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基于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策略初探

王朝亚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摘要:“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一节高品质的欣赏评述课对学生综合素养形成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希望能对美术教师构建高品质课堂提供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  欣赏·评述  教学策略

一、小学美术“欣赏·评述”的概述

“欣赏”不仅指的是在观看美术作品心怀愉悦的心情,还要与作品中的形式美发生共鸣,能够深深感受到作品的内在含义。因此,可以将欣赏分为两个方面,一个以直观的方式欣赏,一个以理性的方式鉴别。“评述”是指在观看美术作品时所产生的想法观点并表达出来。“评述”有专业评述和非专业评述之分,学生的评述即非专业美术评述活动。“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做出自己的评述。”[[1]]因此说对“欣赏评述”的定义我们要综合来理解。

二、小学美术高品质“欣赏·评述”课堂的教学意义

美术“欣赏·评述”的课程,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美术作品的品鉴,美术图像的基本识读,美术现象的分析与理解等方面展开教学,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审美判读、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使之既能欣赏又能详述美术作品。对于小学生而言,开设美术这门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美术有新的认知和理解,而且也能够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探索和发现这个世界。而美术“欣赏评述”课在让学生们了解了更多美术作品的同时也让他们深刻的理解了这些作品的创作素材都是来源于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所以,义务教育中美术“欣赏·评述”课的设置既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历代大师的经典作品中寻找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升华,又能通过欣赏优秀绘画作品为他们提供创作思路,让他们在课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与灵感,用自己的画笔将个人的想法表现出来。

    当课堂中展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时,学生们在“欣赏·评述”时表现的很吃力,语言苍白,通常只能用“美”“很漂亮”或者是“我很喜欢”等词来形容。这是由于美术专业术语的储备不足,艺术感太弱,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上好一节高品质“欣赏·评述”课意义重大,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时用词要恰当,艺术语言要丰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美术“欣赏·评述”课程是一个能够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大胆地描述出对作品的艺术感受,让学生们充分享受美术“欣赏·评述”课堂的感染力,让美术“欣赏·评述”课程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激励。

三、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策略

1、理解教材,把握好教学内容

     “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一定熟悉掌握好教材内容,针对教材内容解读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影响课堂的丰富程度。纵观小学美术教材,“欣赏·评述”课程的设置内容并不是很多,一般每学期有一到两课时,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学生经常接触的玩具卡通的形象、民族和民间美术作品等等,在内容上包含了各种艺术形式和种类。教师在备课时,要主动深挖教材的内容,抓住显性内容并找出隐性内容,思考用何种方式最大化呈现出教材的意义,这将直接影响上课的效果,甚至影响学生们作业的完成程度。首先是教材中的隐性内容,观察一件作品时,课前需要教师深度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要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通常一件作品的内部情感是隐蔽、抽象的,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作品独特的美感,并引导学生透过作品外在形式来体会作品的内在情感,增强审美感受。如五年级美术《中国龙》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龙文化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关系,全方位掌握龙在中国几千年文化变迁中艺术形象的改变。其次就是对知识面的延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做好充分的分析。在上课之前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收集多个与图片相似的实物,讲述与艺术品相关的故事,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学生的视野还得到了拓宽。如五年级美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在分析群虾的这件作品时,可以深入向学生讲述在生活中齐白石养虾画虾的经历。对教材所涵盖的知识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并拓宽其深度和广度。

2、更新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欣赏·评述”课堂上通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其一,教师对着图片认真的讲,学生在下面认真的听。虽然把内容介绍的很详细,但是学生失去了课堂主体地位。其二,教师只是简单介绍作品,如名称、作者、创作时间,需要赏析的六七件美术作品,几分钟就讲完了。其三,课堂中重难点不突出。教师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将重点放在了学生感兴趣的画面故事和画家的生平趣闻上而忽略对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解读与分析,以上三种状况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批评的理念,“欣赏评述”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而不是以教师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活动。应强化学生在“欣赏评述”课的主体地位,为他们对美的表达提供更多的机会。

“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可以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走下讲台,把课堂交给学生,将课堂分成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推荐几个学生代表发言,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小学低段的学生,描述时会有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帮助找出关键词,降低要求,将几个人的发言拼到一起就把画面概括完整。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可以将要求抬高,在评述中语言要流畅通顺,还要提高描述词语的准确性、专业性。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有目标性的锻炼后,他们的作品描述表达能力会明显提高。

3、建立高效的艺术情景课堂

在实际教学中,情境化的教学是美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如何充分使用情境教学,让情境教学发挥其最大作用是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在科技发展的当下,教师可以利用科技之便,利用一切可以服务于课堂的电子设备和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相结合来完成高效的情境课堂创设。“欣赏·评述”课仅仅围绕着课本进行讲解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能够快速高效的整合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还可以通过相关主题的小游戏来增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探究欲望,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2]]比如,欣赏梵高的《花园里的树丛》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花园里树丛的照片,或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去附近的公园观察公园里的树丛,这样学生对真实的树丛才能有深入的了解,这时候再让学生去观察梵高《花园里的树丛》,他们会更容易理解作品中的内涵及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所注入的情感。接下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有关于梵·高生平的视频资料,通过观看一些关于画家有关画画的小故事创设情境,并结合自己对画家的解读,学生们对画家有了更加清晰、深入的了解和直观的认识。

四、总结

总之,伴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把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放在了重要地位,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培养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时,应发挥其重要的教学价值,更新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努力挖掘发教材内容,以多元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不但能加快推动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进程,有效提高小学生审美素养,而且能帮助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得到顺利有序开展,真正让小学美术教育发挥应有的价值。


[[1]] 《美术课程标准》[D]

[[2]]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朱建军《读写算》[J]2020年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