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研究

王学明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办事处 山东 济南 250300

摘要: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振兴乡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为了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相关单位及人员应该深入了解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转变传统工作思路,充分协调好农村地区的环境、资源、人口及交通等要素,推进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激发农业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向而行。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标准;三农;现代化

引言

在我国面对百年变局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要想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必须着眼于重大发展战略的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的稳定、稳产和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新时代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在农村“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为此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1高标准建设的现实意义

1.1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有粮安天下”

农业是一个国家和谐稳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头等大事”。我国人口数目众多,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且污染浪费十分严重。粮食需求与资源禀赋的矛盾日益凸显。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增强了作物防灾、抗灾的能力,有效节约了种植成本,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自给自足,口粮绝对安全,务实了我国粮食的安全基础。

1.2促进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促进我国农业朝着土地规模化、设施先进化、种植科学化、生态良好化、市场导向化等方向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通过对土地进行集中改造升级,改变了以往土地细碎、土壤肥力不高的现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通过对地块集中连片整理,加强水利设施、生产道路和数字信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建设,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控制水平,增强农田的种植适应性,保证农户能根据生活需要和市场需求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朝着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智能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增强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笔者所在的长清区文昌街道办事处2021年完成的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2022年夏粮平均亩产增加8.6%,秋粮平均亩产增加10.2%,特别是在2022年秋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农田被淹,确保了粮食丰收,效益明显。

2农田建设面临的困境

2.1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农田基础条件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就笔者熟悉的农田水利工程领域,在我国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依旧采用水塘、蓄水池、提灌站和输水明渠等老旧设施给农作物进行浇灌,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还浪费水资源,加之长期使用且在损坏后不能得到及时修缮,渗漏严重,影响了正常使用,对于原有排水沟渠,因农户挤占已名存实亡。以上原因造成农作物在集中灌溉期和干旱季节无法保证及时灌溉或是灌溉成本奇高,甚至入不敷出,而在水涝灾害发生时又无法及时排水造成涝灾,给农户造成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积极性,甚至发生抛荒现象。另外,因农户承包地块大小不一,较为零散,加之灌溉、交通等基础条件差,承包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等也不愿意流转承包,不利于提升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

2.2投入不足

农田建设工程不仅耗时耗力,还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并且收益回报期长,对社会的投资吸引力较弱,目前来看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的投入,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对农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总的来看还是有一定缺口。另外,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机制不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不够明确、协调难度大等因素也制约了农田建设工作,导致很多工程项目规划设计落地困难,建设工期经常延迟,不仅不利于提升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各项农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近年来建筑材料价格和企业施工费用也在逐步上涨,加之财政资金紧张,工程预算价格过底,也不同程度影响了规划设计标准和建设质量。

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优化路径

3.1强化高标准农田的规划设计

完善的设计和规划是农田进行顺利改造的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土地流转、设施建设、灌排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门类复杂种类繁多,因此,为了农田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在规划设计方面加以完善。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工作,在国家层面研究制定分区域分类别的建设标准和办法,在规划设计中要加强对建设细节的强化,可以借鉴日本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验,在日本不仅有门类繁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种政策法规,而且还有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补充在制度设计之外的操作指南和手册,从而增加了政策的可执行性和全国统一的标准,为日后农田的统一验收、统一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次,要依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高标农田的建设涉及国土、发改、、财政等多个部门,要发挥部门间的协同性,各个部门的专家学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协同制定、密切配合。

3.2提高农户的参与度,建立监督反馈机制

农田最终要为农民服务,要充分利用农户参与高标农田建设这一地缘优势。首先,在项目规划前期,要积极与村居对接,村居集体要选派村干部或村民代表,协同专家制定出符合地区特色的项目规划,对于一些工程信息地方政府要及时公开,要安排专人员进行联系对接,要注意参与农户的层次匹配,鼓励大学生、新型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其次,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农户要本着主人翁思想,对资金的合理使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另外,在工程的验收和后期的管护工作中,农户也要积极参与。政府要搭建监督反馈平台,对农户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建立奖惩机制。对于那些履行管护职责到位、反馈问题真实有效的村居或农户,在给予管护资金扶持的基础上给与奖励,反之对那些不认真履行管护责任和监督责任的村居或经济组织减少或不再安排建设项目。

3.3加大资金投入,拓宽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主体

高标准带来高质量,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一项任务量重、投资规模大、收益期长的工程,要想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持其建设和发展。首先,中央财政要继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认识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所面临的的现实背景及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强财政资金使用和流向的监控,做到物尽其用。其次,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用,利用创新金融方式和政策倾斜吸引多元的投资融资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可以成立农田发展基金会、发行债券等方式吸收社会资本。在政策方面,可以采取税收优惠的方式吸引新型经营主体,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制度方面,注重投资融资风险把控的同时,要减轻融资主体的融资困难、手续复杂等现实情况。在金融服务方面,地方信贷机构要组建专业的金融团队、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打破以往金融产品同质化的倾向,创新抵押方式,探索出适合农村发展、农田建设的信贷产品,以此来助力高标准农田发展。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其不仅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武器。然而,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现实困境必须要采取深化制度建设和规划设计、提高农户参与度、落实监管全程监控、划清部门职责、打造部门职能实体化、加强资金投入、拓宽多元的投资融资主体等举措。总之,要认识到高标准农田在助力乡村振兴、提升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乡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陶浩.淮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政府管理策略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20.

[2]师诺,赵华甫,任涛,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机制的构建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27(2):173-185.

[3]赵谦,陈祥.领导小组功能适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机构建制条款的规范要义[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