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李亚玲

黑龙江省黑河市奋斗乡中心学校  164299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最基本的途径来打造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其中品味优美旋律,缔造醇美音乐就是不错的切入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从而树立科学的音乐教学观。同时还要理性地把握当下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地思考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策略,如改变音乐教学观念、创建活跃的音乐教学氛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关注音乐课程中的审美教育等,让音乐教学走进儿童的内心,成为培养他们音乐素养的坚实力量。

关键词:培养策略;小学生;音乐素养

引言

小学是学生养成各项基础艺术能力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教师在音乐课程中开展节奏素养训练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知识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感性思维,从而为今后艺术知识的研究和个人音乐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课程中,许多教师忽视了素养训练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课程教学中,他们只采用“音乐领唱+合唱”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呈现出形式僵化、内容单一的特点,具有片面性,不利于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创新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音乐节奏素养的发展,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音乐课程核心素质的特点

我们国家进展核心素质以培育“全方面进展的人”为中心,分为社会参与、自主进展以及文化基础三个主要方面。其中,音乐核心素质表现为以下所述的几个特点。(1)实践性音乐核心素质的进展是在音乐课程实践的过程当中逐渐推进的,通过对于乐曲的创作、鉴赏、演奏以及灵通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音乐的每一项实践活动不具有重复性特点,即使是同一首音乐,小学生在进行反复演奏的过程当中也会出现不同的感悟。通过音乐艺术实践,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还能够有效地推进音乐素质的进展。(2)进展性音乐自身处在一个持续机制的体制当中,各类新的创造、新的元素以及表述方式在持续涌现,这为音乐的有效进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音乐的课程素质还呈现出非常鲜明的进展性,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质进展包含后天训练以及先天基础两个方面。小学生的音乐先天基础普遍相同,但是由于后天训练以及兴趣喜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小学生个体的音乐素质呈现出差别性,并且处在持续的进展过程当中,这就进一步的导致音乐素质的后期进展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别性。(3)综合性音乐课程触及到的方面极为广阔,所以,音乐核心素质进展触及到的内容也极为丰厚。就非常简单的乐感来说,就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比方说基础层级的基本音乐鉴赏、音乐演绎、音乐聆听、音乐情感基调以及音乐演奏等等;而较为高级的层级则需要小学生增强音乐的人文情怀、人文积淀以及审美鉴赏的需要;在高一个层级则表现在音乐的革新以及创造。这些都需要以高级层级以及基础层级的语感为前提。

2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2.1创设音乐情境,唤醒学生审美经验

小学音乐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审美化的学习。这种审美化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乐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音乐学习的美的感受、体验等。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天生对大自然有亲近之感,但是当下小学生生活的世界又与大自然具有一定的距离。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要通过音乐情境的创设来缩短这一距离,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在大自然当中获得切实的体验,能够将所感受到的音乐嵌入对大自然的体验中。当学生欣赏音乐时,首先就能勾勒起头脑中原有的音乐审美经验,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似模块,从而让学生获得一种审美愉悦。这种体验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弥足珍贵的。作为音乐教师,要让学生走入音乐,可以运用媒体,创设音乐化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感知,打开学生的感知通道。一旦学生的感知通道被打通,那么他们对大自然、对音乐的理解就会更加直接。例如,《森林狂想曲》一课时(器乐合奏),教师就可以放弃说教、灌输,而只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乐曲中的“轻快的鸟鸣声”“清晰的虫鸣声”“朴拙的蛙鸣声”“潺潺的流水声”等,能唤醒学生的音乐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听觉神经。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进行整体性聆听,学生置身于音乐,仿佛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心中流淌着汩汩清泉,然后引导学生分段细听,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音乐景色。在聆听主题A时,学生看着我的手势唱“呱呱”,仿佛和小青蛙打招呼;聆听主题B时,学生说自己仿佛一只小鸟,在森林里呼吸新鲜的空气。为了深化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笔者还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具有音乐风光的情境。在音乐情境之中,学生获得本真的审美感受、体验。

2.2结合信息技术,深化学生音乐节奏感知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节奏素养,需要教师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半朦胧”内涵的认知——所谓的半朦胧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学生感知不同音乐作品主旋律和情感内涵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所形成的抽象性画面。这些画面往往是学生在感知作品内容的过程中形成的情感共鸣。那么在推动学生节奏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结合信息技术的直观性特点,将“半朦胧”的作品意境和情感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在推动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基础节奏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以《小花猫和小老鼠》课外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为例。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以作品中描绘的故事为主线,根据不同角色的特点,运用bandgrand软件向学生展示音色、节奏、音调的变化,以及人物形象的相应变化。这样,学生可以在体验节奏变化的过程中感知音乐,对动物形象的音乐表达形成清晰的理解,从而有效感知音乐节奏和情感内容之间的具体联系。因此,在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支持下,可以开发和整合音乐教学资源的不同功能,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音乐节奏感知能力的发展。

2.3组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参与

在学习音乐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一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对音乐理论的理解不全面。一些小学生在学习抽象音乐课程时由于缺乏理解能力而感到沮丧,最终降低了音乐课程的学习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在课堂活动中开展节奏素养训练教学,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笔者的课程教学活动为例,在引导学生欣赏课外音乐作品《小猫的圆舞曲》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的不足,在本课程中,我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我根据作品的旋律为学生演奏音乐,并为指导学生鼓掌。这样,学生在学习舞蹈旋律的过程中可以对音乐作品的节奏形成清晰的认识。除了拍手,我还为学生增加了摇头、跺脚和走路的形式,并用歌曲引导学生的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充分参与课程学习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兴趣的过程中,实现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结束语

学生的音乐素养包括学生的感受素养、审美素养、表现素养、文化素养等。运用田园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引导学生的音乐创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感受力、表达力,从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放飞想象,让学生灵动地表达、创造。

参考文献

[1]薛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2(04):140-142.

[2]岳可.融入流行音乐,让小学音乐课堂“活力飞扬”[J].启迪与智慧(上),2022(02):76-78.

[3]邢会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教育界,2022(0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