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网络电信诈骗识别与防范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老年人网络电信诈骗识别与防范策略研究

马乐翔,罗俊,任奕锦,仇高涵,冯倩雨,戚丹凤,包欣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事件频频发生,反诈对于社会与个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老年人易受网络电信诈骗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阐述。文章从国内老龄化基本情况调查以及电信诈骗的特点着手,分析了老年群体易受电信诈骗缘由,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老年人、反诈、互联网

一、老年人网络电信诈骗调查情况与分类

1.调查数据和调研情况

西南财经大学的一项研究(CHFS)表明,由于老年人信息认知甄别能力普遍的快速下降将导致到其个人自信心明显下降,相比一般30—64岁左右的普通成年人,65岁以上及年龄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则更较难轻易识别判断出金融诈骗等信息,更较易盲目听信此类诈骗类信息而导致遭欺诈受损失。同时,相比那些有过教育培训经历过的低收入人群,没正规上下过几年学历的低收入人群更加缺乏准确辨别各类诈骗嫌疑人信息身份的辨识能力,更轻易会相信网络诈骗者口中所言而导致遭受损失。

在接受项目组采访的老人有些与配偶或子女同住,但是还是有跟多的老年人是处于独自居住的状态;收入不高,同时医疗保健占日常消费的大部分;部分老年人会尝试使用互联网进行消费并且认为互联网消费较为安全;购物了解途径主要是互联网,电话短信了解或是身边亲朋好友推荐。由于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当地经常展开防范电信诈骗的宣讲,因此老人们有着较高的诈骗防范意识,但其中有人表示,在过去也会有少数老人在推销人员的步步引诱下购买了所谓的“保健产品”。

独居的老人可能更加的容易地受到了电信的诈骗影响;有自身健康生活需求倾向的老年人将更加的容易会在此两个方面同时受到各类电信的诈骗威胁;加之老年人自己对于垃圾信息诈骗的信息甄别的能力都有所明显减弱而导致了老年人群体对于这种层出不穷的信息诈骗的手段和防范的意识不足。

2.老年人网络电信诈骗类别

电信诈骗的主要大类有软件、电话、短信、互联网以及其他二维码等手段。在软件分类里,也包含里购物类诈骗,社交软件诈骗,冒充好友等等。在电话分类中,冒充熟人、冒充医生等权威人士或者恐吓等手段。短信类别里基本就是冒充或者引诱汇款,或者发送钓鱼网站链接,通过中奖、积分兑换等信息进行套路。互联网诈骗是目前电信诈骗的一大热点,各种短信信息的链接都是把受害者引诱到钓鱼网站,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并下一步骚扰。二维码作为小巧切实用的链接的形式也被犯罪分子所使用,偷换二维码,将钓鱼网站的二维码放在不注意的地方。老年人由于一不留神的操作误点进去,从而落入了诈骗分子的圈套。

二、老年人易受网络电信诈骗的原因

1、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来说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老年人对于网上新事物有着好奇心理与爱贪小便宜的心理。数据统计有30%的老人选择对新事物不了解,想试试。由于老一辈入门电子设备较晚,子女平时忙碌也不会经常与老人碰面,更没有时间教老人如何操作。老人一开始也会选择打电话的方式向子女询问,但是电话里的叙述很难有效沟通。时间一长,老人为了避免麻烦子女选择自己琢磨,往往连自己点了什么内容都不清楚,风险较大。目前,对于一些小广告上的骗局,老人们基本也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手机上参差不齐的信息老人却一时不知如何分辩。这也会让老年人更容易落入电信诈骗的陷阱。

2、老年人往往更容易具有情感缺失问题与心理问题

老年人一般有退休金,有一定积蓄,足以满足老年生活的需求,大部分子女也会给老人提供补助,这也使得其成为诈骗分子诈骗的对象。在《中国青年报》于2013年对空巢老人情感寄托缺失严重的问题展开了调查,调查显示89.0%的受访者认为空巢老人的情感寄托严重缺失,却仅有24.7%认为需要真正关心空巢老人的情感问题。老人一旦缺乏子女或者配偶的关心,将会把目光放在寻找朋友上,部分诈骗人就会充当这一角色,有些年龄小的就会对老人嘘寒问暖,充当缺失的子女角色。在不断培养感情中,开始向老人推销产品最终遭受诈骗。

3、老年人在电信诈骗的宣传频率及力度上有所欠缺

62.5%的被调查者从邻居朋友口中了解电信诈骗案件,23.08%。被调查者经常关注此类案件新闻,而其中14.42%的被调查者几乎不了解电信诈骗案件。老年人对社会信息技术认识相对片面,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利用老年人投资理财知识缺乏,获取市场行情信息的渠道窄,再加之耳根软,爱贪便宜的”特点”,不法份子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老年人的电信诈骗防范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防范犯罪的宣传要更加及时,更加有效,更加扩大宣传系统化。

通过引发诈骗的诱因分析防范策略

1.从老人自身角度

老人平时在上网时,有关个人身份的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乃至密码等等不要随轻易填写。平时在看报纸看电视时多留意一些新闻媒体的报道,对于小区的标语或者防诈骗宣传栏也要有所了解,如果危险找上门可以有所防备。了解一下当前国内比较普遍多发的诈骗手段,提升对这些陷阱手段的自我辨别能力。最重要的是,下载国家反诈安全中心app,在出现危险的时候不能碍于面子,一定要及时报警。

  1. 从子女角度

作为子女,应该要知道老人的心理状况与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大部分由于情感缺失被骗的老人中,子女的关怀不足是最严重的问题。不能以在外工作打拼为理由就对家中老人的生理、心里状况不管不顾,哪怕父母自己不常提及,但作为子女仍然要尽到这一份责任。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慢,年轻人接受信息比较快,因此更要及时将诈骗的新闻案例告诉自己的父母,多做这方面的功课。

  1. 从社区、社会角度

在许多的社区、乡镇中,会定期展开关于电信诈骗的讲座,以防止老年人在家中遭受到电信诈骗的侵害,在实地考察调研中,老人们纷纷表示,在村中开展了防诈讲座后,人们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大大增强,由此可见社区在这其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结语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上述的论证中可以得出,电信诈骗犯罪的形成,一方面存在被害人的原因,另一方面社会制度以及科技法律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如何不阻碍正常的经济发展而有效降低犯罪率值得整个社会都为之探索实践。作为老年人群体本来就是弱势群体,从个人层面入手,做好防范。作为老人身边的子女、社区也应该帮助老人克服难题。同时应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时代技术的发展优势,保护好国家公民网络的基本信息与安全、财产安全。尽快针对电信诈骗的现状完善法律、侦查机制。打击与防治结合,预防或减少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犯罪行为的进一步发生,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引用文献:

[1]郭振宇.《电信网络诈骗类犯罪活动的法律治理模式研究》[J].北京大学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5),75-81

[2]赵双.《电信诈骗犯罪取证难点及对策思考》 [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20 (2),24-25

[3]路晓蒙.《我国诈骗犯罪的现状、社会危害和负外部性》 [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2,100-109

基金项目:202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X202110876014)

作者简介:马乐翔(2001-),北京人,浙江万里学院中德学院2020及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生。