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心梗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心梗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王靖富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年龄较大的急性心梗病例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作用,对该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 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对年龄较大的急性心梗病例开展了分析,为患者进行了分组,探讨组使用PCI和常规治疗,参考组使用了冠心病药物治疗。比较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探讨组患者平均的症状和射血评分有差异性存在(43.31±6.46)% vs (48.85±3.80)%(P<0.05),参考组的死亡率是14%,探讨组的死亡率是2%,两组的死亡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结论:年龄较大的急性心梗病例接受PCI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让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临床中预后理想,安全可靠。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n olde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n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PCI.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6 to November 2018,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analyzed and pided into groups.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CI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rugs.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verage symptom and ejectio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43.31 ± 6.46)% vs (48.85 ± 3.80)% (P < 0.05). The mortality of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14%, and that of the discussion group was 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ceived PCI treatment has good effect, can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clinical prognosis is ideal, safe and reliable.

[Key word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中预后不理想,很容易死亡,我国心血管患者数量越来越多,根据卫健委的统计,2016年的PCI治疗快速增长,冠心病对公共卫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威胁。现在临床中对于冠心病推介使用PCI介入治疗,特别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高龄病例在使用该种治疗方式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争议性的,因为患者自身存在很多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心功能障碍,高血压等,会影响患者的冠脉分支,导致患者的病情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因此直接PCI手术的风险性增加[3-4]。因为PCI技术的推广,现在人们对于该种治疗方式也越来越了解,此次我院就部分患者开展了探讨分析,对该种治疗方式对老年病例的效果,有以下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的100例高龄急性心梗病例开展探讨,将患者进行了分组,探讨组和参考组,两组都有50例患者,两组病例临床总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可以进行分析。


  1.2  方法 
  1.2.1  基线资料  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药物使用情况。安排患者接受心超检查,统计的患者,参考组平均(82.38±4.1)岁,探讨组平均(79.46±5.2)岁,患者的病史和药物使用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1.2.2  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  使用桡动脉来进行介入治疗,由相同的医生完成该治疗操作,患者的冠脉狭窄超过50%即可确诊,超过70%则需要植入支架。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由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探讨组患者平均的症状和射血评分有差异性存在(43.31±6.46)% vs (48.85±3.80)%(P<0.05),参考组的死亡率是14%,探讨组的死亡率是2%,两组的死亡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了斑块,患者的血管变窄,血流受到影响,导致了器官缺氧,供血不足,该疾病主要的发病群体就是老年群体,他们的预后情况不理想[5]。冠心病有稳定型和急性两类,急性患者在临床中是比较严重一类病例,他们的预后情况往往较差,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根据报道称,我国的冠心病病例大约是1100万,约有40%的居民死亡是因为心血管疾病,农村比例高于城市,比肿瘤和其他疾病都要高。
  现在我国医疗技术提升后,介入治疗越来越成熟,有很多的急性心梗病例都是采取该种治疗措施,在治疗指南中也将其作为了推介的一线治疗方式[2],高龄病例接受该种治疗方式是否有效安全,现在还有争议性[6]。老年群体自身有很多的基础疾病,导致了患者的病情不断的变化,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导致了患者的病情多样化,因此需要慎重选择,否则容易引起并发症。
  在此次研究中,探讨组患者平均的症状和射血评分有差异性存在(43.31±6.46)% vs (48.85±3.80)%(P<0.05),参考组的死亡率是14%,探讨组的死亡率是2%,两组的死亡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两组的死亡率对比,前壁心梗病例死亡率更高,因此,PCI对于降低死亡率有很好的作用,还能够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几率。
  总而言之,PCI介入治疗方式可以应用于高龄的急性心梗病例的治疗,使用非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较差,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此次研究数量少,结果有一定的偏颇,以后需要扩大样本,更加深入研究,让数据更加精确。


  [参考文献] 
  [1]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8(1):1-8. 
  [2]  Salvayre R , Negre-Salvayre A , Camaré C .Oxidative theory of atherosclerosis and antioxidants[J].Biochimie,2016,125:281-296. 
  [3]  Warren-Gash C, Udell JA.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Understa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Risk Factors the Key to Personalizing Prevention[J].J Infect Dis,2017,215(4):497-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