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与运行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3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与运行实践

孙选, ,王娜, ,董全成

济南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22

摘要:在“以产出为导向”的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建设中,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依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课程目标的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要有有效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来保障。本文制定了基于校、院、系(部)三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架构的质量监控机制,并在我校机械工程专业建设中予以实施,取得满意效果。这为其它专业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国际工程教育认证

1引言

为了适应我国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各高校越来越重视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1]。教育教学的重心逐步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记忆、理解向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评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转变,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从“评教”到“评学”转变[2]。如何建立“以产出为导向”[3],重在监控学生的能力目标是否有效达成的教学过程评价机制,是目前我国工科类专业建设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开展“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设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

    为了贯彻“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 以产出为导向)理念[4],促进和保证学生培养目标和毕要求的达成[5],建立由主管校长领导的教学质量与评估管理体系,实行校、院、系(部)三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教学质量监控责任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图中实线代表学校及学院行政机构主导的质量监控过程,虚线代表学校及学院相对独立专业的教学机构主导质量监控过程,两者共同作用有效保障教学过程质量。

2.1机制中的角色与职责

(1)学校层面

校长是学校教学工作总负责人,负责全校教学宏观管理,领会和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并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引导制定学校相关制度和措施。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全校教学具体管理,推动全校各专业教学工作开展,保障教学质量,保证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校领导下,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审议、指导、评估以及提供咨询和服务等。教务处负责总体监测和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负责教学运行及管理工作。对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校教学指导委员,并向分管教学副校长汇报。教务处下设教学运行科、教学建设科、实践教学科、教学评估科、教学督导科和教务研究等部门。学生工作处、人力资源处等部门在教务处的组织协调下承担各自相关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职能。学校教学督导组主要是对全校本科教学秩序、质量和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同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对其他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督导。教学信息员管理办公室挂靠教务处督导科,负责全校教学信息员的管理。各教学信息站负责本学院相关课程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开展符合本学院教学信息的调研活动,积极与教学信息员管理办公室沟通。

(2)学院层面

学院是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单位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的计划、落实、检查、保障等工作。院长是本科教学质量负责人,对学院的本科教学进行监控管理。教学副院长负责主持学院本科教学的日常工作,包括全面主持全院教学工作,落实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各项决策,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以及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质量建设。学院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方位指导、调控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及监控体系,包括拟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总体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规划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制定学院本科教学建设的政策,审定学院各专业的设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指导专业认证、本科教学评估等。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本院教学水平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构成。学院教学办公室设主任1人,教学秘书2人,协助教学副院长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对各类教学文件、资料、教学检查及时分类归档和妥善保管。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素质高,专业水平过硬,岗位分工明确,服务意识强,严格贯彻“为学生服务”以及“质量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另外,学院将教学质量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评奖评优等挂钩,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3)系(部)层面

负责本专业教学、实验、实践等本科教学的日常工作。系(部)、中心主任负责落实本专业教学和教学改革等工作,在学院主管本科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组织各系(部)、中心的教师完成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对专业的教学改革、教学建设与教学质量负有全面责任。制订本专业教学工作计划,教学探讨并组织实施,教学梯队建设及安排、检查课程/课程群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等。组织、落实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并进行监督,结合教学工作需求,组织开展本系部课程教学内容修订、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形式变化,安排和督促本系部教师认真按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的任务和进度安排完成授课任务,组织本课程考试、阅卷及课程与试卷的评价,以积极促进本课程的持续改进。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主任负责本科实践教学中实验室日常事务和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的管理,实验室发展进行规划、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的审核,组织实验项目的设计、实验讲义、教材的编写及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课程主讲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负责课程教学计划的实施,配合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填写与上报相关的教学材料,组织本实验、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

图1 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构架

2.2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相关规定

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专业遵照有关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结合长期办学积累的教学管理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度文件要点如表1所示。

表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文件要点

环节

名称

监控

责任人

监控

基于的基本数据

考核周期、分析与评价、改进

课程体系设置及评价修订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报告

课程达成情况分析报告

修订周期:每4年一次大修订,每2年一次小修订。

分析与评价:

依据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办法,校内、校外反馈、评价结果,分析、综合评价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改进: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调整。提交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改进效果在下一个周期进行评价。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审查

教学副院长

专业负责人

系主任

课程负责人

专业培养方案;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和课程支撑关系表;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报告;

用人单位、往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反馈评价结果。

审查周期:每4年一次大修订,每2年一次小修订。

分析与评价:依据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校内、校外反馈、评价结果,分析、综合评价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

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修改教学大纲。改进效果在下一个周期进行评价。

课程教学过程监督检查

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学大纲

学生评价

督导记录

学院评教

中期教学检查报告

领导听课记录

检查周期:每学期。

分析与评价:依据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校内反馈、评价机制,分析、综合评价课程教学过程是否能够有效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

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下次教学活动过程中执行,以提高教学质量,并评价改进效果。

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审查

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

系主任

课程负责人

教学大纲

试卷审批表

试卷及评分标准

学生试卷

平时成绩原始记录

平时成绩评定说明

学生成绩单

监考记录

实验报告

作业、测验等

审查周期:每学期。

分析与评价:依据教学大纲,对试卷审批表、试卷内容及评分标准、考核方式进行审查。

对于考核过程、阅卷过程、成绩评定进行检查。

通过课程达成情况分析报告结合校内检查反馈情况,分析、综合评价课程考核是否能够客观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下次课程考核过程中执行,以提高考核的准确性。

3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运行实践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包括对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性评价与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合理性评价、课程教学过程监督检查、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的审查、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及持续改进等。下面仅以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为例来说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运行实践过程和效果。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由直接法和间接法综合评价。直接法是根据围绕课程目标的考核成绩加权计算获得。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是基于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过程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考试或大作业)以及相关的课程质量检查进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每学期末进行一次,主要考查点及过程如下:

1)确定合理的评价依据。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课程组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讨论、制订与优化课程目标,分析与建立课程目标与课程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选择、各种考核是否反映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考核难度是否合适,达成度评价数据和结果是否用于持续改进等多个方面进行确认,只有确定合理的教学活动才能用来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支撑各指标点的课程逐一进行合理性评价,并给出合理性评价报告。

2)设计有效的达成途径。课程负责人、课程教师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不断持续改进,使课程目标及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有效达成。

3) 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课程达成度评价主要采用基于课程考核成绩评定的直接评价法、基于学生自评及教师评价的间接评价法两种方法进行,以直接评价为主,以间接评价为补充。课程教师实施的各个教学各环节应充分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展开,平时作业成绩、课内实验、期末考试及大作业等考核成绩均有效、细致反映在课程目标评价和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评价上(依据教学大纲)。课程负责人负责《试卷审批表》的制订,其中明确规定试题内容、试题类型与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由系主任审核。对于非考试类课程(考查课、实践类课程),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订相应的成绩评定办法,其中应明确考查项目、评价要素、权重分配与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由系主任审核。课程教师需要准确评价出该教师授课班级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及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持续改进情况,编制《课程班达成度评价表》,最后由课程负责人汇总本课程所有授课班级的达成情况,编制《课程达成度评价表》,准确评价本课程对支撑的相关指标点及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持续改进情况。

4)课程达成度评价过程。在确认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合理性的基础上,依据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包括试卷、大作业、作业、实验报告等)进行课程对该条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情况的评价。针对某门课程,根据学生数抽取有意义的样本数。

课程考试成绩对支撑的某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课程平时考核环节的达成度:

按照教学大纲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x%、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y%的规定,综合得到该门所有考核环节的达成度,即课程达成度:

5)学生对课程自我评价。每年为一个评价周期,课程结束时课程组授课教师向学生发放课程达成度学生自我评价表,要求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及达到的能力是否达到课程目标,以及达到的程度,从学生的角度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进行评价。

6)授课教师对课程进行自评。课程组授课教师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对本授课课程班和整个课程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包括对课程目标、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的分析,以及学生课程考核成绩与课程目标达成期望值的对比分析等。

7)基于课程考核成绩的达成度计算结果、学生自我评价结果和授课教师对课程的评价结果,按照课程大纲规定的权重,计算课程目标的最终达成度。

8)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达成度偏低的课程目标项,分析其原因,并给出改进方案或措施,指导课程在后续教学中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4 总结

探索了“面向产出”的校、院、系(部)三级联动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了教学主要环节质量监控制度文件,实现各主要教学环节都有用于质量监控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以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质量监控机制运行情况为例,阐述了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监控过程。运行实践表明,该监控机制能够规范、高效地对教学各主要环节实施监控,促进各教学环节质量的持续提高。

5 参考文献

[1]陈俊杰,祝建孙,郭彬.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J],教育现代化,2020,7(52):95-98.

[2]郑文; 张运波.基于OBE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我校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4):125-128

[3]谢宾; 施秋萍; 刘洋; 刘晟蓝.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242-245

[4]周云; 李恒杰.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系统[J],电子技术,2021,50(10):154-155.

[5]王德明; 常明.基于OBE理论构建在线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20,(05):161-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