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礼貌行为看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从礼貌行为看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

李凯琳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礼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为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则,同时它还约束着人类的语言活动。在礼貌原则中有一个重要理论叫面子观,面子在人际交往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与行为存在差异,因此面子文化在中西方有不同的体现。本文主要从文化等方面探究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及成因及其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

关键词  中西方  面子文化  差异

一、引言

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关于礼貌,国内外有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探讨与研究。面子在人际交往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的人群,面子的意味是不同的。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对于礼貌原则中的面子也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表现,本文主要从文化等方面探究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及成因及其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

二、中西面子观的差异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对于礼貌原则中的面子观也存在着差异。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声望与地位,而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成功得到的。因此中国人极好面子,言行要看别人的脸色,在别人面前,如果不能善行,或者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就会有羞耻之感,因此中国文化也常被称之为“耻感文化”。而且中国文化只有群体面子,没有个人面子。但西方人更为看重的是个人面子与个人的自尊心,而中国文化更看重的是群体自尊心,个人观念已经被忽视到荡然无存的地步。中国文化的“面子”就是“社会信用”,即只有通过庞大的个人关系网才能办事。戈夫曼在20世纪50年代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问题。他说,人们在交往中无时无刻不涉及脸面工作。脸面是人类行为准则之一,渗透于人际行为之中。它是个人的自我体现,是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中枢。西方的面子观念比中国面子观念“境界高”,西方人不被他人看法与想法左右自身思想,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有着独立的个人思想境界。而中国人却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总是被他人左右思想,而不能顺着自己的思想来做事。这就是中西方面子存在的差异。所以中国面子是基于庞大社会关系的个人满足。西方国家的面子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更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更注重个人的需求与隐私保护。

举个例子,吃饭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一次,一位外国人请了一位中国朋友去餐馆吃饭,他为了不想让中国朋友跑太远,就在中国朋友家附近找了一家环境比较简陋的饺子馆请他吃饭。但当他们一同踏进这家餐馆的时候,中国朋友的脸色瞬间大变,露出很窘迫的样子,两人很尴尬地吃完了这一顿饭。从中西方文化差异来分析,这是由于外国人没有请中国朋友去比较高档的餐厅吃饭而令他蒙羞、丢脸,但在西方人看来,吃饭是很随意的,不用特地去挑一家比较高档的餐馆吃饭。因此从吃饭文化的背景来看,中西面子观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三、中西面子观的差异成因

(一)文化影响

耻感文化是中国“面子”文化的根源。无论何时,中国人都很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并会因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表现出不同的反映。例如,当中国人收到夸赞时会手舞足蹈,觉得面子过得去;但收到批评时会面露难色或神情突变,觉得丢了面子。还有逢年过节时,中国人回家或走亲访友都会带上众多礼品或特产,若空手访问会觉得脸上无光,只有带着满满当当的东西才能满足自豪感,这都是由于耻感文化的影响。在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论”中存在着一种价值观——隐私,它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因此西方文化使得西方人通常以个人为中心,强调自身的性与人格独立,更倾向于个人的荣誉感。同时,西方人还将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得到别人对自己的正面评价与夸赞等,消极面子是希望自身的言行不受到别人的干涉与妨碍。面子本身是为了维护个人形象,但还需要依赖社会的评价,因此,每个人对面子的需求都不同。例如,当西方人在受到别人的批评时,并不会觉得自己从此就是惹人嫌或遭人厌,他们会尽力做到理性思考并积极调整自身心态,努力不让自己受到影响。

(二)思想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对文化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在儒家思想中,礼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注重礼制,并由此确定了社会成员的地位与等级,具体的关系体现为主仆关系、君臣关系、父子关系等,不同的社会成员需要根据自身所处地位与等级按照礼制规范自己的说话与做事方式,不仅在古代,现如今“礼”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之一,人人守礼,社会秩序就会得到较好的维护与稳定;若有人违礼,就会受到相关的惩罚。在很多时候,中国人在人际交往方面更习惯于卑己尊人,因此就会有必要时牺牲个人,顾全大局的情况出现。正如疫情当下,若自身一个小小的举动温暖了大家,会觉得很有面子,此时个人行为与集体利益相吻合。但若个人举动与集体利益相违背时,就会觉得自身丢了面子,也就是所谓的丢脸。

而西方人自基督教产生后,人们的思想就颇受宗教思想的影响。有句俗话叫“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一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也体现出了西方人不论社会地位与等级。无论身份与否,众人都是平等对待。因此宗教教义鼓励他们重视自我。从历史角度出发,该文化起源于公元前的希腊文化。至今,西方文化仍然继承了自我原则。

由于受“天人相分”的宇宙观的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是以个体主义为主 个体主义取向的价值观尊重个人权力、向往自由、崇尚平等和民主。

四、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

尽管中国与西方国家在面子文化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但这并不影响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差异中我们更能清楚地感受到世界文化的碰撞,通过面子文化差异对比,我们也得到了很深的启发。

首先,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中西方文化也在持续地发生交流与碰撞,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也使得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中西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求同存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互相学习与借鉴双方好的方面,同时在不同的沟通交流环境中,要注重双方不同的面子文化,学会互相尊重,以促进共同进步。

其次,除了重视群体利益,我们也应尊重个人的能动性。即我们既要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礼的重视,又要学习西方文化中重视个人能动性的思想,为个人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在遵从个人服从集体的原则下,既要保障群体面子,也要顾及个人面子。

最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传统文化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西方文化同样丰富多彩。在文化差异中,中国的面子文化也应顺应时代的变化,我们应在坚持平等开放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我国的面子文化,但同时吸收西方面子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乐黛云,李比雄,跨世界文化对话[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萧丽艳.“面子”在中国“礼”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对比[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

[4]周桔.中西方面子观差异及成因初探[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8).

[5]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吕长竑;中西文化视野下的“自我观”及“面子观”[D];山东大学;2007年

[7]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04期

作者简介:李凯琳,女,壮族,广西省南宁市人,郑州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翻译与商务英语研究方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