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纤维品质和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棉花纤维品质和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技术研究

雍海涛

绵阳市纤维检验所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棉花纤维结构是决定棉花品质与其实际应用价值关键因素,而棉花纤维结构特性则由棉花纤维主要质量指标体现,所以围绕棉花纤维品质,强化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技术研究,以此在推动棉花纤维品质改善的同时,推动棉花质量与使用价值提升。

关键词:棉花纤维品质;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技术分析

引言:棉花作为纺织品生产重要原材料,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棉花纤维品质作为影响进出口贸易运行与经济性关键因素,所以强化棉花纤维品质管控显得尤为关键。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因素包括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纤维颜色与纤维强度等指标,合理对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技术进行完善优化,可以提升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效果,提高推动棉花纤维品质的应用价值。

一、异性纤维简析

(一)异性纤维的来源

棉花纤维中的异性纤维混入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这涉及棉花采摘交售的全过程,包括使用化纤编制袋子盛装、晾晒地面杂质未清理干净、加工环节没有全面挑拣等都会导致异性纤维混入棉花纤维之中,具体表现在非棉纤维和非本色棉纤维等方面,包括化学纤维、毛发、丝、麻、塑料膜、塑料绳、染色线绳或布块等,不仅会影响棉花纤维的品质,还会影响其后续实际应用价值与纺织成品质量。

(二)异性纤维概念

异性纤维主要是指棉花内部混杂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等非本色棉花杂质混入棉花纤维中,这些异性纤维在棉花加工中是很难被有效清除,并且实际梳理时还会被细化为小瑕疵,在纺织品加工中出现断头、纱条互绊、假吊经或断经等问题。并且,还会在纺织布料染色时出现色斑瑕疵、染色不均匀等问题,进而降低棉花纺织品质量与经济价值。

(三)影响棉花纤维品质主要指标

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指标比较多,不仅包括棉花纤维长度与整齐度,还包括纤维成熟度、细度、马克隆值、纤维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纤维颜色等多个方面,在实际进行棉花纤维品质把控与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时,主要是在上述指标基础上开展,对异性纤维含量科学合理的检测,对于棉花纤维品质有效把控极为关键。

(四)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技术现状

目前,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技术主要以手工挑拣和人工称重为主,受人工肉眼对物品细节分辨能力有限的影响,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时很容易出现偏差或残留,以至于影响棉花后续使用价值。并且人眼对于棉花纤维颜色相近异性纤维的识别不够,加上长时间检测后,人眼存在视觉误差,也会影响异性纤维含量检测的质量与效果。不仅如此,现阶段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时,取样方式存在随机性差和取样量偏小的问题,影响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时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棉花纤维品质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技术优化分析

(一)基于棉花纤维品质因素构建规范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指标

棉花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技术是影响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重要因素,决定绵阳纤维品质的关键指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时主要以人工为主,影响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全面有效检测,使得异性纤维含量检测不够彻底,进而影响到棉花纤维品质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在对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技术进行优化时,可以从上述分析入手,通过基于棉花纤维品质因素,构建全面规范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指标,从而有效推动异性纤维含量检测工作时全面性与有效性。

比如,实际完善时,可以从上文中提到的影响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入手,以此作为基础,构建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技术指标。首先,是表面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指标,主要从基于棉花纤维结构表面明显异性纤维入手,根据其颜色进行判断,对棉花纤维结构表面存在异性纤维进行检测与处理,其次,是人眼无法清楚识别的异性纤维检测指标,这一指标主要是以棉花纤维长度、整齐度、纤维成熟度、细度、马克隆值、纤维强度、断裂伸长率指标入手,与棉花纤维实际特点进行对比,以此形成对棉花纤维结构中异性纤维含量进行全面有效监测,推动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效率与效果。其中纤维长度检测时,主要利用分组测定法对纤维主体长度、品质长度、短纤维率、基数等内容进行测定,以此有效掌握棉花纤维品质。而棉花纤维成熟度、细度与马克隆值方面,主要基于纤维胞壁加厚程度,一般以1.6~1.8为指标进行判断,当胞壁加厚厚度在1.6 以下是棉花纤维成熟度,而成熟系数大于 2.0,则为纤维过熟,对于纤维抱合与纱强力有不良影响。

(二)强化异性纤维含量检测规范建设

在基于棉花纤维品质进行异性纤维含量检测研究时,除了检测指标的规范与完善外,还需要从异性纤维含量检测入手,对其进行整体规范建设,以此强化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操作规范,有效推动棉花纤维品质把控,促进棉花纤维品质与应用价值提升。

比如,实际分析时,首先是从使用范围的规范明确入手,主要是对异性纤维含量检测使用范围进行明确,基于相关规定,对异性纤维含量检测适用于成包皮棉进行明确,以此确保异性纤维含量检测实际效果。其次,是从取样环节入手,针对目前异性纤维含量检测取样环节存在不足,对取样环节进行规范,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加工环节,实际检测取样时,主要通过对同一籽棉大垛、同一天、同一条生产线加工的棉包进行选择,通过每10包随机抽取1次2kg样品的方式,以此确保异性纤维含量检测全面性与准确性;另一方面,是棉花交易环节,针对这一环节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成本高和效率低因素,实际取样,可以通过每个样品按层平均划分取样的方式,不影响其使用价值与性能同时完成品级、色特征的检验,以此确保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效果。

(三)加强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技术整合创新

在棉花纤维品质和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技术分析时,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技术作为影响检测效率与效果重要因素,也是棉花纤维品质与异性纤维含量检测优化关键。因此,实际分析时,可以从检测技术的整合创新入手,以此强化棉花纤维品质与异性纤维含量的检测效率与效果,促进棉花品质控制管理优化。

比如,实际分析时,主要基于棉花纤维品质与异性纤维含量检测的规模,对现有检测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如检测规模和强度较小时,可以利用手工挑拣法,在不影响实际检测时效性同时,降低检测成本投入,以加工环节检测为例,通过在同一籽棉大垛、同一生产日期、同一条生产线棉包中随机抽取,每10包抽取一次,结合上述检测指标进行检测,以此确保棉花纤维品质与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效果。其次,是强化先进检测技术融入选择,包括光学检测技术、光电传感器检测技术、籽棉轧前检验技术、籽棉轧后检验技术等技术融入整合,针对每种检测技术优势,结合自身检测规模与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此确保检测实际效率和效果。最后,是从新检测技术研发整合入手,针对棉花加工与运输实际内容,结合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指标,围绕现代化检测设备与技术融入,从自动化、智能化、集中化检测技术模式创新研发入手,在确保棉花纤维品质与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效果与质量的同时,推动检测工作效率,为棉花交易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在对棉花纤维品质和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技术研究时,主要基于棉花纤维品质指标为基础,针对当前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技术现状,从其中存在实际问题入手,完成对检测指标、检测规范与检测技术优化,在强化实际检测效果与准确性同时,推动检测工作效率优化。

参考文献:

[1] 赵颖. 棉花纤维品质和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技术研究[J].  2021.

[2] 刘冰欣. 棉花纤维品质和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技术探讨[J].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 50(6):2.

[3] 王慧君. 棉花异性纤维含量检验的探讨[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