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观在高考地理命题中的切入点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国家安全观在高考地理命题中的切入点初探

倪家捷

安徽省怀远第二中学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而本文则想专门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试题命题(尤其是在高考试题命题)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上的体现和落实,如试题命题中具体知识考查的切入点,试题命题中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地理核心素养四个层面的结合点等方面的探究。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高中地理教学;高考命题

2014年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16种安全。

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公布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坚持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三者相统一。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观有助于树立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自觉抵制危害国家安全的思想和行为,自觉抵制危害社会主义建设顺利推进的思想和行为,自觉抵制影响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思想和行为,自觉抵制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和行为,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的顺利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国家十分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推进国家安全观在教育系统的落实和推进。

2018年4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学校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做好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工作,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实施意见》明确了构建完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研究开发国家安全教育教材、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改进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活动、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丰富国家安全教育资源、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等八项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重点工作。

2020年9月28日,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简称《刚要》)。

《刚要》指出,现有的教材将进行调整,在大学现有相关课程中丰富和充实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组织编写高校国家安全专门教材。组织修订中小学相关教材,语文、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课程要强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教育。

在《刚要》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中讲,高中阶段,重点围绕理解人民福祉与国家关系,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学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初步掌握国家安全各领域内涵及其关系,认识国家安全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

在《刚要》主要内容-重点领域-具体内容中讲,生态安全包括水、土地、大气、生物物种安全等方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面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疫情等威胁。维护生态安全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在《刚要》主要内容-重点领域-具体内容中讲,资源安全包括可再生资源安全、不可再生资源安全等方面,是国家战略命脉和国家发展依托。面临供需矛盾大、对外依存度高、开发利用水平低等问题。维护资源安全必须坚持推进绿色发展、利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在中小学阶段,地理科目在落实培养学生国家安全观上有着自身的优势,比如总体国家安全观16种安全中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等方面与地理学科联系紧密。

为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部编制了新课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标准》)。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观念。

1、以往对于国家安全观与地理教学的研究方向。

以往教师、专家对于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国家安全观的渗透的重要性的分析和国家安全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路径的讨论,比如,《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年第8期张静萍老师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的路径分析》;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2月第18卷第四期薛建宇老师的《国家生态安全与中学地理教育》。

而本文则想专门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试题命题(尤其是在高考试题命题)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上的体现和落实,如试题命题中具体知识考查的切入点,试题命题中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地理核心素养四个层面的结合点等方面的探究。

本文试图收集往年高考地理卷中体现有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试题,尤其关注有关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老高考(3+文综模式)全国卷有环境保护选考题,考查侧重点放在具体区域的具体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影响、治理等方面。2022年全国甲卷36、37题分别涉及到资源和生态,36题考查的是瑞士的资源状况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启示,37题考查的是澳大利亚沙尘暴这一生态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以往高考命题中对于国内外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的比较多,考查方向主要是资源、环境的现状问题、利用方式、影响、对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并没有直接涉及到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及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新高考(3+1+2模式),如江苏省2022年高考地理卷26题第二小题(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没有布局算力国家枢纽的主要原因。)该题出现了资源和环境关键词,而且考查的方向是全国层面的原因,与选择性必修3契合度较高。

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结合新课标、新教材、本国国情、外部形势等方面大胆预测今后高考关于培养公民总体安全观方面的试题命题切入点。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地),综合思维(理),人地协调观(知),地理实践力(行)。

新课标中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内容要求如下:3.1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2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3.3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3.4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5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3.6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3.7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3.8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读,值得我们引起新的关注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概念方面:

需关注几个概念:战略性矿产资源,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海洋空间资源,碳循环和温室效应,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安全,污染物跨境转移和环境安全等。

二、考查角度方面

(一)环境方面

1、关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影响、措施等方面等考查,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方面核心素养;

2、关注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侧重考查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方面核心素养。

(二)思想观念、国家战略与政策、途径做法、国际合作等方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要求我们拓展资源利用的空间和深度,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如果这些资源和环境问题不能得到恰当的处理势必会造成深远影响,一部分甚至会发展成影响国家安全的事件。高考是为国家选材服务的,国家需要的就是高考要关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势必成为高考考查的新重点,需要我们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张静萍老师.《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的路径分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