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区环境治理水平,深化社区居民参与程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提升社区环境治理水平,深化社区居民参与程度

张光英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隐珠街道办事处  266400

摘要:社区环境是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基础,而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必须要推进好群众自治,社区居委会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居民自治意识淡薄,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和完善社区内部基层民主机制、加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之间联系以及增强其配合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居民参与角度入手对提升社区环境管理水平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提高群众参与程度和社会组织力量,进一步加强基层自治机制创新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挥主导功能。

关键词:社区环境;治理水平;社区居民;参与程度

一、引言

本文通过对社区环境治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了当前我国居民参与程度较低、群众满意度不高以及基层民主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多角度入手探讨提升社区环境管理水平,结果发现:首先是缺乏健全机制和有效监督手段;其次是缺少基层组织建设与民众沟通平台,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及效果;最后是社区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型模式进行。

二、社区居民参与的主要途径

(一)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

对社区环境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居民参与程度低、缺乏互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首先加强社区意识建设;其次是要提高公民自身素质和能力;最后是完善制度体系与监督机制来保障民主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

在社区环境治理中,居民的政治参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社区中存在着居民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不认同、缺乏主动参与热情等问题,因此要想提升社区环境治理水平就必须从提高民众政治素质入手,让群众真正融入到基层民主建设当中去,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创新与机制完善工作力度,最后还需要增强公民自身能力以及培育良好社会风气来推进其政治参与程度[1]

(二)社区居民的经济参与

社区居民程度低,参与意愿不强,主要原因是社区经济基础薄弱,居民收入少,其次就是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大部分人对社区环境治理都持支持和认可态度且积极配合、积极参与到了其中去,部分群众表示愿意主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效地监督自己的行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帮助政府进行决策等方式来促进其参与度。

(三)社区居民的文化参与

社区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居民参与。以社区为研究对象,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程度不高,缺乏社区自治理念,参与意识淡薄。基于此提出:第一点是要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第二点则是从制度层面加强公民观念培养和提升;第三点是建立健全社区治理机制保障体系。

(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虽然社区居民参与度较高,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社会冷漠、不配合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社区环境治理水平提升,缺乏对自身权益和利益诉求方面的了解与关注,导致群众无法有效地进行互动沟通而出现群体事件,缺少相应监督机制也制约了基层民主建设进程等等[2]

三、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现状

在对社区居民参与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我国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不高,影响了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利于经济、政治和文明建设与发展,城市社区居民对于环境治理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缺乏科学合理规划也会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即:“不关心”、“漠视”、“冷漠型”和“唯我独尊”等不良行为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缺乏健全有效地机制与制度保障,以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互动沟通,其次就是社会管理力量不足且缺少对社区参与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社区精神建设不完善,缺乏民主意识、自治能力差等问题。社会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居民参与意愿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发现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治理的主体仍然集中在政府机关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由于受传统理念束缚及自身能力限制等因素制约,很多地方政府部门依然采取“摊大饼”式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其次社区基层组织力量薄弱且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居民参与热情不高、社区自治水平低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民对自身权利的认识不够;二是政府和居委会在管理上有矛盾冲突;三是社会组织力量薄弱且运行机制不合理导致了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四、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

(一)实行居站分社,完善社区治理机制

社区是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民生,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居民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和学习生活活动,加强服务意识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与质量以及提升自我参与能力等方面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进步,同时要重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在完善社区内部机制中起到承上启下地责任主体地位。环境卫生整治方面: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活动等方式提高群众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活条件的认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推进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现代化

[3]

(二)培育社区组织,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社区自治是提高社区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社区环境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相互协调,通过各种措施来实现。现如今在社我国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创新性组织模式,因此应该重视培育社区组织机制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同时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并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加强对自治条例实施监督力度,积极引导社区内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各项事务中去;另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公益性或福利机构,并提供资金援助,以此来增强基层民众对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公共事务及服务工作项目的认同感。

(三)建立服务标准,提升社区服务质效

社区环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居民提供更好、更有效地公共服务,而服务质量则直接影响着社区环境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因此,提升社区服务水平首先要树立正确观念和发展理念:一是加强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二是发挥社会组织在解决群众问题中的积极作用;三是从制度上建立起与之对应高效运作机制等措施。创新新型的服务模式,完善居民参与机制。

在制度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修正不足之处,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来丰富社区内部生活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努力实现提升社区环境治理水平目标,增强社会活力,促进居民参与程度发展。

五、结语

社区环境治理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居民参与可以有效提升社区环境质量水平。本文以提升居民参与程度为中心,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城市基层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一是不重视环保宣传教育;二是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采取措施不力;三是民主决策程序不合理且效率低下等原因,进而造成居民参与度不高。从实践运行层面来看主要存在着社区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力度不足、政府职能缺位现象突出和相关政策不到位,因此提出完善制度体系与加强宣传教育来提升居民的参与程度。

参考文献
[1]林波.项目化提升社区治理与服务水平[J].社区,2019:38-39.
[2]王珏.社区参与环境治理:高效、平等、合作[J].《理论参考》,2018:25-26.
[3]李树进,王磊.社区教育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中的作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