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视角下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路径与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1
/ 2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路径与对策探究

杨娜曼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1

摘要:产业链现代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现象,也是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高度重视的话题之一。产业链现代化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分析产业链现代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产业技术创新、布局优化以及政策改革方面进行优化,推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技术创新;产业布局;产业链现代化

1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这个问题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层面的中观甚至微观问题,更是一个具有宏观意义的全局问题。一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能否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为现代化国家需要有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而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最为关键的是由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供应链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因此,通过增强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向高附加值延伸、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从而加快建设具有创新引领以及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问题。二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也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确保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受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巨大挑战,产业链中断、产业链外移等风险不断加大,产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时代,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主要体现为该国和该地区的企业整体上参与全球价值链产业分工中所处地位以及对构建全球价值链所拥有的治理权力或者控制能力。虽然我国产业整体规模巨大,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比较低,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位于中低端,对全球价值链治理能力还较低。在全球化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趋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一系列“卡脖子”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原因。习近平提出要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也就是说,没有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发展,也就无法真正保障产业的安全,进而无法保障国家总体安全。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也是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必然要求。从经济循环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看,目前中国经济循环不畅的主要表现之一,在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高,造成产业供给质量不高、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对消费品转型升级的要求,使得生产与消费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不能很好地实现动态匹配。因此,要畅通国内大循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定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从而提高供给质量、打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堵点。

2产业链现代化路径与对策

为改善产业链发展现状,实现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我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产业链中的地位,将传统产业中的粗加工业转变为技术创新产业。提出解决对策与发展路径,通过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布局改革以及产业政策,实现产业链优化。

2.1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需要将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体现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创造从“科技—产业—经济—国家”逐级发展的路径,提出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技术,需要将创新链和产业链进行深度融合。以科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实现科学理论与技术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技术创新中,提高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在产业链中的经济影响。产业链技术创新可在内部进行,在全球现代化产业链内部的产业对其技术进行科学研发与再创新,使自身产业技术成为该领域前沿的核心技术。另外,对于产业链外的产业可通过研发产业链内部的前沿高新技术,提高其自身产业竞争力,使其跻身全球产业链的中上游位置,同时也会促进该领域整体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因此,现代化产业链核心技术的研发需要产业链内外整体创新能力的相互促进。其中,产业链高端工业对产业创新的贡献较大,因其拥有较先进的科研设备与高新技术人才资源。但产业的科技研发仅依靠高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较难实现。低端产业也需要通过对产业链低端生产环节所需的基础构件的生产技术进行创新研发,以拥有自主产权的创新构件代替传统构件,降低元器件成本,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在产业链内部的产业升级路径需要对中高端生产环节进行替代,这一过程无法通过简单地模仿现有技术或对现有技术稍加更改实现,新技术对传统技术的替代只有依靠更高的自主研发水准以及对高端环节技术难关的攻克实现。因此在产业链内部的技术创新与更迭需要低阶段产业投入更多的技术人才与物质资源,实现产学研的协同创新。

2.2重构产业链布局

在产业链内部布局方面,需要通过化解产业链中现存的过剩产能,在现有布局中增加新能源与技术产业的比重,以此实现产业链布局的优化调整。鼓励低端产业进行产业链重构,掌握核心技术,可以使其脱离原材料加工产业的局限,摆脱对地域资源的依赖。掌握核心技术后,可以先进产业与核心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经济引领作用。通过对技术要素、知识要素、信息要素、人才要素等进行整合吸纳以满足产业的发展要求。为创新产业集聚提供空间,使其成为产业链新布局的中心,进而对关联产业形成创新发展的辐射影响。新兴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创新力,以此创造出新工艺、新技术,极大地缩短了技术更新周期。产业链布局改革可通过建立落后产业淘汰规则以及先进产业升级制度实现。有效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2.3产业政策改革

在产业政策改革方面,首先需要减少产业政策的推行,同时扩大竞争政策的影响力。由于产业政策属于政府政策,因此其在经济体制发展中推行的力度与覆盖面较大。为构建开放、有序、有活力的市场,需要及时清理价值低,或具有副作用的产业政策,给产业竞争留下空间,扩大竞争政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有竞争力的市场促进产业合理化分工,加强产业链中各环节联系。同时,将传统的产业政策功能中的倾斜性取缔,充分发挥政策中的平等均衡性功能。促进各产业在政策上的均衡与平等。保留产业竞争力,突显其他产业因素的作用,筛选出具有突出发展能力的优秀产业。在产业政策结构方面,减少替代性产业政策的主导作用,突出补充性产业政策的地位。优势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可通过其自身优势获得经济收益,因此,替代性产业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明显。政策应根据产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提出解决产业发展困难与矛盾的措施,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改革。由具有代替性市场功能的传统产业政策向具有更正市场发展趋势功能的政策转变。

结束语

中国产业链的现代化,离不开不同所有制企业在上下游间的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这是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的现实有效措施。如可以鼓励下游的民营企业纵向兼并进入国有的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衔接和协同。产业链现代化还需要建立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从现代产业链的理念来看,本质上就是要通过横向、纵向或者混合型产业链调整、组合和一体化,让处于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进行股权调整和安排,以此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苏扬,王金霞,陈艺毛.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税收路径选择[J].税务研究,2022(05):19-26.DOI:10.19376/j.cnki.cn11-1011/f.2022.05.022.

[2]庄宇宁.产业链视角下福建泉州海洋渔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研究——以泉港区为例[J].商展经济,2022(08):130-132.DOI:10.19995/j.cnki.CN10-1617/F7.2022.08.130.

[3]洪银兴,李文辉.基于新发展格局的产业链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01):119-125+204.DOI:10.15894/j.cnki.cn11-3040/a.2022.01.018.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ZDB11);湖南省情决策咨询课题(16JCD047)。

作者简介:杨娜曼,女,1974年10月出生,汉族,湖南郴州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出站博士后,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应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