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许伟

徐州市开发区中学 221004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的改革,开展初中体育课程,不仅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之外,还能提升学生意志力、形成终身体育的重任,学生通过体育课程,也能锻炼身体,有效的缓解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压力,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促使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深刻认识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从传统的过分关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因此就压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灵活的训练形式,突出体育发展的价值,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

体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在开展德育方面也有着独特优势,是强健学生体魄和丰富学生精神的学科。初中阶段,学生善于属于心理、身体正在发展的时期,将身体素质的提高与道德品质的提高融合到一起,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身体与心理双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旨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德育渗透的有效措施。

1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是适应现代教学、促进体育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初中体育方式的科学合理改革,完善和丰富初中体育模式,也可以为当前初中体育课程提供充实的信息和资料,引导老师重视孩子身体心理和人格的养成,从而改善学生的品质。在体育课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激发老师更加完善教学方法,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丰富,学生和老师更加注重体育课教学的科研合理组织、有序实施,从而加深学生和老师对体育课教学的深入理解与认知,促使在学生整体品质的养成上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2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2.1融入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内容更应该融入德育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体育项目,要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认知,认识到体育活动锻炼的必要性,才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不仅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还要掌握到每位学生的爱好,了解到对于体育的需求,将德育内容结合学生兴趣进行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田径训练”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观看刘翔夺冠瞬间的视频,提升学生理解体育锻炼中的技巧。并且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加强对学生德育知识的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2结合学情完善德育渗透内容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是有差别的,为了提高渗透质量,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初一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期,初一的学生还带有小学生的稚气,对初中生活还较为陌生且对周边环境还不熟悉,因此体育教师在面对初一学生时,应该多开展团结合作的德育渗透内容,借助体育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彼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让班级学生相互熟悉进而提升班级凝聚力。初二的学生往往是青春期叛逆最严重的时期,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很厉害,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起伏往往较大,因此体育教师在面对初二学生时应该更加谨慎,去细心发现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法律知识普及。初三的学生往往较为成熟,但是面临着中考的巨大压力,这会导致很多学生的情绪较为焦虑,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更多地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紧张的心情舒缓下来,才能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除了根据年级划分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叛逆情绪往往比女生表现得更为明显,教师应该引导男生沉心静气,敢于担当;女生则更善于隐藏情绪,教师应该引导女生去分享心情,融入集体。

2.3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和行为

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重任。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习惯。教师可以结合当前体育教学现状,渗透终身体育运动的思想意识。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不失时机地融入体育教学重要性观念,学生要从思想意识上得到提升,从内心形成健康的理念。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真正爱上体育运动,最终付诸行动。同时,教师要强化兴趣引导。初中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当中感悟到体育的魅力,逐渐强化自身的内在驱动力,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并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4体育教学德育效果的科学评价

道德教育是体育课程必须发展和渗透的主要教学内容,而目前一些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虽已在体育课程中主动开展德育活动,但是都是被动性,尚未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在被动下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就会陷入自我发展的状态,从而不能在教学质量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体育教师很有可能失去德育教育的动力。因此,必须在体育课程中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体育课程中德育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以促进其发展。然而,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则涉及到学生对教师德育渗透的心理、发现德育原因、渗透德育活动的能力、科学教育方法的运用等,这些方面都会给体育教学德育效果带来甚远的影响,也会关系到综合的评价。此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重点是评价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和人格发展,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表现与学习成绩,综合评价其学习成绩。与此同时,运用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实现德育的目标。

2.5开展合适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相比学科教学,体育活动本身就在坚强、勇敢等品质的培养中有着一定的优势。开展体育活动,会影响到学生心理素质,而素质拓展活动以心理教育为中心,将知识学习和体能训练结合的理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需开展合适的体育活动,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例如,在“野外活动”这一章,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学科,以学科融合的方法带领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结合本地的自然地理情况和旅游资源,以徒步的方法锻炼学生体能和意志。当然,教师还需将学生分成人数合适的小组,在教学时开展一定的如“热带惊雷”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这也能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助人等品质。这样,通过合适的素质拓展活动,教师培养了学生多种品质,落实了立德树人的理念。

2.6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体育锻炼中,教师要讲解不同体育项目活动技巧,促进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加深学生对体育技巧的理解。同时,正确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为学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积累大量的体育教学资源,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设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体育活动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教师按照体育教学纲领的要求,关注学生体育成绩,并合理安排体育项目,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体育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循序渐进的过程。体育教师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优化,以培养高素质、多才多艺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洪涛.对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效结合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9(12):77-78.

[2]王静.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8):12-13.

[3]陈星意.基于初中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7):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