.000

0.388

0.000

2.2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后IL-6、TNF-α、hs-CRP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组别

IL-6(ng/L)

TNF-α(μg/L)

hs-CRP(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17.5±1.6

7.9±1.5

18.3±1.7

7.5±1.1

66.3±5.8

28.5±4.2

对照组

17.1±1.8

11.4±1.2

18.6±1.5

10.2±1.8

65.7±5.3

40.3±5.4

t

1.438

15.779

1.126

11.084

0.661

14.938

P

0.152

0.000

0.254

0.000

0.509

0.000

2.3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

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两组差异不大(P>0.05),见表3。

表3 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

组别

复发率

不良反应率

观察组

3(4.00%)

6(8.00%)

对照组

12(16.00%)

8(10.67%)

x2

6.000

0.315

P

0.014

0.575

  1. 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脑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患者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威胁生命。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堵塞,最终引起意识障碍、昏迷、卒中等症状,同时也有研究发现,炎症因子与脑梗死疾病的发病、发展关系密切。因此,临床上治疗脑梗死不仅要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还需注意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本研究中治疗脑梗死采用的是联合用药方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其在观察组中应用结果显示:治疗后,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复发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两组差异不大(P>0.05)。提示该用药方案疗效显著。所用药物其一是阿托伐他汀,该药通过抑制三甲基戊二酰单酰辅酶a还原酶以及胆固醇生物的合成,以及增加肝脏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增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摄取以及代谢,而降低血脂水平[4],是临床常用的降血脂药。在脑梗死患者中,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水平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预防血栓形成[5]。其二是阿司匹林,该药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常被用于镇痛、解热、抗炎,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则通过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的左右来抑制血小板聚集,并通过降低严重反应来稳定斑块[6]。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协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降低血液粘稠程度改善血脂异常,缩小斑块,抑制脑梗死血栓形成,延缓脑血栓的发展。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异常,抑制血栓,疗效确切,推荐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永亮,王俊珺,王朋. 不同药物方案治疗脑梗死疗效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3):3139-3142.

[2]伍优爱.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9):8-10,14.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4]孙海燕,王云成,田晶.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伴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5):1065-1068.

[5]刘德彬,陈晓璞,陈文杰,等.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J]. 临床荟萃,2022,37(4):3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